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8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瑞吉治疗42例中、重度晚期癌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多瑞吉 (芬太尼贴剂 )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4 2例晚期癌痛患者 ,治疗前均为中、重度疼痛 ,使用多瑞吉镇痛治疗 ,每 2 4小时评定疗效一次 ,至少观察 15天。结果 全组完全缓解 5例 (11.9% ) ,明显缓解 31例 (73.8% ) ,总有效率为 85 .7%。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 ,发生率低。结论 多瑞吉治疗中、重度癌痛 ,镇痛效果好 ,不良反应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姜孝娟  胡冰  季楚舒  何义富  王勇 《安徽医药》2012,16(7):1000-1002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胃癌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组和FOLFOX4方案组,两组均化疗2个周期,按RECIST标准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组CR 2例,PR 9例,有效率52.4%,FOLFOX4组CR 1例,PR 9例,有效率47.6%,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其中FOLFOX4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组,两组数据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似,但耐受性稍好。  相似文献   
73.
李玉洁  何义富  胡冰 《安徽医药》2013,17(10):1773-1775
目的SRC作为酪氨酸蛋白激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存在高表达,通过激活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并通过激活FAK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此外,SRC还参与了EGFR抑制剂耐药的发生。本研究旨在研究SRC的抑制剂达沙替尼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1Tr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达沙替尼对鼻咽癌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PI/AnnexinV双染法检测达沙替尼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Blot检测达沙替尼引起鼻咽癌细胞中信号通路的改变;Transwell实验检测达沙替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达沙替尼能明显在体外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应用达沙替尼处理CNE2后发现,能明显抑制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活性表现为phospho-AKT、Phospho.MEK、Phospho-ERK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达沙替尼还能明显抑制CNE2的迁移能力和Phospho-FAK的表达水平。结论SRC的抑制剂达沙替尼能在体外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中RAS/RAF/MEK/ERK、P13K/AKT通路的活性和FAK蛋白的表达,进一步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4.
免疫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晚期食管癌患者当中,免疫化疗对外周血免疫细胞所引起的变化情况。方法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分为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治疗前后测定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CD4+CD25+Treg细胞和NK细胞,化疗前后相关免疫细胞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治疗组间相关免疫细胞变化情况的区别。结果单独化疗组、化疗+长期免疫治疗组、化疗+短期大剂量免疫治疗组三组间CD3+CD8+T细胞亚群,CD3+CD4+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比例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前后患者CD4+CD25++Treg(高表达CD25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下降(P<0.05);CD4+CD25+Treg细胞比例在单独化疗组(P=0.035)和化疗联合长期免疫治疗组(P=0.039)中,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三组间治疗前后CD4+CD25+Treg上升比例、CD4+CD25++Treg下降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别,其相关P值分别为P=0.86,P=0.14。结论免疫化疗在晚期食管癌治疗的过程中在改善免疫状态方面不优于单独化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丙谷双肽在晚期食管贲门癌化疗过程中对化疗不良反应、机体功能以及客观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化疗 丙谷双肽组(研究组,24例)和化疗组(对照组,24例),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体质量改变和客观疗效.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体质量减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23、0.033和0.042.而两组客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结论:丙谷双肽可减少晚期食管贲门化疗所致的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及腹泻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同时不降低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检测 ERCC1 C8092A 在指导晚期食管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取11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入组,分为个体化治疗组(n =76)和标准治疗组(n =38)。标准治疗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采集随机入组到个体化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标本,均进行 ERCC1 C8092A 基因型的检测;如果基因型为非 C/ C 型,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同标准治疗组),如果基因型为 C/ C 型,采用氟尿嘧啶联合紫杉醇化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缓解率,次要指标包括化疗毒副反应、无进展时间及总生存时间。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 Kaplan Meier 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比较采用 Log Rank 检验。结果个体化治疗组的缓解率为53.9%,标准治疗组缓解率为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个体化治疗组在化疗毒副反应中恶心呕吐(32.9%),血红蛋白减少(11.8%),Ⅲ~Ⅳ级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68.4%,28.9%)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01)。个体化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均优于标准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P =0.007)。结论个体化治疗组的缓解率、化疗毒副反应、中位无进展时间及生存时间均优于标准治疗组,提示 ERCC1基因检测指导晚期食管癌个体化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7.
李世伟  季楚舒  何义富 《安徽医药》2012,16(11):1561-1563
食管癌由于其相对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危害日益突出,故对食管癌治疗的研究具有显著的意义。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是局部不可切除或远处转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控制疾病进展,转移或复发的食管癌是不可治愈的,且预后差。探索紫杉醇最佳剂量及方案是降低毒副反应同时实现抗肿瘤活性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78.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是最常见的放疗毒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证实,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存在的放射性直肠反应,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影响。影响放射性直肠炎的因素较多,主要为体外照射技术、腔内治疗方式、DICRU点剂量、剂量体积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对直肠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放射性直肠毒副反应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9.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口腔黏膜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局部应用对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124例试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4例,使用rhG-CSF漱口液含漱(rhG-CSF 100 μg冻干粉末用1 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00 ml生理盐水中),6次/d;对照组24例,常规处理.根据WHO抗癌药物毒性反...  相似文献   
80.
恶性腹水是指恶性肿瘤导致的腹腔积液的异常增多,可以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厌食、呼吸困难以及肢体水肿,继而引起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不同的治疗措施尚缺乏很好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缺乏公认的处理指南。对于临床医师的挑战是如何最佳处理恶性腹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文现对恶性腹水的内科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