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孕妇HCMV感染对胚胎染色体着线粒点(Cd)变异的影响,探讨HCMV感染引起出生缺陷的原因和机制。方法:用我入良的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15例HCMV感染和25例非感染孕妇的胚胎或绒毛组织CD消失、CD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者CD消失、CD变异频率较后者有显著和极显著的增高。结论:染色体CD的变化可能是HCMV感染引起胚胎发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HCMV感染孕妇的胚胎或绒毛杂色体CD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mmu-miR-106b在早孕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阐明其对胚胎着床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原位杂交检测mmu-miR-106b在早孕小鼠孕4 d、孕5 d及孕6 d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转染mmu-miR-106b的模拟物和抑制剂后,MT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结合靶基因预测数据库,利用Western blot确定mmu-miR-106b在子宫内膜中的靶基因。结果:mmu-miR-106b在小鼠孕6 d子宫内膜的表达较孕4 d明显下调(P=0.039),孕5 d着床点与着床旁组织表达无明显差异(P=0.606),定位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调mmu-miR-106b会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增殖,下调其表达会促进细胞凋亡;通过miRGen、Targetscan、Pictar数据库筛查获得与胚胎着床相关的靶基因核磷蛋白1、肿瘤易感基因101(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Tsg101)和10号染色体缺失的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等,其中Tsg101的表达受到mmu-miR-106b负调控(P=0.042)。结论:mmu-miR-106b可能通过靶向Tsg101,影响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对胚胎着床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绒毛外滋养细胞(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cells,EVTs)侵袭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方法:利用U133 plus2.0芯片对自然流产绒毛和正常绒毛组织中EVTs的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EVTs相比,在自然流产EVTs中,发现显著上调基因219个,下调基因293个,其功能主要涉及细胞粘附、免疫应答、代谢等.结论:与滋养层细胞细胞粘附、免疫应答、水解酶及凋亡等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侵袭行为变化及自然流产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孕期妇女服用叶酸的现状和对神经管畸形(NTDs)认知度,以及了解孕妇对叶酸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年龄等的相关性,促进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预防的认识。方法采用自行编制问卷对重庆市主城区204名正常早中孕期妇女进行调查,并对相关指标间进行单因素χ2分析。结果在参与调查的204名早中孕期妇女中,其中93名(45.6%)知道叶酸的功能;173例(84.8%)知道胚胎发育早期体内叶酸缺乏可能会影响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96名(47.1%)知道NTDs的分类;124名(60.8%)认为怀孕时体内缺乏叶酸是NTDs发生的可能原因。孕妇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NTDs发病原因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的年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叶酸缺乏后果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叶酸平均水平检测值为(28.86±10.73)ng/mL,未发现叶酸缺乏者。结论需进一步加强妊娠期妇女对叶酸服用和NTDs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6.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标志着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仅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生命活动的本质却是不同功能蛋白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序和协同作用的结果。仅从mRNA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蛋白的表达,同时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如糖基化、磷酸化、乙酰化)、剪切加工(如酶原降解、结构域拼接)、转运定位、结构变化、蛋白与蛋白分子及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均无法在基因水平上获知。基因组计划的实现并不能提供认识各种生命活动直接的分子基础,还有待于在蛋白质层面予以揭示和阐述。随着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实施,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孕早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暴露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反应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 RP24-315D19.10的作用。方法:构建DEHP(1000 mg·kg-1·d-1)暴露的早孕小鼠模型,取妊娠第6天子宫,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其对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区病理变化及相关分子表达。构建DEHP暴露(0.1、0.5、2.5、12.5、62.5μmol/L)的原代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体外蜕膜诱导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实时逆转录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蜕膜反应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逆转录PCR分别检测RP24-315D19.10在蜕膜组织和蜕膜细胞中的表达。利用在线工具lnc Locator和RNA荧光原位杂交检测RP24-315D19.10的细胞定位,并运用在线工具Anno Lnc2预测与RP24-315D19.10相结合的微RNA(mi RNA)。结果:DEHP暴露组的胚胎着床点数、子宫湿重、子宫面积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蜕膜反应标志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同源异型框A...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索Mayven在多发性硬化症病程中的作用以及寻找能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通过PCR扩增得到Mayven基因全长P1及4个不同长度的Mayven基因片段,构建出包含Mayven全长P1及4个不同结构域片段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然后将其导入酵母菌株MAV203中,并检测其表达产物在酵母细胞中对报告基因的激活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全长P1、片段P3、P4不能激活报告基因HIS3和LacZ的表达,而片段P7和P8可以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Mayven的C末端可能存在一个转录激活区.结论 提示在筛选相互作用蛋白时可以使用全长P1及片段P3、P4,但转录激活是否是Mayven的生理功能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49.
总RNA的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常用技术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TR Izol法改良后一种用于小鼠子宫内膜总RNA提取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重复性好、所获得的RNA纯度高、完整性好,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Annexin Al在小鼠胚泡植入期的作用.方法: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分析孕d 3、d 5、d 7小鼠子宫内膜蛋白质组,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显示pI约5.1、分子量约38 kD的蛋白点在d 3、d 5.上调,且在d 5更明显.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PMF)和数据库搜索对此蛋白点进行鉴定;再用RT-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该蛋白点鉴定为鼠源性Annexin Al;d 5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Annexin Al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增加.结论:Annexin Al可能参与胚泡着床这一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