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通过分析胆道闭锁的近期和远期条件生存率,探讨影响患儿术后生存状况的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05-2012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218名,收集其诊疗过程及随访情况,对其生存率采取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不同时间点一段时间内生存情况采用条件生存率分析。结果患儿术后1年、3年、5年自体肝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3.0%、56.8%、40.2%;术后1年、2年、3年生存至第5年的条件生存率分别为48%、54%、71%;术后1年、2年、3年的1年条件生存率分别为90%、76%、76%。结论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后2~2.5年为远期生存率的转折"里程碑"时间点,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为近期生存率的"低谷期"时间点。 相似文献
22.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4例,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5岁;妊娠期5例,哺乳期9例;第1胎6例,第2胎8例;有胃病史者5人。首次就诊至确诊时间为1~6个月。1.2 临床表现 本组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10例,腹痛、腹胀8例,乏力14例,消瘦及体重下降6例,贫血10例,呕血1例,黑便2例。1.3 辅助检查 8例早期曾行X线钡餐检查,其中诊断胃炎3例,另外5例未见异常,1例行胃镜检查诊为胃炎。B超检查3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应用钛人工听骨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采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力重建的41例(41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听骨赝复物(PORP)31例,全部听骨赝复物(TORP)10例,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0.5、1.0、2.0和4.0kHz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 41耳术前0.5~4kHz平均气导听阈为56.32±6.53dB HL,术后为41.28±7.62dB HL,较术前降低15.0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BG)为30.01±6.11dB,术后为15.47±5.41dB,较术前缩小14.54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4耳术后ABG小于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82.93%(34/41)。所有手术耳术后均干耳。结论钛人工听骨应用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效果好,是适合于鼓室成形术中应用的理想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联合尿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的20例胆囊结石患儿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年龄1岁1月至15岁,胆囊多发并泥沙样结石13例,单发结石3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胆囊结石4例。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90 min,出血量5~20 mL,无术中输血。4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并胆囊结石患儿联合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术后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单纯胆囊结石患儿术后3 d复查腹部彩超见结石无残留。随访6个月至4年,17例未发现胆囊结石复发;1例失访;1例术前大量泥沙样结石术后彩超可见少量结石残留,约0.1 cm大小,无临床症状;1例术前提示胆囊萎缩,胆囊多发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后1周患儿仍腹痛,彩超发现胆囊少量泥沙样结石,予胆囊造瘘术,术后1个月拔除造瘘管,随访半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尿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可保留胆囊功能,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6.
患者 :女 ,42岁。主因反复恶心、呕吐 ,精神异常 2个月余入院。 2个月前无诱因渐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 ,记忆力减退 ,谵语 ,不能辨认亲属遂来我院。查体 :体温 36 .4℃、脉搏 86次 / min,呼吸 2 0次 / m in,血压 13/ 10 k Pa,消瘦 ,轻度脱水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腹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 :神志清 ,表情呆滞 ,四肢无活动障碍 ,无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入院急查血生化 :K 2 .35 m mol/ L,Na 112 .7mm ol/ L ,Cl- 75 .1mm ol/ L ,Ca2 2 .2 2 mm ol/ L ,CO2 CP 2 3mm ol/ L ,Cr 12 0 mm ol/ L。拟诊 :电解质紊乱 ,即当天…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应用胆总管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SD大鼠胆道闭锁模型. 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组中经静脉留置针插入胆总管注入无水乙醇,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SD大鼠的生化及病理结果. 结果 在实验组中SD大鼠根据病理及生化检测分为肝功能持续恶化组和肝功能修复组,肝功能持续恶化组在8周以后生化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肝功能修复组.常规HE染色及SMA、Masson染色也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胆总管无水乙醇注射诱导胆道闭锁模型是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此动物模型会帮助人们进一步研究胆道闭锁提供更多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复发时甲胎蛋白(AFP)的不同水平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821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复发性HCC病人。根据复发时AFP水平分为:A组(阴性组),AFP≤20 ng/mL(n=412);B组(低浓度组),AFP 21~400 ng/mL(n=264);C组(高浓度组),AFP>400 ng/mL(n=145)。分析3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病理特点、复发后生存率以及影响复发后生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相比于A组和B组,C组存在更多的原发肿瘤包膜无/不完整(P<0.001)、更多的微血管侵犯(P<0.001)、更差的肿瘤分级(P5 cm、复发肿瘤直径>3 cm、复发肿瘤数目≥2枚、复发时AFP高水平以及复发后非手术治疗是影响肝癌复发生存率的预后危险因素。其中,B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1.46(95%CI:1.06~2.01,P=0.021);C组相比于A组的HR值为2.77(95%CI:1.89~4.05,P<0.001)。结论:复发时AFP的血清学水平与肿瘤的侵袭性指标相关;复发时AFP浓度越高,预后越差。AFP是判断HCC根治术复发后生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肝细胞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至2001年共415例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终止于2009年9月1日,死亡为终点事件。分析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术后累积复发率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中大出血组(术中出血量>600 mL)和非大出血(对照)组(≤600 mL)的1、3、5、10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9.9%、61.4%、70.6%、81.8%和32.2%、52.3%、60.8%、72.0%(P=0.040);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33.3%、25.1%、9.8%和83.5%、58.1%、48.1%、36.0%。大出血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5 cm(HR=1.73,P5 cm(HR=1.82,P5 cm、微血管侵犯、肿瘤无包膜和术中出血量>600 mL能显著影响合并肝硬化肝细胞癌病人的预后。其中,术中大出血对远期生存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