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51篇
  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9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B组用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24周。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指标,测量BMI和血压,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2hPG降幅A组大于B组,FPG降幅、体质量增加B组大于A组(P均〈0.01);两组血压、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安全性良好;但在降低2hPG方面西格列汀优于吡格列酮,降低FPG方面吡格列酮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调查新疆喀什市3~5岁维吾尔族和汉族重度婴幼儿龋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技术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喀什市城乡10所双语幼儿园共893名3~5岁汉、维族儿童进行口腔筛查,并采用问卷调查家长对儿童的喂养方式、饮食习惯等。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市儿童乳牙患龋率为74.69%,重度婴幼儿龋的患病率为39.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婴幼儿龋患病的危险因素为低年龄[OR=1.537,95%CI(1.132,2.086),P=0.006]、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OR=1.448,95%CI(1.008,2.080),P=0.045]、进食水果[OR=1.840,95%CI(1.347,2.512),P=0.000]、饮用牛奶等奶制品[OR=1.794,95%CI(1.311,2.456),P=0.000]的频率更高,刷牙后/睡前进食次数更多[OR=1.833,95%CI(1.199,2.802),P=0.005]和开始刷牙的年龄更晚[OR=2.053,95%CI(1.448,2.910),P=0.000]。保护因素为刷牙频率更高[OR=0.612,95%CI(0.445,0.844),P=0.003]和家庭收入更高[OR=0.526,95%CI(0.423,0.654),P=0.000]。结论喀什市3~5岁儿童重度婴幼儿龋的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口腔疾病防治宣教活动,早期开展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4.
高龄病人脂肪液化切口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龄病人切口脂肪液化在外科手术后经常发生。导致切口裂开 ,延迟愈合 ,甚至引起切口感染 ,经久不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采用大剂量紫外线照射与高压氧辅助治疗促进伤口愈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9例。男 3例 ,女 6例。年龄在 62~ 93岁。术后 7~16d,切口裂开 ,长 2~ 14cm ,深 0 .5~ 3 cm .其中胸部切口 2例 ,腹部切口 4例 ,四肢切口 3例。2 操作方法2 .1 采用短波紫外线灯 ,借助直径 1.3 cm,长 12 cm的石英导子接触照射切口内创面 40~ 60 MED(3 60~ 5 40 MJ/ CM2 ) ,每日 1次 ,3 d为 1疗…  相似文献   
85.
实验教学改革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在医学教育改革现阶段,配合整体改革趋势,逐步调整现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顺应理论教学改革步伐,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课题之一.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积极探索基于案例的临床思维及实验技术培养体系.依据临床典型案例为引导,引入实验课程基本内容;同时依据临床诊疗及相关科研进展,拓展课程学习要求.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育构想,打造整合基础医学知识、融入思政内涵的医学实验课程"金课",提高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6.
综述代谢手术病人体力活动水平、运动干预研究现状以及运动效果。指出代谢手术病人的体力活动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代谢手术病人参加运动的意愿较低且依从性差,运动干预的研究存在样本量少、随访时间短、缺乏运动情况监督等问题。尚需更多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优化代谢手术病人的运动干预。  相似文献   
87.
目的比较匹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匹伐他汀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血脂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与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匹伐他汀治疗组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匹伐他汀降脂作用强,安全性高,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核转录共抑制因子c-Ski在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TGF-β1及TGF-β/Smad信号途径的阻遏子c-Ski的调控作用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建立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DM组和药物干预组[吡格列酮15 mg/(kg.d),PT]。每周测量体质量,每2周测定血糖。实验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死前1 d代谢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UMA),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UN)、甘油三酯(TG),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中TGF-β1和c-Ski的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量、24 h UMA、BUN、TG、左肾/体质量比(LKW/BWT)和TGF-β1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而c-Ski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施加吡格列酮干预后,相关生化指标和TGF-β1显著降低(P<0.05),而c-Ski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DM大鼠肾组织中,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上调c-Ski的表达抑制TGF-β1的表达,对于延缓DN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索及分析冠心病合并心衰药物治疗对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收治的冠心痛合并心衰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按病情给予有针对性、强化的利尿、强心、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等治疗.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BN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的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NP水平降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采用强化综合治疗疗效显著,可于短期内有效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改善和提高氨基酸薄层层析的分离效果。方法采用盐酸﹕水(1:1)提取,以正丙醇-36%乙酸(7:3)为展开剂,含1%茚三酮的丙酮溶液为显色剂,105℃加热显色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色谱斑点清晰,分离理想,各斑点Rf值适中。结论本方法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氨基酸的薄层层析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