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21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7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21.
摘 要血栓烷A2受体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超家族中的一种七重跨膜蛋白,在血小板膜上也有分布。血栓烷A2受体激活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也是活化血小板的重要途径之一,进而促进止血和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小板活化通路中的受体和信号分子水平,血栓烷A2受体相关的抗血小板药物也受到广泛关注。了解血小板内该受体下的信号转导,对于探讨相关药物作用机制、开发新型或中药有效成分类抗血小板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 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C 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变化情况。对He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幅度与年龄、入院N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及丁苯酞联合降脂、联合一般降脂、联合强化降脂等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预后随访。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cy、CRP、MDA、TC、TG、LDL、oxLDL、MMP 9、c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数量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则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Hcy、MDA、斑块面积、不稳定斑块变化值与丁苯酞联合降脂呈正相关,而与强化降脂的相关性更高(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抑制动脉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23.
摘 要 目的:优选北柴胡的最佳麸炒工艺。方法: 以柴胡皂苷a、d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考察麦麸用量、预热锅温、麸炒时间3个因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预热锅温和麸炒时间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而麦麸用量对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含量影响不明显。最佳麸炒工艺为10%的麦麸用量,预热锅温290℃,麸炒时间80 s。结论:优选的北柴胡最佳麸炒工艺合理可靠,重复性好,为规范麸炒北柴胡的饮片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 目的: 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0例盆腔炎性疾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治疗2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体温、下腹疼痛等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头孢菌素皮试阳性的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较高,能迅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5.
孙晓清  马建设 《中国药师》2016,(10):1826-1830
摘 要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人血浆中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浓度的UPLC-MS/MS方法,应用于临床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运用Waters XEVO TQD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检测, 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1甲酸铵) 水(10 mmol·L-1甲酸铵,含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加入200 μl乙腈沉淀蛋白,12 000×g离心10 min转移至1.5 ml EP管中取2 μl上样。 结果: 卡马西平的保留时间为1.23 min,线性范围为0.25~25 μg·mL-1(r=0.999 7),最低定量限为0.01 μg·ml-1;苯巴比妥的保留时间为1.11 min,线性范围为0.5~50 μg·mL-1 (r=0.999 6),最低定量限为0.05 μg·mL-1。卡马西平的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为(82.1±6.83)%,(82.91±4.3)%和(84.35±3.09)%;苯巴比妥的高、中、低浓度的回收率为(84.27±6.91)%, (84.32±7.74)%和(89.07±6.24)%。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的日内、日间RSD均<10% ,血浆样品体系中的其他内源性物质不干扰测定。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于检测人血浆中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的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26.
程潭  张柳  赵小林  李彬 《解剖学报》2012,43(4):540-544
目的 观察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板与关节软骨之间联系,同时探讨应用降钙素手段干预软骨下骨板对骨性关节炎中关节软骨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动物暴露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而不予切断;模型组与实验组行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实验组给予5 IU/(kg·d)降钙素皮下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8周处死所有动物并取材.关节软骨采用HE染色及Mankin评分、Von Gieson染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软骨下骨板采用Von Kossa染色方法 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软骨组织形态学HE及Von Gieson染色显示,模型组关节软骨明显损伤,Mankin评分结果 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实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表明,模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P<0.05);模型组软骨下骨板形态被破坏,与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前交叉韧带切断诱导的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板组织结构同时被破坏,软骨下骨板与关节软骨间存在紧密关系,降钙素早期干预软骨下骨板,能够保护软骨下骨板组织形态结构,对关节软骨起到部分保护作用,延缓骨性关节炎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27.
