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病史简介患儿 ,女 ,28天。因反复抽痉28天伴皮疹10天入院。G1P1,孕38周 ,顺产。出生体重2800g,出生时Apgar评分不详。生后15小时起患儿出现双眼向上凝视 ,四肢稍强直 ,数秒钟自缓 ,日发作约5次~6次 ,未予治疗。生后第8天因“神经系统发育不良 ,新生儿黄疸”住院治疗3天 (具体不详 ) ,期间未发现抽痉 ,黄疸消退后出院。生后15天患儿又出现双眼凝视伴面色发绀 ,四肢强直 ,约2分钟自缓 ,当地医院予“鲁米那、青霉素、头孢噻肟钠”等治疗。于生后22天出现全身皮疹 ,为红色斑丘疹 ,再往医院就诊 ,诊断为“癫…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使用乳凝集素(Lactadherin)对SD新生大鼠感染轮状病毒(RV)腹泻的病情及肠道分泌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影响,探讨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感染RV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将100只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4组,人工喂养至10日龄.给10日龄的新生大鼠喂服RV培养液作为RV感染组,RV感染前和后喂服0.25 mg/只的乳凝集素作为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喂服同剂量不含病毒的细胞培养液.分别于感染病毒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临床症状及腹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肠内容物上清细胞因子IL-6、TNF-α、IFN-γ的浓度变化.结果 对照组新生大鼠未出现腹泻,其余三组在感染病毒后1 d相继出现腹泻,病毒感染组大鼠在感染病毒后第3天腹泻最严重,感染后第7天腹泻症状结束.乳凝集素治疗组和乳凝集素预防组大鼠腹泻程度轻于病毒感染组,病程较病毒感染组缩短.病毒感染组新生大鼠体重在感染后第3天起和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而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病毒感染组肠道IL-6、TNF-α浓度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之后呈降低趋势.病毒感染组IFN-γ浓度在感染后第5天达高峰.乳凝集素预防组和乳凝集素治疗组的IL-6、TNF-α浓度水平显著低于病毒感染组(P<0.05),且IFN-γ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结论 乳凝集素能够改善RV感染新生大鼠腹泻严重程度、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肠道内IL-6、TNF-α浓度及提高IFN-γ的浓度,提示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RV感染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用含乳铁蛋白(LF)配方奶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和外周血细胞各参数的影响以及配方奶中LF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将116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按自愿及随机抽样原则分为LF配方奶组、其他配方奶组以及母乳喂养组,最终完成评估的婴儿96例,每组32例.于出生时、出生后42 d、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身高、体重和头围测量;出生后3、6个月检测外周血血常规;出生后6个月进行丹佛发育筛查测试(DDST).结果 出生后3个月,三组婴儿身高、体重、头围及血常规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个月,LF配方奶组婴儿头围和体重、单核细胞绝对数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奶组(P<0.05),血红蛋白浓度高于母乳喂养组(P<0.05),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均明显高于其他配方奶组和母乳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身高、体重、头围与LF配方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则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奶组(P<0.05).结论 LF配方奶喂养有助于促进婴儿的造血能力和预防婴儿贫血,在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方面与母乳喂养的效果相似.推荐在婴儿配方奶粉中宜添加LF,对母乳喂养儿则宜适当补充铁剂.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肠道绒毛及PP(Peyer's patches)即派氏结形态学变化和T淋巴细胞发育及活化状况.方法:SD大鼠48只饲养于相同条件下,于16天、3周、5周、7周、9周、11周时随机取8只,取小肠组织及PP,常规制作小肠组织HE染色切片后应用图像分析技术检测SD大鼠小肠粘膜及PP形态学发育情况.收集PP,酶消化后得到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P中CD3+淋巴细胞及CD3+CD4+、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发育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P中的淋巴细胞IL-4 mRNA、IFN-γ mRNA及I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3~7周绒毛高度、绒毛宽度、绒毛面积及隐窝深度随周龄呈增长趋势,7周后各指标呈小幅波动.(2)PP数目及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3)5周时CD3+、CD3+CD4+淋巴细胞及IL-4 mRNA表达显著高于3周时(P<0.01),5周以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5周时CD3+CD8+、CD3+CD4+CD25+淋巴细胞及IFN-γ mRNA和IL-2 mRNA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5周后各周龄间无显著性差异,16天时PP中淋巴细胞IL-4 mRNA、IFN-γ mRNA及IL-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3周时(P<0.01).结论:小肠粘膜7周前随周龄逐渐发育成熟,7周后小肠粘膜发育渐趋稳定;PP数目和面积随周龄呈增长趋势,成年期达到最大值;断乳前后是PP中淋巴细胞发育活化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36.