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4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64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的生活和职业中毒,其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治疗方法不当,可出现严重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我院自2007年应用高压氧早期治疗一氧化碳中毒21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12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男147例,女65例;年龄2~65岁,平均31岁。中毒后至首次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均为1~2h。开始进行高压氧  相似文献   
992.
993.
人体β-防御素hBD-3的cDNA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杀伤肿瘤细胞的多功能效应,其效能强大,且至今尚未发现病菌株对它产生耐药性,有关防御素的基础和临床前应用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深受医学界、药学界瞩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近发现的β-防御素.已发现3种人体β-防御素,hBD-1是Bensch等[1]于1995年从肾衰患者血透析液中分离获得的;hBD-2是Harder等[2] 于1997年从银屑病患者病损上皮中分离获得的; 2001年,Harder等[3]又从人体鳞癣皮肤中分离获得hBD-3.有关hBD-1 和hBD-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调控已有许多研究报道[4],为开发新一类抗菌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hBD-3的发现为人体防御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β-防御素hBD-3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建立高效表达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人体防御素的生物工程新方法、新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成功克隆了hBD-3的cDNA片段.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解剖观察经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中C7神经的定位、走行及长度等相关解剖特征;探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选取4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其中男2具、女2具,年龄46~72岁(平均59岁)。模拟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术,显微镜下游离C7神经近端椎间孔处至远端神经分叉处,测量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C7神经长度以及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2)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例脑出血术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51岁,患侧上肢瘫痪,肌力分别为0级和1级,肌张力均较高。2例患者均采用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上肢肌力和肌张力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1)经椎体前路可充分显露和定位两侧C7神经,C7神经走行于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C7神经与锁骨内侧缘垂直距离1.7~2.5(2.1±0.3)cm,C7神经长度5.6~6.8(6.4±0.5)cm,椎体前路C7神经移位的最短距离4.8~5.7(5.3±0.4 cm)。(2)2例中枢性上肢瘫痪患者均顺利完成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手术。2例患者术后健侧上肢运动功能均正常,健侧上肢出现疼痛和麻木感,均在1个月恢复。2例患者患侧上肢痉挛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1例患者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另1例患者随访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上肢感觉正常,近端肌力1级、远端肌力0级。2例患者均未见切口感染、健侧上肢肌力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中枢性上肢痉挛性瘫痪,经椎体前路健侧C7神经移位术治疗安全、可行,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病例资料。一期手术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肿瘤,依据术后肿瘤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期手术方法。结果一期手术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采用分期手术5例。其中残余肿瘤下降至鞍内2例,二期手术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残余肿瘤位于鞍上3例,二期手术采用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在5例采用分期手术病例中,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0个月,平均26个月,激素替代治疗3~6个月后,垂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鞍上生长的巨大垂体肿瘤,选择合理的分期手术方法,采用伽玛刀、药物等综合辅助治疗,可使病人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初步探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积水病例资料,均应用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 10例病人脑积水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改良切口后分流术手术时间35~60min,平均(45.0±1.2)min,较传统分流术明显缩短。脑室端置管位置准确,无脑室置管镜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脑室置管镜辅助下改良切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安全可靠,定位精确,微创,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累及多节段的椎管内肿瘤病例,男性2例,女性1例,MRI检查均为腰椎椎管内占位,分别累及2~4个节段。治疗方法采取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进行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均全切除,病理诊断:神经鞘瘤2例,转移性腺瘤1例。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椎板骨质损失少,无椎板、椎弓根及椎体骨折发生。结论劈开式椎板切开复位技术具有微创、费用低等优点,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心动过速诱发心绞痛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探求不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16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心慌、胸闷、胸痛,经心电图检查均有心动过速、有ST-T改变,部分为阵发性室上型心动过速,部分为房性心动过速,个别为窦性心动过速,均伴发ST段压低,T波低平、双向、倒置.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部分冠脉符合冠心病,需要针对心律失常及冠心病治疗,部分冠脉无明显狭窄,只需要针对心律失常治疗.结论 心动过速诱发心绞痛,大部分纠正心律失常能缓解心绞痛症状,一部分需要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999.
面部巨大型角化棘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皮肤肿瘤,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类似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carcinoma,SCC).KA大部分发生于皮肤白皙的中老年人曝光部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有明确症状的11例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的临床资料。采取显微镜下囊肿交通口封闭术+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腰背部疼痛10例,下肢进行性乏力9例,下肢疼痛5例,大小便无力4例;术前MRI检查证实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外囊性占位,平均累及(3.7±0.7)个节段。所有病例均完成囊肿交通口封闭,囊壁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5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症状,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症状均减轻。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所有病人McCormick分级提升一个等级以上,VAS评分[(2.54±1.81)分]较术前[(5.65±2.35)分]明显改善(P<0.05),腰痛ODI评分[(10.72±3.44)分]较术前[(28.52±4.35)分]明显好转(P<0.05),MRI检查证实囊肿均无复发,X线检查无脊柱失稳变形。结论 症状明显的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囊肿应行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确认并严密封闭囊肿交通口,复位椎板,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