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57篇
药学   38篇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报告与数据系统(CO-RADS)评分及临床特征诊断COVID-19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COVID-19疫情期间就诊的16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68例,女101例,年龄15~98岁,平均(58.0±15.5)岁,入院后均行胸部CT、核酸及抗体检测。由两位影像医师独立进行CO-RADS评分,评价结果一致性,最终评分结果由两者协商确定。以核酸及抗体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O-RADS评分的诊断效能,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评分预测COVID-19发生的风险。结果:169例患者中共139例确诊为COVID-19,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较常见(59.7%,51.8%),COVID-19患者CRP升高(χ2=15.93,P=0.000)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χ2=4.11,P=0.043)较非COVID-19患者发生率高。COVID-19患者CT主要表现为病变多发(115/139,82.7%),下叶受累常见(102/139,73.4%),多位于外周或胸膜下(125/139,89.9%),磨玻璃密度(109/139,78.4%)伴铺路石征(83/139,59.7%)是特征表现之一。两位医生对169例患者CO-RADS评分具有较好一致性,线性加权Kappa分析系数值为0.84(95%CI:0.78~0.89)。COVID-19患者评分较非COVID-19患者高(Z=-7.473,P=0.000)。CO-RADS评分诊断COVID-19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5% CI :0.85~0.95,Z=13.71,P<0.0001),最佳截断值为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5%、83.3%。单因素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O-RADS评分是诊断COVID-19的危险因素,评分为2~5分时其风险是1分的3.43、4.67、45.00、312.00倍。结论:不同医师的CO-RADS评分一致性好,诊断效能高,评分越高COVID-19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3.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教学法是近年来人才培养的新兴教育方法,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发展,受到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应用。本文通过分析TBL的特点,探讨其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的优势,以提高规培生在临床工作及学习中的积极性,同时结合目前国家住院医生培养政策下存在的问题,提出TBL教学法应用下的预期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4.
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所有食管癌术后并发症中的2%~30%;食管吻合口瘘可引起颈部、纵隔的严重感染甚至发生胸骨后脓肿,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死亡.尽管缝合技术和材料不断发展,吻合口瘘仍然是一个未解决问题.目前尚没有稳定、可靠和特定的动物模型,而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明确食管吻合口瘘发病...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基因表达与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6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IIa-IIIa期;检测肿瘤组织ERCC1、TYMS、TUBB3 mRNA表达水平。术后患者分为个体化化疗组和标准化疗组,个体化组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化疗方案(CF/DCF/TC方案)进行化疗,标准组应用CF方案化疗,所有患者长期随访,统计化疗不良反应及生存数据。结果:肿瘤组织中ERCC1、TYMS、TUB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47%、51%,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总一年生存率、两年生存率及三年生存率为分别为90.57%,72.45%和59.77%。生存曲线分析提示:0项基因阳性组预后最佳(P<0.05),而1项、2项和3项基因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体化化疗组的III/IV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化疗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中ERCC1、TYMS、TUBB3表达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其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根据基因检测结果进行个体化化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引流方式对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引流效果。方法:收集从2013年1月到2016年9月在我科行食管癌手术并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比较入组患者所采用的不同颈部引流方式的优劣。结果:共有83例患者纳入研究,有34例进入A组,行纱布条引流组;28例进入B组,行造瘘袋引流组;21例进入C组,行胃管负压引流组。所有入组患者一般资料和手术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指标对比结果显示,C组患者瘘口愈合时间较其他两组时间短[(15.90±4.18)天vs(14.60±4.41)天vs(9.65±3.80)天],住院时间较其他两组短[(18.10±4.17)天vs(16.20±3.78)天vs(12.30±3.29)天],换药次数较其他两组少[(37.55±8.75)天vs(14.5±3.23)天vs(10.00±2.05)天],抗生素使用时间也较其他组明显减少[(13.10±2.49)天vs(10.85±1.84)天vs(7.20±1.74)天]。结论:颈部放置负压引流有助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及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降压和逆转左室重构的药理机制.方法 雄性15周龄SHR 24只,随机分成SHR组、胰激肽原酶组、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另取8只雄性同龄健康Wistar大鼠(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4 w后行颈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抽血测血清NO含量,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行左室重量指数测定,心肌组织经VG染色作形态学观察及胶原测定,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切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 SHR组收缩压(S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体积比例(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与管腔面积的比例(PVCA)及TGF-β1的表达较WKY组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下降(P<0.05),应用胰激肽原酶后,NO含量明显上升,余各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除SBP外,胰激肽原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与卡托普利组无差异.结论 胰激肽原酶具有降低血压和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NO含量及抑制心室肌高表达的TGF-β1有关.  相似文献   
28.
目的:综合分析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的前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6-01/2006-01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hypertension,genetherapy”,限定文章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2000-01/2006-01有关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疗法”。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策略的研究。②关于基因治疗正义及反义基因的研究。③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排除标准:陈旧或重复性研究及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95篇与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相关的文献,其中30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目前有两种策略,即反义抑制策略和过度表达策略。反义抑制策略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理生理相关的基因转录和翻译;过度表达策略使血压降低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增加,从而增加舒血管物质的生成使血管舒张。②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要选择高效转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易于大量制造,无免疫原性,无毒副作用,可载入大分子DNA,能整合进入宿主基因组,且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载体。③目前面临着原发性高血压靶基因的界定、载体的选择等问题。结论:靶基因的界定,载体的构建和基因转移法是原发性高血压基因治疗的关键,基因治疗可减少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甚至治愈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9.
为探寻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热原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微生物污染与消毒剂浓度调查。结果,消毒透析器所用过氧乙酸浓度低至0.05%~0.16%,贮罐中自来水、反渗水及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总数分别高达 11 200cfu/ml、 1580cfu/ml与 1250cfu/ml,透析液、反渗水细菌内毒素阳性率均为 100%( 20/ 20)。经确保过氧乙酸浓度≥0.3%,缩短消毒周期,改善液体过滤除菌设备,液体微生物检测均达标,未再出现热原反应。  相似文献   
30.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于氯己定有特征吸收峰且干扰较小的 2 53nm波长下测定溶液中氯己定含量。对氯己定含量≤ 0 4 2 2 2mg/ml的溶液 ,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1 4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