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狼疮肾炎患者合并重症肝损害、重症胰腺炎报道较少,现将临床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29岁.5个月前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不规则使用泼尼松治疗.  相似文献   
22.
慢性肾脏病血尿Col—Ⅳ LN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尿Col-Ⅳ、LN水平变化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关系及应用价值及血、尿Col-Ⅳ、LN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慢性肾脏病患者9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血、尿Col-Ⅳ、LN水平,同时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气阴两虚组血、尿Col-Ⅳ、LN最高,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失代偿期血、尿Col-Ⅳ、LN最高与其它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血Col-Ⅳ、LN与无明显相关性;各期血、尿Col-Ⅳ、LN无等级相关。结论:气阴两虚组肾小球固有细胞分泌合成Col-Ⅳ、LN最多,尿Col-Ⅳ、LN可以反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23.
保肾口服液治疗IgA肾病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肾口服液对实验性IgA肾病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及静注葡萄糖球菌肠毒素制成的小鼠IgA肾病模型,分析保肾口服液的作用机理.结果:保肾口服液大剂量组对降低小鼠尿红细胞计数最为明显;小鼠血清IgA含量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统计学差异;3个剂量的保肾口服液治疗组比潘生丁治疗组肾组织IgA荧光强度弱,潘生丁治疗组比肾炎康复片组肾组织IgA荧光强度弱.3个剂量的保肾口服液组IgA荧光强度比较未见明显变化;5个治疗组肾小球轻度增大,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的程度较病理组均轻,系膜细胞数较病理组少,毛细血管管腔受压不明显.结论:保肾口服液能降低IgA肾病小鼠尿红细胞,减少肾组织中IgA的沉积,抑制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的增生.  相似文献   
24.
为观察TGF-β1蛋白及ndLNA基因在IgA肾病小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及保肾口服液对该表达的影响。采用口服牛血清白蛋白及静注葡萄糖球茵肠毒素制成小鼠IgA肾病模型,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和mRNA。结果5个治疗组中保肾口服液大剂量组肾小球内TGF-β1蛋白表达最弱;保肾口服液大剂量组比模型组TGF-β1mRNA表达减弱,其它组没有变化。表明大剂量保肾口服液可能抑制IgA肾病小鼠肾脏局部TgF-β1。基因表达而达到下调肾脏局部TGF-β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肾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血瘀证患者的血、尿Ⅳ型胶原(Col-Ⅳ)及层粘蛋白(LN)含量的变化与中医本虚证、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血、尿Col-Ⅳ及LN含量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肾脏纤维化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67例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炎血瘀症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血、尿Col-Ⅳ与LN含量,观察以上指标与中医本虚证及血瘀证症状积分的关系;67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35例复方丹参治疗组和32例对照组,对照组给以潘生丁、雷公藤多苷等常规处理,伴肾病综合征者加用激素,血压高者加用降压药,治疗组给予以上对照组治疗 复方丹参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尿Col-Ⅳ及LN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相比,慢性肾炎组患者血、尿Col-Ⅳ及LN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各本虚证型血、尿Col-Ⅳ及尿LN较健康者均明显增高(P<0.01),气阴两虚与健康者相比,血LN明显增高(P<0.01),气阴两虚与肺肾气虚比较,血Col-Ⅳ及血、尿LN均明显增高(P<0.05),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比较,尿Col-Ⅳ明显下降(P<0.01);各血瘀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血、尿Col-Ⅳ及LN均明显增高(P<0.05,P<0.01),而各血瘀证组间两两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Spearm 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Col-Ⅳ与LN水平与血瘀证积分均无线性相关关系;治疗组治疗前后血Col-Ⅳ、LN及尿Col-Ⅳ、LN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Col-Ⅳ、LN及尿Col-Ⅳ、LN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Spearm an相关分析:治疗前后血Col-Ⅳ与血LN二者水平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肾脏纤维化可能是慢性肾炎血瘀证的内在物质基础,肾脏纤维化是肾脏局部的血瘀状态,即所谓的微型癥积。外在的血瘀证症状积分难于体现肾脏局部的瘀血严重程度。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于减轻慢性肾炎的纤维化程度,延缓纤维化进展可能有一定的益处,其抗肾脏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多个途径而实现的。对延缓肾脏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又一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素特征分布及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对24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提取其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以探寻分布特征并分析脾相关证素在疾病发展中的占比及影响。结果 病位证素以肾(207例)为主,其次为脾(204例)、肝(112例)、胃(74例);病性证素以湿(215例)为主,其次为气虚(213例)、阳虚(183例)、痰(155例)、阴虚(149例)、血虚(140例);脾、湿证素在慢性肾衰竭病程中占比大,分别为脾(85%)、湿(89.58%);证素“肾”“脾”“胃”“湿”对慢性肾衰竭疾病进展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病位多与肾、脾相关,且随着肾功能进展,脾证素占比逐渐增大,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因此探讨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小蓟饮子合肝素钙治疗增生性肾炎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的表达,比较2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系膜增生程度、球性硬化、节段性硬化、MMP-3无显著性差异,MMP-2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小蓟饮子是否具有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系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水、电解质及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探寻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更有效的、不良作用更小的中药方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苓散加减方,疗程为7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尿量、水肿程度、血钾、血钠、血清白蛋白及中医症候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水肿程度、体重均有减轻,但是治疗组减轻程度较对照组大(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水液代谢,增加患者24h尿量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上未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以五苓散为主的加减方能明显增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尿量,减轻水肿,同时减少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吴竞  彭华东  苏杭  丘余良  张政 《河南中医》2014,(12):2354-2356
目的:观察肾复汤对痰瘀互结型慢性肾炎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痰瘀互结型慢性肾炎伴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肾复汤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优于对照组(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TG、TC水平有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肾复汤具有降低痰瘀互结型慢性肾炎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的作用,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蛋白尿水平有高度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益肾降浊冲剂对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益肾降浊冲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丹麦学者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断和分期标准,选取DKDⅢ期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用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益肾降浊冲剂每次10g,1天3次。两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有2例、治疗组有3例患者因失访未完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益肾降浊冲剂加常规西药治疗能降低脾肾气虚型DKD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