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39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3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间质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乳腺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乳腺癌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8例因服用NSAIDs药物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分为老年组(n=27例)和中青年组(n=11例),对两组临床症状、原发病、服药特点、出血情况结果、凝血功能、生化指标、Hp感染、住院天数和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以黑便及呕血为主要症状,而中青年组以黑便为主;27例老年患者中原发病以高血压(18例)和冠心病(16例)为主,而中青年组患原发病较少;老年组用药以服用阿司匹林为主(63.3%),中青年组以止痛药为主(64.6%);血红蛋白含量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且输血量和住院天数比中青年组高;老年组凝血功能异常较中青年组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服用NSAIDs致消化道出血以黑便及呕血多见,凝血功能多异常且出血量大,住院时间长,多数不能及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14.
15.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GSV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术治疗的113例(133条肢体)原发性GSV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53例,年龄为(62.1±10.8)岁。透视导引下高位缝扎GSV近端,同时行泡沫硬化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超声评估GSV闭塞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复查评估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并与术前VCSS比较。结果 133条患肢手术均获成功。共112条患肢(84.07%)获12个月随访,103条患肢(91.96%)GSV维持闭塞;VCSS由术前4.71±2.15改善至0.74±0.60(V=6 328,P<0.01);16条患肢出现血栓性静脉炎,38条患肢出现缝扎处疼痛,均在2周内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GSV曲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GSV闭塞率与静脉热消融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药物流产后宫腔内有残留物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止血药和中成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显效35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90.32%;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6例,无效25例,治愈率为59.68%,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药物流产宫腔残留,能有效使宫腔残留物排出,缩减阴道出血时间,降低清宫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抗凝血酶Ⅲ(ATⅢ)在肝癌患者和非肝癌患者的活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治疗肝癌患者95例及非肝癌患者212例,收集各组的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患者的ATⅢ活性,比较两组间ATⅢ活性的差异。 结果 肝癌组ATⅢ活性(U/dL)为73.88+22.03,相对非肝癌组(87.92+19.09),ATⅢ活性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患者ATⅢ活性低于非肝癌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肝癌患者测定ATⅢ活性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用于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MWA)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行MWA术的53例患者,对其中29例(研究组)在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中采用“呼吸针控”消除呼吸运动对穿刺的影响,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准确规划进针路径、预测消融范围;24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WA。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并发症及消融病灶的近期疗效。 结果 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1±0.3)次 vs(3.1±0.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为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主要表现为术中和/或术后肩背部疼痛);研究组气胸、肝包膜下出血、膈肌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6.9%(2/29)、10.3%(3/29)、0%(0/29))比54.2%(13/24)、37.5%(9/24)、33.3%(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1%(27/29)比70.8%(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呼吸针控”联合“病灶最大面积投影”可提高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近膈肝肿瘤微波消融术的完全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前提下,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治疗。结果:18例患者经大隐静脉穿刺成功置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100%。置管期间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经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