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从TGF-β的生物化学特性和TGF-β在诱发系膜增生性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拮抗TGF-β诱发系膜增生性肾病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TGF-β在系膜细胞增生性肾病的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以及中医药能拮抗TGF-β,从而抑制或者缓解系膜增生性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通络法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继发肾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将68例入组前均无肾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凉血化瘀通络复方中药颗粒丹芍颗粒Ⅲ号治疗,对照组3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尿N-酰-β-D-葡萄糖苷酶(尿NAG)、尿-β-D-半乳糖苷酶(尿GAL)的变化情况;随访结束后,回顾性分析68例HSP患儿,分肾损组与非肾损组,对继发及未继发肾损害患儿的临床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皮疹反复情况及腹痛、关节痛不同肾外伴随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尿常规异常例数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末、12周末、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末尿m-Alb均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不同时期尿NAG变化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GAL变化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继发肾损害以男性患儿居多(男∶女=2.07∶1),发病年龄平均(9.7±3.28)岁,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组(7.8±1.46)岁,(P<0.01);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P﹥0.05);发生肾损害与未发生肾损害者皮疹反复率分别为70.0%、28.9%,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3.3%、34.2%,两组对比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瘀通络法可降低HSP患儿尿常规异常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的排泄量,能够有效地预防儿童HSP肾损害;HSP肾损害的发生与性别、病程及并发关节症状无明显相关,年龄较大、皮疹反复及并发消化道症状者易并发肾损害。  相似文献   
73.
基于证候动态变化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反映治疗方案干预后的阶段疗效和终点疗效的病毒性肺炎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作生存分析,寻找证候疗效产生的拐点,探讨基于起效时间的证候评分方法和疗效分级评价方法。以新方法与基于主症动态变化评价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作疗效评价对照。结果:提出了基于证候动态变化的疗效评价方法。且该方法与基于主症动态变化评价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证候动态变化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更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不同方案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证候疗效,能彰显中医药辨证治疗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反映治疗方案干预后的阶段疗效和终点疗效的病毒性肺炎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多中心、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结果作生存分析,寻找证候疗效产生的“拐点”,探讨基于起效时间的证候评分方法和疗效分级评价方法。以新方法与基于主症动态变化评价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作疗效评价对照。结果:提出了基于证候动态变化的疗效评价方法。且该方法与基于主症动态变化评价方法对本次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结果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基于证候动态变化的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更能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不同方案治疗病毒性肺炎的证候疗效,能彰显中医药辨证治疗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5.
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疗效评价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评价体系。方法:治疗对照组以利巴韦林注射液,试验组以清肺口服液治疗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盲法、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346例临床研究。结果:综合疗效及多数证候指标(咳嗽、咯痰痰鸣、气促、鼻煽、肺部湿啰音消失、出汗、食欲异?谋涞暮米?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评价体系应当包括疾病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合并症发生率与合并用药率评价、安全性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价。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水蛭、水蛭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外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ELESA法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纤维连接蛋白(FN)和Ⅳ型胶原(Col-Ⅳ)的含量.结果 水蛭和水蛭素均可降低FN和Col-Ⅳ的含量,但水蛭的作用弱于水蛭素(P<0.01).结论 水蛭素在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GMCs产生FN和Col-Ⅳ的作用方面强于水蛭.  相似文献   
77.
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中医证候特点,调查480例住院患儿,统计分析资料,提出了各项指标在本病不同证型中的出现率及表现特点,得出了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各证型的Bayes判别函数.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为对照,作了评价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盲法、多中心临床研究,符合方案集试验组231例、对照组115例,两组痊愈、显效、进步、无效例数分别为:119、88、22、2,33、52、27、3.经秩和检验,P<0.001,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证实了清肺口服液对腺病毒31、7b型的拮抗作用,以及其对腺病毒3I、7b型诱导细胞凋亡调控作用、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as/FasL和bcl-2表达的影响、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表达的影响,证实了其分子生物学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8.
目的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探究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以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库,检索2005年-2017年中医方药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文献,并通过频率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4篇,涉及药味86种,使用频率 9%的中药共30味,涉及功效共14类,药味7味,药性共8种,归经11条。其中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甘草,药性多偏于温和、平缓,且以调理肺、肾、脾三脏为主。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小儿过敏性咳嗽中医方药的用药规律研究,可以更加直观和明确地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小儿病毒性肺炎证候特征量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研究小儿病毒性肺炎证候的数理特征。方法 :对 2 73例 19项常见症状体征赋予一定的分值后作分析 ,提取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9项。结果 :对上述 9项有鉴别意义的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 ,初步建立了小儿病毒性肺炎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肺脾气虚证、阴虚肺热证的判别函数。结论 :证候研究的数字化、逻辑化 ,可为小儿病毒性肺炎辨证论治的客观化、规范化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清热化滞颗粒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积滞化热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 (MTL)、胃泌素 (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水平。结果 :模型建成后 ,小鼠小肠组织SS、VIP的含量增加 ,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小鼠血浆SS的含量增加 ,MTL、GAS含量降低 ;灌喂清热化滞颗粒后SS、VIP降低 ,MTL、GAS增加且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 ,促进胃肠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