P>Objective The method of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has been set up successfully and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effect of report gene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 on the morphology of developing chicken embryos after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and also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and neurofilament during chicken embryonic development. Methods pCAGGS-GFP was transformed into chicken embryos with in ovo culture at 3days and ex ovo culture at 3-5days. In 24hours after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GFP-positive embryos were selected under stereo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nd the GFP-negative embryos served as controls. Five embryos were analayzed for each group. Fluorescence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ofα-SMA and neurofilament in chicken spinal cord and tectum. Result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chicken embryos and different time after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the expression of 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neurofilament did not show difference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wild type, as well as in GFP-positive area and GFP-negative area. The morphology of embryos was not changed after electroporation with pCAGGS-GFP either. BR>Conclusion GFP as a report gene to in vivo electroporation for chicken embryos does not affect the expression of α-smooth muscle actin and neurofilament, as well as no effect on the morphology of chicken embryos, so GFP  相似文献   
128.
传统基于ICA的激活区检测手段是将分离后的独立成分与参考信号做相关性分析。实际问题中,不同区域的脑血流动力学响应情况不同,因此往往得不到标准的参考信号。针对此类问题,提出时间自相关方法(TSC)与ICA方法结合,在不需要参考信号的情况下,通过检测体素点各周期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对fMRI数据进行激活区提取。应用5 邻域ICA方法对fMRI数据逐点处理,然后应用时间自相关算法检测各时间序列周期间的相关性,选择最大的自相关系数作为该体素点的信号值。再通过Z变换将相关系数分布转换为服从N(0,1)的Z分布,提取出具有显著性差异(a=0.05)的激活区。将自相关算法应用于仿真数据和12组双手握拳运动的真实fMRI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提取出仿真数据中的激活区。对真实数据的处理,该方法在空间准确性上与GLM方法无显著性差别(0.4653±0.1368 vs 0.4905±0.1341),在时间准确性上显著优于GLM方法 (0.6364±0.0111 vs 0.3692±0.0109),具有良好的脑功能激活区检测及空间定位能力。  相似文献   
129.
基于CT图像结合图像处理及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六面体网格建立完整的人体腰椎L4~L5活动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与分析。用块状化分割方法对腰椎模型进行几何处理,然后对二维四边形单元使用扫略和拉伸等方法生成六面体实体单元从而建立三维腰椎有限元模型,并另外建立单元数量和单元类型不同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用以对比。观察腰椎在轴向力和6个方向的扭矩作用下的变形和位移以及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建立的原始模型共有110 762个单元,111 644个节点,模型在500、1000、1 500、2 000 N轴向压缩力作用下的位移分别为0.34、0.65、0.91、1.21 mm,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工况下关节活动度分别为5.69°、2.28°、3.41°和1.29°,终板最大应力分布规律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用六面体单元划分网格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可兼顾模型的计算效率及精度,所建模型符合腰椎一般生物力学特点,可用于模拟生物力学实验及对脊柱生物力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0.
抗阻力训练对于动脉硬度的影响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结果。为研究不同负荷的急性上肢哑铃训练对颈总动脉硬度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选择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1 ± 2)岁,分别进行5 kg和7 kg负荷的哑铃上肢曲臂训练各50次,两种负荷中间休息30 min。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记录静息状态及不同哑铃负荷训练后颈总动脉的管径和轴心流速波形,用电子自动血压计同步测量心率和肱动脉血压。基于检测的实验数据,用经典血液动力学理论对颈总动脉硬度、压力-应变弹性模量以及相关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受试者经过急性上肢哑铃训练后,心率、最大轴心流速、收缩压和最大壁面切应力等血液动力学参数明显增大,而颈总动脉管径、平均流量率、平均血压等参数没有明显变化。此外,在经过5 kg哑铃训练后,最大流量率和平均轴心流速显著增加,最小轴心流速显著减小,颈总动脉硬度、压力-应变弹性模量、舒张压、最小壁面切应力和振荡剪切指数无明显变化;而7 kg哑铃训练后,颈总动脉硬度、压力-应变弹性模量、振荡剪切指数明显增加,舒张压、最小壁面切应力显著降低,平均轴心流速和轴心流速最小值无明显变化。上肢急性哑铃训练会明显改变部分血液动力学参数,在高负荷训练时会急性增加颈总动脉的硬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