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laetadherin on gut contents level of IL-2,IL-4 and IFN-γ in newborn rats with rotavirus infection.Methods Forty-five ten-day-old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control group(group N), rotavirus infection group(group V), rotavirus infection and lactadherin group(group VL) .All the rats were fed with formula,group V and group VL were fed with rotavirus(1 x 106) on the first day,then group VL were fed 25 mg/d lactedberin when they started diarrhea, until recovery. Gut contents samples were taken before feeding(T1), with most serious diarrhea(T2),after recovery(T3),the level of IL-2,IL-4 and IFN-γ in the gut content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At time of T1 gut contents level of IL-2,IL-4 and IFN-γ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Gut contents level of IL-2 and INF-γ were higher in group N[(348.84± 45.44) pg/ml, (33.95 ± 5.76) pg/ml] than those in group V[(97.97 ± 7.22) pg/ml, (25.00 ± 8.32)pg/ml] and group VL[(70.00 ± 8.27)pg/ml, (20.53 ± 2.10) pg/ml] at time of T2(P < 0.05). At time of T3 gut contents level of IL-2 and INF-γ, were higher in group VL than those in group V[(369.83 ± 36.83)pg/ml, (42.59 ± 7.54) pg/ml vs. (293.59 ± 45.64) pg/ml, (31.35 ± 3.63)pg/ml, P < 0.05], b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VL and group 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Lactadherin could boost gut contents levd of IL-2 and INF-γ in rats with rotavirus inretctiom, it plays a certain positive role on anti-rotaviru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早产儿,应用MB -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检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患儿为病例组,未确诊者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30例疑诊患儿,病例组14例.病例组中,71.4% (10/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培养均为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临床表现除出现感染症状外,85.7% (12/14)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42.9%( 6/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81.1(129.6~1009.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 ~8.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65.5(183.6~3549.3) pg/ml,8例未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9.0(48.0~183.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念珠菌血症多见,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易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8.
本文比较新生儿脐带血和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抗CD3单克隆抗体、PMA和IM刺激的增殖反应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了解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能的环节。结果表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或PMA协同IM刺激 ,脐带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增强 ,PMA协同IM刺激 ,脐带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更接近于成人。由于PMA协同IM刺激可部分改善新生儿脐带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缺陷 ,提示细胞信号传导的上游缺陷可能为新生儿出生时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早产儿经肠道喂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生儿良好的存活能力有赖于其胃肠道动力、消化吸收功能及黏膜屏障功能的成熟,而早产儿这些功能均不完善,其中消化吸收和黏膜屏障功能的不成熟可以通过应用静脉营养或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剂来克服,而胃肠道动力不成熟只能根据其生理特点采取适宜的喂养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手术后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情况.方法 收集因ROP接受手术治疗早产儿(ROP组)和同期收治的无ROP等原发疾病早产儿(对照组,n=23)的临床资料.记录ROP组术后及对照组校正胎龄37周时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包括发生时间、缓解情况及原发疾病等);共随访4周,比较两组呼吸暂停发病率.结果 ROP组17例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9例(占52.9%),对照组23例早产儿中发生呼吸暂停5例(占21.7%),两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呼吸暂停发生时间为术后(38±40)h,缓解时间为发生后(126±145)h;发生术后呼吸暂停患儿中,肺炎3例(33.3%),低血糖1例(11.1%),原因不明5例(55.5%).结论 接受ROP手术早产儿术后容易发生呼吸暂停.为确保手术前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专科和儿科医师有必要共同参与围手术期的监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