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38篇
  免费   762篇
  国内免费   485篇
耳鼻咽喉   133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68篇
基础医学   723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2020篇
内科学   1250篇
皮肤病学   114篇
神经病学   387篇
特种医学   5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3篇
外科学   990篇
综合类   4712篇
预防医学   1749篇
眼科学   168篇
药学   1953篇
  25篇
中国医学   1892篇
肿瘤学   535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285篇
  2014年   839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17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640篇
  2007年   762篇
  2006年   803篇
  2005年   778篇
  2004年   712篇
  2003年   629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533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551篇
  1996年   542篇
  1995年   465篇
  1994年   362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67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9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3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951.
随着肝细胞癌(HCC)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晚期肝癌已经进入到了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综合治疗时代,尤其是免疫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靶向治疗以及肝动脉灌注化疗等降期转化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癌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阿特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T+A)方案更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正式写入了多个指南之中。本文就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研究进展、适用人群、疗效监测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52.
三孔法微型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孔法微型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9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样病变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进行三孔法微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Mini-laparoscop iccholecystectomy ,MLC)和常规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ly,LC)。比较两组的中转率、手术时间、术后 6小时疼痛程度和并发症。 结果 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MLC组中 2例因操作困难 ,中转LC。MLC组与L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5 4 8± 11 3)min和 (5 1 0± 11 0 )min ,(t =1 6 1,P >0 0 5 ) ;术后疼痛程度分别为 (2 0± 0 7)分和 (2 5± 0 8)分 ,(t=- 3 0 2 ,P <0 0 1)。 结论 在熟练掌握LC的基础上 ,开展MLC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paraplegin基因在中国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中的突变特点,为该病的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全国8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SP家系的先证者和14例散发性HSP患者进行paraplegin基因突变分析。结果所有外显子均可扩出,发现15号外显子上2例先证者出现异常SSCP条带,经DNA序列分析发现2063及2066位点上存在碱基G被A替换,但家系内不存在共分离的现象,且正常对照者也存在G被A替换,考虑为多态,其中G2066A为首次发现。结论Paraplegin基因突变可能在中国人HSP患者中少见。2063G→A及2066G→A是paraplegin基因的两个多态性改变,其中2066G→A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54.
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症)在祖国医学多称之为“雅”。不少医家认为由气血凝滞引起。文献记载精分症患者血液粘滞性增高。本文观察了61例精分症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变化,并对30例精分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前、中期血液流变性自身前后比较,现将治疗和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55.
恐怖症为神经症的一种,过去我国认为这类病很少见,国外占18岁以上神经症患者的5%以下。近年发现恐怖症的患者并不少见。现将我院在83年4月~86年8月的心理咨询门诊(以下简称门诊)和书信心理咨询(以下简称书信)中,符合1982年10月成都神经症学术讨论会标准而诊断为恐怖症的22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56.
迷信犯罪是利用迷信手段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本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民俗信仰问卷、简易精神症状评定量表,对这类犯罪的30例(称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检测。发现研究组有如下心理特征:个性内向(E分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情绪稳定性(N)、精神病质(P)及掩饰(L)等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信鬼神;而躯体化症状前者较后者多得多,但前者与癔病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对经TCD、颅脑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yhy,DS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90%)的256例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临床症状变化,手术成功率、狭窄病变改善情况、远期血管通畅率以及支架内再狭窄率进行评估。结果251例(251/256)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患者成功的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05%。其中15例患者出现与神经功能、死亡相关的并发症(5.86%)。血管狭窄率从手术前(92.26%±2.11%)下降至术后(15.40%±2.60%)。平均m RS和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21.70±0.80)个月,249例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复查,平均狭窄率为(12.81%±2.20%)。23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再狭窄率为9.24%,其中5例出现缺血性卒中再发,复发率为2.01%。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1段高度狭窄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手术并发症低,随访结果显示血管通畅率好以及较好的预防前循环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8.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是一组具有明显临床异质性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犁,单纯型以进行性痉挛性下肢瘫痪为特征,复杂型尚伴有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发育迟滞、智能减退、痴呆等)、癫癎、共济失调、耳聋、视网膜色素变性、肌肉萎缩和多发性神经病等;按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和X-连锁隐性遗传(XR)。现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9.
海绵状脑病立体定向病理活检一例报告刘会,马义,王义成,王明骧,辛守强,刘沈伟,景士兵,王泽兴,任连江,刘晋,王志荃,樊晓雷我们遇到一位以阵发性头痛,类似“感冒”症状20天、突发性语言拙笨。伴有左侧肢体活动不便7天的男性46岁病人。主要症状、体征为语言...  相似文献   
960.
研究背景目前普遍认为,传统经蝶入路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如何切除向蝶鞍外生长的肿瘤即成为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以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手术范围,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蝶窦开口距鼻前棘52.62~63.16 mm,平均(59.68±4.28)mm;距后鼻孔上缘10.47~15.61 mm,平均(12.88±1.46)mm。(2)视神经和颈内动脉隆起率分别为11/20和17/20。(3)海绵窦内侧壁由一层硬脑膜组成,前、后、下海绵间窦和基底窦出现率分别为17/20、12/20、11/20和20/20。(4)双侧颈内动脉内缘在隐匿段间距为12.42~21.76 mm,平均(15.30±1.25)mm;在下水平段中点间距为10.42~18.43 mm,平均(14.03±1.19)mm;在前垂直段间距为16.75~24.88mm,平均(18.87±1.44)mm;在鞍结节内缘间距为9.97~16.18 mm,平均(12.73±0.94)mm。(5)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鞍部之间有7侧直接接触(7/20);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骨部之间均可见静脉丛伸入(20/20)。(6)共有9侧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9/20)、7侧沿垂体下2/3走行(7/20)、3侧沿整个垂体走行(3/20)、1侧沿鞍底水平以下走行(1/20)。(7)有4侧(4/20)垂体出现侧突。结论扩大经蝶入路显露海绵窦内结构清晰,适用于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侵袭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