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经断前后诸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绝经综合征",或者"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医学古籍中并无经断前后诸证病名的记载,根据发病特点可将其归属于古籍中"脏躁"、"不寐"、"百合病"、"郁证"、"汗证"等疾病范畴,如《灵枢·海论》中"髓海有余,则  相似文献   
62.
<正>痛经指女子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或痛引腰骶,甚则痛剧昏厥者,又称"经行腹痛"[1]。丛慧芳教授系黑龙江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丛师认为,痛经虽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但主要应责之于心。故在治疗过程中注重从心论治。笔者有幸师从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理论整理归纳,以飨同行。1治病求因,溯本求源丛师业医30余年,通过分析大量临床案例,发现痛经患者  相似文献   
63.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包括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抑制雌激素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性激素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无论采取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5年内的复发率都在40%以上,属妇科领域的疑难病,而其真正的疑难点在于病因病机与治疗靶点的不甚明确。为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状态,本文从中医角度出发,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中医"伏邪"理论的相关性作一探讨,发现该病的发病特点与机体内环境特征均与"伏邪"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肺与大肠的中医基础和生理研究两方面为“肺与大肠相互为用”的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举一临床实例说明肺病治肠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良性疾病,也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疑难病,但却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如浸润、种植、复发、恶变等)。其发病原因多样,西医药物及手术干预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因而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目前妇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均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Notch、Wnt蛋白1β-蛋白、磷脂酰基酶-3激酶/蛋白激酶B,并有学者从上述通路中探讨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机制。现从这5条信号通路阐述EMs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干预的疗效结果,以期为中医药干预治疗EMs相关信号通路的相关节点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66.
周艳  丛慧芳 《吉林中医药》2021,41(9):1158-1160
丛慧芳认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因之本是正虚邪恋.从正气与伏邪的角度,从女性脏腑、生理特点和体质等方面探讨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产生的病因病机:一方面,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湿瘀伏邪随正气虚弱而伺机停留,缠绵难愈,正气愈虚,邪气愈发作无时;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及女性多肝郁之体对三焦水湿代谢的影响与本病具有一...  相似文献   
67.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已成为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但术后易复发,单纯西药治疗有较多副反应.为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我们观察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的内异症患者术后应用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孕三烯酮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8.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子宫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米非司酮治疗本病安全有效,但存在着停药后复发率高,对月经影响大等缺点.2003年2月-2005年4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基础上配合中药自拟方煎剂,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耳穴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耳穴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两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0.
围绝经期抑郁症(PDD)在围绝经期发病率较高,发病率是绝经前的 2~3倍,以围绝经期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PDD症状。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药可通过调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白细胞介素 4受体(IL-4R)/JAK激酶 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 6(STAT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对PDD发挥治疗作用。今后可从PDD的发病机制入手,以中医药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干预PDD的疗效及结果为依据,探索中医药对PDD各个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