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了解广东省广州市中学生骑自行车及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中学生交通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合自行设计的部分调查项目对广州市12所中学的16 27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中学生骑自行车率为84.4%,骑自行车危险行为发生率为75.7%,男生骑车危险行为发生率(78.6%)高于女生(73.2%),职业中专学生(80.8%)高于高中生(75.3%)和初中生(74.2%),郊县学生(80.0%)高于郊区(74.3%)和市区(69.7%)学生;各项危险行为中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相互追逐打闹、骑车逆行、骑车带人以及闯红灯乱穿马路发生率分别为25.7%、13.6%、24.5%、22.2%、68.1%和11.6%;43.8%的学生知道年满12岁才能骑自行车上路5,0.8%的学生知道在没有划分自行车道的道路上该如何骑驶。结论广州市中学生骑自行车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相关部门和学校应加强中学生交通和骑自行车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2.
33.
乳腺疾病在我国妇女中为常见病、多发病,而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妇女肿瘤疾患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与生命。如果能早期发现乳腺癌,90%的乳腺癌病人是可以治疗的。我们从1994年10月至1995年6月采用电脑红外光诊断仪为1000名妇女做了乳腺癌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35.
36.
目的 探讨妇女乳房疾病发病规律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询问病史、乳房体检和近红外线扫描诊断等综合方法,对3 260名自然人群妇女开展乳腺病普查工作.根据受检者的年龄、职业、饮食情况、婚育状况等进行乳腺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在3 260名妇女普查对象中发现患有乳腺肿块605例,患病率达18.6%.分析结果发现企业女工和从事服务行业、长期喜食油腻、辛辣刺激之品、未婚未育的女性乳腺发病率较高.结论 了解城区妇女乳腺病发病规律,为乳腺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0岁,农民。患者主因间歇性胸骨后闷痛2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5.6℃,脉搏90次/m in,呼吸20次/m in,血压15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小学生自杀行为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小学生自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儿童期虐待问卷( CTQ - SF),对广州市10所小学的全体五、六年级小学生3 0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4%的广州市五、六年级小学生制定过自杀计划,1.3%的学生采取过自杀措施;多因素分析显示,父亲年龄大(OR=1.05)、重组家庭(OR=8.90)、被同学排斥(OR =1.47)、遭恐吓打骂(OR=2.48)等8个因素是小学生自杀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小学生自杀行为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小儿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缩窄性心包炎患儿共15例,年龄1岁4个月~14岁,平均6岁。病程2周~3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11例)、水肿(9例)、气促(7例)、腹痛(7例)、乏力(5例)、咳嗽(3例)、尿少(1例)等。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双心房扩大7例,三尖瓣反流6例,二尖瓣反流5例,心包膜增厚4例,下腔静脉增宽3例,右心房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1例;心脏CT发现心包增厚10例,心包钙化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10例,手术方式为心包剥脱术,1例曾因疑诊"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开窗术。10例手术患儿总住院时间11~57 d,平均29 d;术后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3~10 d,平均5.5 d;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术后心包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小血管增生、淤血及出血、纤维素渗出或沉积、淋巴细胞或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钙化灶。随访1~2年,除1例因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患儿心功能均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生长发育恢复正常。结论小儿缩窄性心包炎临床症状不典型,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低,心脏CT诊断符合率高,病理学多为非特异性炎症,心包剥脱术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疑诊病例,心包开窗术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过渡性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在广州市中小学生人群中的应用结果 ,为完善界定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2种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诊断伤害,比较伤害的发生率、不同组份的构成及其影响。结果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参考),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21.63%,伤害次数发生率为35.30%;根据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中小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14.4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20.80%。符合仅"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组份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6.16%,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3.16%;符合因受伤仅请假(0.5~1d)的学生伤害人数发生率为0.59%,伤害次数发生率为0.72%。结论建议伤害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修订,可取消"由家人、教师或同伴作紧急处置或看护"及受伤请假(0.5~1d)组份影响。采用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修改意见)作为伤害流行病学界定标准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