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51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重大创伤家庭(子女遇难)再生育母亲的分娩年龄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5.12汶川大地震"后重大创伤家庭再生育母亲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分娩的22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研究组,按照母亲分娩年龄的不同再将其分为4个亚组,其中,14例新生儿为≤29岁亚组,41例为〉29-34岁亚组,130例为〉34-39岁亚组,37例为≥40岁亚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初次生育母亲分娩的59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母亲的平均分娩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除〉34-39岁亚组母亲分娩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外,其余3个亚组男性和女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4个亚组相同性别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遭遇重大创伤的再生育母亲围生期积极关怀并进行重点心理支持与干预后,其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不受其分娩年龄影响。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目的 探讨布洛芬-异烟酰胺(IBU-INA)和布洛芬-2-吡啶甲酰胺(IBU-2PA)2种布洛芬共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不同温度(32℃和40℃)下IBU-INA和IBU-2PA与BSA的猝灭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 IBU-INA和IBU-2PA均能有效猝灭BSA产生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制属静态猝灭。32℃时,布洛芬与BSA的结合常数为1 545 L/mol,IBU-INA和IBU-2PA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 074 L/mol和1 303 L/mol。IBU-INA和IBU-2PA与BSA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rster理论,测得IBU-INA和IBU-2PA与BSA的相互作用距离分别为1.22 nm和1.31 nm,可判断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结论 布洛芬形成共晶后不会影响布洛芬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相似文献
96.
目的测试二甲双胍和黄连素配伍复方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以二甲双胍复方(二甲双胍与盐酸黄连素配比为60:130)3个月,测试糖尿病大鼠痛觉、鼠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二甲双胍复方高、中、低(400,200,100mg/kg)剂量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使脑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并且各给药组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快(P〈0.01),糖尿病大鼠痛觉潜伏期缩短明显(P〈0.01)。结论二甲双胍和盐酸黄连素配伍复方可显著降低脑内MDA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同时显著缩短痛觉潜伏期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的改善。
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2017-01/2020-07在我院诊断为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52例10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6例52眼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6例52眼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4、12wk的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压。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角膜前弹力层神经纤维直径、串珠数和弯曲度评分、BUT、SⅠt和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2、4和12wk后,试验组患者BUT均比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12wk,试验组比对照组SⅠt增加、神经纤维直径增粗、串珠数减少、弯曲度评分降低(均P<0.05),治疗12wk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燥综合征型干眼患者安全有效,有助角膜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63例(87眼)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测量患者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底检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分为<0.3和≥0.3两个等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近视病史时间、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角膜散光度、术前角膜屈光度、玻璃体后脱离、后巩膜葡萄肿及黄斑病变多种因素对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结果 术后2周视力:裸眼视力:<0.3者45眼(51.72%),≥0.3者42眼(48.28%);最佳矫正视力:<0.3者32眼(36.78%),≥0.3者55眼(63.22%)。术后3个月视力:裸眼视力:<0.3者38眼(43.68%),≥0.3者49眼(56.32%);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26.44%),≥0.3者64眼(73.5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和≥0.3组比较,眼轴长度、角膜散光度、黄斑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0.05)。黄斑病变(OR:8.06,95%CI:1.75~37.07)、角膜散光度(OR:3.87,95%CI:1.20~12.48)和眼轴长度(OR:1.50,95%CI:1.09~2.06)是术后矫正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黄斑病变者术后矫正视力预后差;随着角膜散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术后矫正视力恢复差;其他因素尚不能认为是术后视力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地,伴随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和眼轴过长是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黄斑病变>角膜散光度过大>眼轴过长。 相似文献
9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药用明胶硬空心胶囊中9种β-受体激动药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质谱方法( UPLC-MS/MS).方法: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以Waters ACQUITY UPLC(R)BEH C18柱进行分离,乙腈(含0.1%甲酸)-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离子化模式:ESI+.结果:9种β-受体激动药线性范围0.25~5.00 μg·kg-1,r为0.994 3~0.998 1;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0.010~0.086 μg·kg-1,回收率为70.01% ~113.72%.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同时测定药用明胶硬空心胶囊壳中9种β-受体激动药残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Na+、K+-ATPase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变化,探讨在脑损伤脑水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健康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HIBD模型组。HIBD组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O2 1h,建立HIBD模型。对照组仅行假手术,不予颈总动脉结扎和缺氧。两组均于HIBD模型制成后6、24、48h和72h分别处死动物(各时间点动物24只),进行脑含水量观察。用定磷法测定脑组织匀浆Na^+、K^+-ATPase的活性。结果①HIBD新生鼠脑组织6、24、48h和72h Na^+、K^+-ATPase的活性呈进行性下降的趋势,较相应各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HIBD各时间段之间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HIBD组6、24、48h和72h脑组织含水量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氧缺血损伤新生鼠脑组织Na^+、K^+-ATPase的活性降低,其变化趋势与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趋势一致,提示,它可能在脑损伤时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