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0例行ERCP患者分为靶控输注丙泊酚组(P组)及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组(R组),各40例。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为1 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P组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R组则按初始1ng/ml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5 min后调整为2 ng/ml,当Ce与Cp平衡后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 g/ml)至患者呼之不应,睫毛反射及吞咽动作消失时开始插入内镜。记录两组诱导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乳头切开)(T3)、退镜(T4)及睁眼(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所需丙泊酚靶控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镇静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T1时点MAP、RR较T0时点均下降(均<0.05)。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R组(<0.01),苏醒时间R组短于P组(<0.01)。镇静评分R组优于P组(<0.05)。R组术中出现体动发生率少于P组(<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ERCP诊疗中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取石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麻醉下行ERCP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38例(D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38例(P组)。观察输注右美托咪啶前(T0)、诱导入睡(T1)、插镜(T2)、套石(T3)、退镜(T4)、睁眼(T5)时的HR、MAP、RR、SpO2,所需丙泊酚浓度、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术中镇静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P组T1时点MAP、RR较T0时点显著下降(P<0.01),组间比较P组T1时点MAP、RR较D组T1时点下降(P<0.05);D组T1~T3时点HR较T0时点下降(P<0.05或P<0.01)。P组丙泊酚所需浓度明显高于D组(P<0.01),D组患者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发生率低于P组(P<0.05),D组镇静评分优于P组(P<0.05),D组患者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P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疗麻醉中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以提供良好的镇静,节俭丙泊酚的用量、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不影响患者的清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对胸腔镜单肺通气(OLV)肺癌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酚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15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45min(T2)、90min(T3)及术后2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浓度。结果两组TNF-α、IL-6浓度T2时点明显高于T1(P〈0.05),IL-10浓度T3及T4时点明显高于T1(P〈0.05)。与C组相比,F组T3、T4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可减轻胸腔镜下肺癌手术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减轻ALI程度。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氯胺酮预处理对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微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Sekido法制备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L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氯胺酮预处理(KET组)。观察氯胺酮对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刚及其机制。结果KET组与IR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核因子-kappaβ(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β)蛋白表达降低显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ector-α TNF—α)、湿千重比(W/D)和肺泡损伤指数(the index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histologie lung injury IQA)有不同程度降低。光镜观察到KET组较IR组肺间质水肿程度轻,红细胞渗出不明显。电镜下KET组偶见线粒体空泡化,细胞核完整清晰。NF-κβ蛋白表达与血浆TNF-α含量成显著正相关。结论氯胺酮可能通过下调核转录因子活性进而抑制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保护VEC,介导了对缺血再灌注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行短小手术的患儿分为实验组(氯胺酮+异丙酚)和对照组(氯胺酮),观察患儿入室前、肌注氯/咪5min后、手术开始、手术开始10min、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两组患儿的RR、SpO2、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HR在术中明显增快,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实验组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要短。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静脉全身麻醉对生理干扰小、清醒快、可控性强,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时体外循环(CPB)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对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择期首次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诱导切皮前(T1)、转流30 min(T2)、停CPB 1 h(T3)、4 h(T4)、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红细胞压积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TNF-α、IL-6浓度.结果:两组间血浆IL-6、TNF-α水平和RI值在CPB前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5).两组T2-5各时点TNF-α、IL-6均高于T1(F≥6.21,P<0.05),A组T2-5各时点TNF-α、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同时点值(t≥2.41,P<0.05),两组T3-T4时点RI均高于T1时点(F≥5.87,P<0.05),A组中T3,T4时点RI较C组同时点明显降低(t≥2.38,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有效地抑制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90只兔建立单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后,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氯胺酮组(KET组).每组30只兔子又平均分成再灌注后1小时、3小时、5小时组.检测各组超氧物歧化物(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凋亡指数(AI)变化.图像分析TUNEL染色和原位杂交对肺细胞凋亡及Caspase-3mRNA表达.结果各相同时间点I/R组比C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而MDA、TNF-α含量和AI明显升高(P〈0.01);与I/R组比较,相同时间点KET组SOD活性升高,而MDA、TNF-α含量和AI则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P〈0.05).肺再灌注后TUNEL法检测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肺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Caspase-3 mRNA表达主要分布在血管内皮细胞;每个时间点I/R组Caspase-3 mRNA表达相比C组显著增加,同时肺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加.然而,使用氯胺酮后,两者都有明显减少.结论氯胺酮可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后MDA、TNF-α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caspase-3 mRNA表达而抑制肺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后兔肺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