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检测了204株淋球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对产β-内酰胺酶的淋球菌菌株(PPNG)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耐青霉素菌株达53.43%,耐四环素、红霉素和强力霉素菌株分别为36.76%、56.86%和26.47%,美满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头泡三嗪和壮观霉素100%敏感。共检测到PPNG菌株17株(8.33%)。  相似文献   
22.
趾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病最常见的原因是真菌感染 ,国外的报道 5 0 %的甲病是由真菌感染所致[1] 。目前许多医生虽然已经认识到手指甲真菌病治疗的价值 ,但是仍认为足趾甲真菌病只是一个美容问题 ,对患者身心健康无大影响。为了解趾甲真菌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自 1 998年 5月至2 0 0 0年 3月 ,对我所门诊各种皮肤病患者中足趾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对来我所就诊的各种皮肤病患者进行手指甲和足趾甲的临床检查和真菌直接显微镜检查。有甲真菌病的临床表现、而且真菌直接镜检阳性者确诊为甲真菌病。其中患足趾甲真菌而无…  相似文献   
23.
<正>嗜酸性蜂窝织炎又称Wells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皮肤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类似蜂窝织炎的坚硬斑块,常常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嗜酸粒细胞浸润及特殊的"火焰征"。该病较为少见,现将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双下肢暗褐色斑片、结节伴瘙痒5年。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散在性暗褐色斑片、结节伴瘙痒,无发热、关节疼痛及其他全身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行相关检查示嗜酸粒细胞升高(0.78×10  相似文献   
24.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毛细血管炎类疾病,经典表现为对称发生于小腿及踝之周围,一般无自觉症状。笔者门诊遇到1例患者皮损全身泛发,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患者,女,5 3岁,家庭妇女。全身皮疹伴微痒4~5个月。病初先于双小腿及踝之周围出现紫红色瘀点,斑片,微痒。曾在外院按皮炎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以后皮损逐渐累及大腿躯干、双上肢、颈部。发疹前无服药史,否认化学品接触史,饮食无特殊;发疹前后无发热、咽痛、咳嗽,否认外伤,平素体健,既往无类似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躯干、四肢均匀散…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别整理、分析国内外被引用频次排名前100位的针灸研究论文特征,并初步总结国内外针灸研究异同。方法:分别收集CNKI、万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从2000年以来论文引用频次排名前100位针灸研究论文,对其发表杂志、论文题目、作者、国家地区、出版年份、引用频次、论文类型、研究设计及研究领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00篇英文论文的引用频次在98~448之间,平均约为159,主要发表于47种杂志;中文论文的引用频次在108~408,平均约为143,主要发表于28种杂志;其中英文刊文数排前两位的杂志是《Pain》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中文刊文数排前两位的杂志是《中国针灸》和《上海针灸杂志》。发表英文最多的是美国(38篇),德国(18篇)、英国(17篇)紧随其后,其中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院(10篇)最多,中文则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同居榜首(8篇);所有论文可分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文献研究三类,其中英文论文涉及11类疾病,且有近50篇与疼痛相关,中文论文涉及22类疾病,排名前两位的是脑病和代谢性疾病。结论:引用频次分析能有效显示国内外针灸研究论文特征和现状,并初步表明国内外针灸研究存在异同,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6.
452例妇女外阴瘙痒病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 对皮肤性病科门诊妇女外阴瘙痒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分析。方法 : 对以外阴瘙痒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皮肤性病科临床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胺试验及念珠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 ;取宫颈分泌物作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沙眼衣原体荧光抗原检查 ;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 在 45 2例入选患者中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分别占 2 5 .44 %、2 0 .79%和 13.5 0 % ,外阴湿疹、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瘙痒症也较多见。结论 : 与性传播因素有关的病原体感染及外阴湿疹和瘙痒等是皮肤性病科就诊妇女外阴瘙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苔藓样角化病为一种罕见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现将我所门诊见到 1例报告如下 :张某 ,男 ,14岁 ,山东泰安人。因双手足面部皮疹 10年 ,口角糜烂 3年 ,于 2 0 0 0年 3月来我所就诊。患者于 10年前无明显原因地双手掌、足底皮肤发红、变硬 ,之后右耳周出现红斑 ,感痒 ,伴有渗出 ,到当地医院诊为“湿疹”给予皮康王、鱼肝油丸等多种药物治疗后皮损渐消退 ,但停药后又有新皮疹出现。 3年前发展至耳周、颈部、面部、痒感加重 ,且出现丘疹 ,抓破后有渗出。皮疹加重时双眉脱落 ,同时伴口角糜烂疼痛 ,张口受限。曾到多家医院以“湿疹、毛发红糠疹…  相似文献   
28.
452例妇女外阴瘙病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皮肤性病科门诊妇女外阴瘙患者进行病因调查分析。方法:对以外阴瘙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皮肤性病科临床检查;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值,胺试验及念珠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取宫颈分泌物作淋球菌,解脲支原体培养和沙眼衣原体荧光抗原检查,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在452例入选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淋菌性宫颈炎和细菌性阴道病分别占25.44%,20.79%和13.50%,外阴湿疹,滴虫性阴道炎和外阴瘙 症也较多见,结论:与性传播因素有关的病原体感染及外阴湿疹和瘙等是皮肤性病科就诊妇女外阴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报告1例非典型种痘样水疱病.患儿女,6岁8个月.反复发热、皮肤出现水疱4年,水疱愈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项部、臀部和四肢伸侧散在分布黄豆大凹陷性瘢痕,下肢可见数个暗紫红色浸润性斑块,压痛不明显,未见明显水疱.血清病毒学检测:EB(Epstein-Barr)病毒IgG抗体(EBV-cA-IgG Ab)(+).3年前曾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水肿,水疱形成,真皮及皮下可见大量淋巴样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血管炎改变.皮损组织EBER原位杂交(+).诊断:非典型种痘样水疱病.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模型小鼠心功能障碍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探讨电针预处理促心肌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 每组8只。电针预处理组在异氟烷麻醉状态下电针双侧足三里穴, 疏密波, 频率2/15 Hz, 强度2 mA, 持续15 min; 对照组、模型组同样的方式抓取、固定。电针结束后, 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构建脓毒症模型;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 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 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表达量; 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组织中F4/80+CD11b+总巨噬细胞、F4/80+CD11b+CD206lowM1型和F4/80+CD11b+CD206highM2型巨噬细胞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的LVEF、LVFS均显著下降(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含量增多(P < 0.01), 且M1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组的LVEF、LVFS均显著提高(P < 0.01), 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下降(P < 0.05,P < 0.01), 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 < 0.05,P < 0.01), 而IL-10表达上升(P < 0.05,P < 0.01), 巨噬细胞含量下降(P < 0.01), 且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高(P < 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组织中巨噬细胞由促炎M1型向抗炎M2型极化, 减轻全身和局部炎性反应水平, 改善心功能, 产生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