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119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5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01.
烫伤大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烫伤后机体主要脏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其受体(TNFR)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平衡关系。方法:采用大鼠35%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2、24、48、72小时活杀动物。留取组织和血标本分别检测组织TNFα、TNFRmRNA表达及器官功能指标。结果:烫伤后组织TNFα基因表达明显增强,而TNFRmRNA表达则呈持续降低趋势。同时,烫伤后各组织TNFα/TNFRmRNA比值显著增加,其中以肺组织升高最为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肝组织TNFRmRNA表达、TNFα/TNFRmRNA比值与血清谷草转氨酶(GOT)呈显著相关(P<0.05和P<0.01),肾组织TNFRmRNA表达与血清肌酐(SCr)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烫伤可明显上调机体主要脏器TNFαmRNA的表达,而TNFR基因表达则呈下调反应,提示TNFα和TNFR比例严重失调可能参与了烧伤后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2.
脐血HLA-Ⅰ类抗原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学分型方法在脐血HLA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0 0份脐血的HLA AB分型结果进行分析 ,并与其中随机抽取的 36份标本的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 SSP)分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血清学分型分别以T免疫磁珠和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细胞。结果 T免疫磁珠分离的T淋巴细胞比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活性更好 ;体外搁置时间较长 (2 4~48h)的脐血须用T免疫磁珠分离细胞 ;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 ,脐血细胞的血清学反应强度偏低。除 2 8份因细胞分离后量少或活性低外 ,1772份脐血标本的HLA AB血清学分型中 17.5 % (310份 )有不能确定的抗原 ,其主要原因依次为交叉反应及部分分型试剂特异性不高、部分抗原反应弱、细胞活性低所致的高本底及非特异反应。 36份标本PCR SSP分型均获成功 ,与之对照 ,血清学分型有 16 .8%的错误率 ,13.9%分辨率低于PCR SSP分型。结论 血清学分型方法虽快速简便 ,但有一定的误差 ,用基因分型作为补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3.
肝硬变的影象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近年来,医学影象诊断技术发展很快,不但为临床医学增添了新的诊断工具,也为治疗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吸取国内外高等医学高级临床教育模式改革的经验,结合新世纪医学发展新趋势,积极开展中医妇科学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培养综合人才,提高发展中医妇科事业。  相似文献   
105.
我们选择3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连续监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旨在筛选一种较为理想的能够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了解LPS受体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对严重烧伤患者伤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合成、释放的影响以及与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烧伤总面积大于或等于30%TBSA患者伤后1、3、5、7、14、21、28 d静脉血.另设11名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D14-159C/T基因多态性,ELISA法检测血浆HMGB1水平,RT-PCR法检测HMGB1 tuRNA表达.对数据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35例患者的CD14基因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7例占20.0%、TC杂合子型16例占45.7%、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12例占34.3%.T等位基因和C等位基因分布的频率为57.2%和42.8%.验证表明,此研究群体达到了Hard-Weinberg平衡.在CD14C-159T基因型中,CC纯合子型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概率较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低.3例CC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仅1例死亡;9例TC杂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7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脓毒症患者中4例死亡.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伤后1 d患者血浆HMGB1水平即迅速升高,伤后14、21、28 d TC杂合子型、TT等位基因纯合子型患者血浆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CC纯合子型(F值为3.5671、4.2035、3.8529,P<0.05或P<0.01).伤后14 d脓毒症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HMGB1 mRNA表达量为1.5±0.5,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1.2±0.4,t=-2.205,P<0.05).伤后7、21 d脓毒症组患者血浆HMGB1水平分别为(44±29)、(25±15)ng/mL,均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的(26±12)、(10±6)ng/mL(t值分别为-2.355、-3.872,P<0.05或P<0.01).结论 CD14C-159T基因多态性可显著影响严重烧伤后HMGB1的合成与释放,并与烧伤患者脓毒症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LPS)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γ-干扰素(IFN-γ)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增生性瘢痕患者的正常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分别用终浓度为0.005、0.010、0.050、0.100、0.500和1.000μg/ml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刺激,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S刺激后8、24和γ2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和IFN-γ含量的变化。阴性对照为DMEM培养基;阳性对照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结果:随着LPS浓度的增加(0.005~0.100μg/ml),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增加,而IFN-γ的含量降低,呈明显量一效依赖关系,在0.100μg/ml浓度时作用最为明显,TGF-β1、IFN-γ的含量与阳性对照相近(P〉0.05)。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0.500μg/ml),这一作用开始下降,当刺激浓度达到(1.000μg/ml)时,则呈相反作用。结论:一定浓度的LPS刺激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并抑制IFN-γ的分泌,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刁春华  王军  马跃  于燕 《中外医疗》2010,29(12):74-74
近年,笔者发现小肾癌及偶发癌病例患者对侧肾大多正常的,于是对此类患者采取NSS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1],简称内异症。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的痛经及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症。本病的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妇科常见病、疑难病之一。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呈现出多种方法、多种给药途径、综合治疗的局面,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本病功不可没,中西医结合疗法亦成果不断,现就其中西医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一种持久有效的乳房松弛悬吊术式。方法对于乳头位置低于乳房下皱襞的乳房下垂患者,采用乳晕周边"双环"切口加垂直切口,胸肌肌膜瓣包裹乳腺的方法进行校正。结果自2008年9月—2011年4月,共16例乳头位置低于下皱襞水平乳房松弛患者采用该法手术,术后均无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乳头乳晕无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并发血肿,清除后预后良好。随访6个月到2年,效果良好,乳头乳晕复合体位于乳房最高点,两侧乳房位置对称。患者均满意。结论乳晕周边"双环"切口加垂直切口,胸肌肌膜瓣包裹法矫正乳房松弛下垂为一种持久有效的乳房松弛悬吊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