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42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的中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进行高血压规范化治疗并达标的基础上,对27例高血压人群中频发室性早搏患者,采用起搏标测法/激动标测法或两者结合进行标测消融,并让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手术前后测定心肌钙蛋白I(cTnI),以及在手术前、手术后3月、12月分别填写SF-36调查表,量表采用标准分法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即刻成功率89%(24/27),总成功率96.3%,1例患者早搏次数较术前有明显好转,但次数仍大于3000次/d。cTnI在手术后稍升高[手术前后分别为(0.15±0.19)和(1.09±0.40)μg/L,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分别为(44.40±5.07)mm(42.44±5.60)mm,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分别为(33.07±2.30)mm和(31.66±2.20)mm,P<0.01]在手术后有所缩小,可以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56.07±1.59)%和(59.92±1.49)%,P<0.01]。患者群整体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在术后均有明显提高(P<0.01)。射频消融治疗能降低患者就医次数、医药费用(P<0.01),随访中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高血压人群中室早患者安全、有效,能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2.
体外无创心脏起搏和床边经静脉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登鹏  杨鸣  王少军  莫文庆  陈小设  万军 《临床荟萃》2003,18(21):1243-1243
体外无创心脏起搏 (NP)与经静脉心内膜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和心脏骤停最主要的措施。两者各有优缺点。我们在临床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应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6例患者全部为ICU住院患者 ,其中男 17例 ,女 9例 ,年龄为 2 2~ 7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5例 ,包括单纯窦性心动过缓 3例、Ⅱ°以上传导阻滞 (AVB) 2例 ,急性心肌炎合并Ⅲ°AVB 3例 ,病窦综合征 1例 ,重型颅脑外伤 8例 ,脑卒中 2例 ,重症肝炎合并严重心动过缓 1例 ,心脏骤停 5例 ,其他 1例。1.2 方法 鉴于…  相似文献   
43.
免疫印迹技术检测ENA实验中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免疫印迹技术 (immunblotting technique,IBT)是从分子水平识别各种自身抗体与特异性蛋白多肽结合的分子量 [1 ]。ENA是盐水可提取抗原的英文缩写 ,又称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该部分核抗原可溶于盐水 ,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 )患者可产生针对可提取核抗原的抗体 ,例如 :抗 Sm、抗 U1RNP、抗 SSA、抗SSB、抗 Sc L- 70等十几种抗体 ,因此该检测对疾病的诊断有重大的帮助。免疫印迹法检测可提取核抗原即 ENA多肽抗体谱的实验原理是 :将已知的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抗原通过…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Allen试验为阳性的ILVT患者(A组),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6F长鞘作为5F消融导管进入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并插入右心室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室刺激或同时插入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作为局部记录和心房刺激,将其结果与另外20例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射频消融的ILVT患者(B组)比较。结果A组20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插入鞘管和消融导管,平均放电(6.04-2.1)s终止心动过速。A组的消融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53.7±9.2)min和(10.7±1.9)min,明显短于B组(64.6±11.1)min和(14.7±2.5)min(P〈0.05)。两组患者放电次数、消融能量和放电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顺利拔除消融导管和鞘管,患者均无穿刺部位并发症,平均随访(8.9±5.2)个月无复发,穿刺手臂活动正常。B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射频消融治疗ILVT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冯文贵  孔宪炳  吴和明  万军  冯世友 《重庆医学》2012,41(20):2073-2074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接受外科治疗的31例小儿胆囊疾病患者,分析了小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丝线打结的方法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8±17)min,顺利切除胆囊30例,中转开腹1例(3.2%),术后无出血及胆汁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儿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腹腔镜胆囊手术丝线结扎胆囊动脉及胆囊管经济实用,安全有效,无异物残留,可以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46.
严茂伟  万军  楚亮  孙灵根  吴纯洁 《中草药》2011,42(5):877-880
目的研究导致半夏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干燥过程中半夏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使用色彩色差计测量半夏表面颜色的变化值,考察酶促反应是否是发生褐变的唯一机制。采用HPLC-ELSD法检测半夏中还原性糖的种类及含量,分析半夏中的氨基酸种类,判断其发生羰氨反应的可能性。结果导致半夏褐变的反应并不唯一,酶促反应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干燥前期,羰氨反应对半夏褐变也有影响。结论导致半夏干燥过程中发生褐变的机制并不单一,酶促反应和羰氨反应均对其颜色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全麻诱导时预注麻黄碱对循环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ASAⅠ~Ⅲ级,年龄65~85 岁,体重40~90kg,身高150~180cm.随机分为2组(n=50):麻黄素组(A组)和非麻黄素组(B组).A组麻醉诱导时预注麻黄素70ug/kg,然后静注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B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芬太尼、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30秒观察记录1次从麻醉诱导时至气管插管期间的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舒张压. 结果 两组气管插管条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麻黄碱能增加心排血量和心肌血流量,能抵制丙泊酚麻醉诱导时心肌抑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副作用.因此麻黄碱预注使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48.
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用于小儿可以明显降低疼痛引起的全身应激反应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提高了患儿的恢复质量 ,现已得到临床的认可 ,但小儿术后镇痛尚不如成人普及 ,用布比卡因与咪唑安定、恩丹西酮背景输注加pcA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 (PCEA) ,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 -Ⅱ级 ,择期手术患儿 4 0例 ,病种为腹部手术 10例 ,下肢手术 2 0例 ,臀部及会阴手术10例 ,患儿年龄 6~ 12岁 ,体重为 18~ 30kg ,患儿入手术室硬膜外穿刺成功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 ,术中辅以复合全麻 ,静点异丙酚 ,术毕连接镇痛泵于硬膜外导管 ,…  相似文献   
49.
卢亚林  万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4):1836-1837
目的评价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比较使用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36份血培养结果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对466份血培养结果,对两种方法在培养阳性率、阳性报告时间、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等方面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血培养仪培养的阳性率为15.1%,90%的阳性标本在48h内报警提示,最早阳性报警时间为3h,共培养出细菌81株27种。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培养的阳性率为10.3%,最早出现阳性反应时间为18h,共培养出细菌48株21种。结论BACTEC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与传统硫酸镁肉汤培养法相比,培养阳性率高、阳性报告时间短、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0.
五例误诊为散发性脑炎的原因分析万军(江西省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南昌330006)1临床资料5例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4~16岁。误诊为散发性脑炎的病种有精神病1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脑肿瘤和脑梗塞各1例。5例病人在发病初期的脑电图均呈弥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