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8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6篇 |
儿科学 | 28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38篇 |
口腔科学 | 28篇 |
临床医学 | 448篇 |
内科学 | 384篇 |
皮肤病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164篇 |
特种医学 | 2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97篇 |
综合类 | 1091篇 |
预防医学 | 371篇 |
眼科学 | 28篇 |
药学 | 35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298篇 |
肿瘤学 | 1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165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61篇 |
2009年 | 183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72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22篇 |
2001年 | 119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99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5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0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8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8篇 |
1965年 | 6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肠内营养(EN)的价值。方法将32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5例和对照组143例,均行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术中放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天开始行EN,对照组术后第1天开始经周围静脉行肠外营养(PN)。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两组体质量、血浆白蛋白水平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费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浆白蛋白及免疫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EN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免疫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72.
叶绿素铜钠盐抗诱变活性的临床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mes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表明:叶绿素铜钠盐有良好的抗诱变活性,那么究竟在人体内有无抗诱变活性?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至今国内外无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73.
74.
1957年美国著名血液学家Thomas教授首先成功地应用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llo-BMT)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以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此后allo-BMT技术不断改进,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开展,目前已成为治愈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亚洲的骨髓移植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获得成功,为应用同基因骨髓移植治愈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历了十年动乱暂时无奈中断研究后,80年代初作者等又成功地将allo-BMT应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之后该项技术在全国不断开展,逐渐成熟,并已形成规模,且在许多方面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75.
骨髓移植患者的肝静脉闭塞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达万明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4,17(6):358-360
肝静脉闭塞病(VOD)是骨髓移植(BMT)患者与预处理相关的最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重症患者发病早,进展快,易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甚高。本文综述了BMT患者VOD的新进展,包括VOD的病理学及发病机理,临床特征及诊断,发生VOD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等,强调提高对VOD的认识及早预防和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BMT临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寻找老年女性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对212例老年女性进行伴随疾病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并进行骨代谢标志物(CTX、甲状旁腺素和25-羟基维生素D)、血液生化等指标的检测,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老年女性血清CTX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女性血清CTX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血钠(茁=20.879,P<0.01)、服用钙剂(茁=-100.381,P<0.01)、室外运动(茁=-42.459,P<0.05)和总胆固醇(茁=34.696,P<0.05)。结论坚持低盐饮食、室外运动和服用钙剂,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能是降低老年女性血清CTX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8.
79.
c-myc内含子结合蛋白1(MIBP1)基因是c-myc的上游调控基因之一,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检测了该基因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并完成了全长基因测序,Genebank注册:DQ231041,并构建了完整的MIB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X-SN-MIBP1[1].我们将此基因转染到胶质瘤细胞株SHG-44中,观察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近半个世纪以来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已经成为治疗恶性和难治性血液病、某些实体瘤、免疫性缺陷病、先天性和代谢性等疾病的重要手段[1] 。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的预处理会造成患者一定时段的“骨髓空虚” ,引起外周血细胞极度低下 ,甚至合并出血和严重感染等 ,输血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随着血液成分分离技术的进步 ,成分输血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已被普遍应用。移植中最常输注的成分血为血小板与红细胞 ,两者的用量约为 10∶1,偶尔也有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粒细胞以及冷沉淀等的需要[2 ] 。1 血小板的输注不同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