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69篇 |
免费 | 619篇 |
国内免费 | 47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3篇 |
儿科学 | 65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473篇 |
口腔科学 | 90篇 |
临床医学 | 1796篇 |
内科学 | 965篇 |
皮肤病学 | 65篇 |
神经病学 | 271篇 |
特种医学 | 4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1篇 |
外科学 | 1122篇 |
综合类 | 3340篇 |
预防医学 | 1413篇 |
眼科学 | 167篇 |
药学 | 1337篇 |
26篇 | |
中国医学 | 1660篇 |
肿瘤学 | 4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218篇 |
2022年 | 301篇 |
2021年 | 295篇 |
2020年 | 227篇 |
2019年 | 243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170篇 |
2016年 | 207篇 |
2015年 | 220篇 |
2014年 | 537篇 |
2013年 | 445篇 |
2012年 | 493篇 |
2011年 | 572篇 |
2010年 | 546篇 |
2009年 | 578篇 |
2008年 | 601篇 |
2007年 | 587篇 |
2006年 | 637篇 |
2005年 | 638篇 |
2004年 | 576篇 |
2003年 | 595篇 |
2002年 | 404篇 |
2001年 | 447篇 |
2000年 | 424篇 |
1999年 | 423篇 |
1998年 | 356篇 |
1997年 | 333篇 |
1996年 | 340篇 |
1995年 | 335篇 |
1994年 | 242篇 |
1993年 | 210篇 |
1992年 | 219篇 |
1991年 | 200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41篇 |
1988年 | 104篇 |
1987年 | 92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71篇 |
1984年 | 56篇 |
1983年 | 57篇 |
1982年 | 58篇 |
1981年 | 33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0篇 |
1964年 | 9篇 |
1959年 | 16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ǻ���������г��ھֲ���չ��ֱ���������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12年中7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PE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46例,其中保肛TPE5例,TPE联合骶骨切除1例,TPE联合半骨盆切除1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PE)33例。根治性切除65例(82.8%),合并症发生率48.6%,手术死亡2例(2.5%),根治术后再复发36例(58.1%),术后1、3、5年生存率75.8%、39.3%、35.8%。根治性切除与大体根治切除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40.8%与11.1%、0。结论 PE是目前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根治性切除病灶,可以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3.
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超低位保肛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直肠恶性肿瘤的超低位保肛手术。方法对8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小于或等于2cm的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6例患者首先进行术前放疗化疗使肿瘤明显缩小。手术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和(或)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达到肛管直肠肌环上缘,相当于齿状线(直肠肛管交界处)水平。如果癌下缘远侧正常肠管长度仍小于2cm,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充分显露肿瘤部位,在直肠癌向下侵犯最低侧所在的1/2象限,于癌灶下缘2cm处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肛管全层,然后沿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切除癌侧部分齿状线,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在没有癌灶或癌侵犯较高的一侧,则沿齿状线上缘切断直肠。游离横结肠脾区并在降结肠远切端作长5cm的“J”形结肠储袋,将结肠储袋向下脱出至肛管断端,与癌灶侧肛管、癌灶对侧的齿状线用3-0可吸收线间断手工缝合。结果在遵守根治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本方法成功地为8例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部分切除齿状线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与Dixon手术患者近似。结论在直肠全系膜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尤其在术前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根治要求并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14.
115.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应用解剖学依据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针对小指伸肌腱行解剖学观察158例标本,并将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按生物力学分类为四型:即标准型、力线偏离度小型、力线偏离度大型及缺如型;针对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治疗3例,术中预防性治疗55例。结果 经1年以上随访,1989年8月-1996年间的54例病例中,3例术后发生小指伸直不全,经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后均治愈,此后,采用术中预防性治疗后未再发生小指伸直障碍。结论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与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的力线有关,按其类型分别采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腱短缩术及腱重建术,能够有效地防治小指伸直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6.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远廉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2,1(1):10-12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30%,不经外科切除,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个月。大多数患者均缓慢而痛苦地死于盆腔内局部复发病灶。单纯放疗虽然可暂时缓解局部复发的疼痛但缓解期仅数月[1]。局部介入治疗疗效并非满意,月均为非根治性。如何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长期以来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积极的再次手术干预需冒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增加的危险,是否值得已成为目前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7.
患者,女,44岁.因反复呕吐咖啡色样物及黑便2年,复发3天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咖啡色样物,解黑色稀便,伴乏力、头晕、心悸,无发热、腹痛、腹泻、返酸等,且反复多次发作,3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因诊断一直未明确而转入我院. 相似文献
118.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61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目的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2 6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 6 1例中 ,12 4 9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 ,2例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 ,10例为阑尾根部穿孔或腹膜后阑尾中转剖腹手术。 1例术后出血而再手术 ,戳孔感染 4例 ,无因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正确处理系膜并将阑尾移出腹腔 ,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 ,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 ,小儿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患者 相似文献
119.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0.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改善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0年收治的34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平均年龄52.89岁。嗜酒者23例(67.65%),合并胆石症者13例(38.24%),继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1例(32.35%)。主诉腹痛者28例(82.35%),合并黄疸者1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34 病人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而仅行胆道引流效果不佳。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如合并胰管扩张可行Puestow引流手术,胰头炎性包块病人应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