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在以环孢素为基础的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期间发生药源性疾病(DID)后,将环孢素切换为他克莫司后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92例将环孢素切换为他克莫司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切换后1年内环孢素所致DID改善的情况。结果与未切换方案时相比,发生急性排异反应(AR)和爬行肌酐(CScr)的肾移植受者在切换方案后1、3、6和12个月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下降(P<0.05或0.01);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ILI)者在切换方案后1、3、6和12个月的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均下降(P<0.05或0.01),在切换方案后12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5);牙龈增生(GH)在切换方案1个月后逐渐消失。但切换方案后肾移植受者空腹血糖(FPG)却逐渐升高,并在12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糖正常的肾移植受者,如发生与环孢素有关的AR、CScr、DILI和(或)GH等严重DID,将环孢素切换为他克莫司,可有效提高肾移植受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82.
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头孢甲肟(雷特迈星)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经停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诱导的Ⅱ型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药学服务要点,从而为临床药师参与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药师对1例急性肺栓塞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导致Ⅱ型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进行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本病例进行相关性评价,帮助临床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结果 急性肺栓塞患者治疗安全有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应用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长,积极参与临床Ⅱ型HIT患者的治疗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心脏中心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行外科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0.96±12.08) 个月,体重(7.70±3.13) kg。法洛四联症14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吊带1例;单纯双主动脉弓2例;均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其中13例合并血管环畸形,包括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和双主动脉弓畸形。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移植,矫治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双主动脉弓主要是切断一侧非优势弓。 结果 围术期死亡3例,其中1例术后无法停体外循环死亡,1例未合并血管环的患儿术后7 d死亡,1例合并双主动脉弓患儿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死亡;1例放弃治疗。随访23例,随访时间3~17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内畸形矫治满意,恢复良好,双侧上肢动脉波动良好。 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患者行外科矫治时应慎重,术前尽量完善相关检查,选择增强CT、磁共振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手术计划。一期同期矫治血管环畸形及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6.
小儿烫伤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女,1岁6个月。热面汤烫伤后5d(无尿33h)收入笔者单位。查体:体温37.5℃,脉搏149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96/61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87.
肿瘤的分期和组织学类型通常作为选择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但即使对同期和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采用相同的疗法,也常可观察到不同的治疗反应,提示除肿瘤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外,还有影响治疗效果的其他因素。在血管较少的组织中,缺氧区出现放射耐受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可能是放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8.
目的:对头孢呋辛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2009~2010年收集的107份头孢呋辛ADR报告,参考药品说明书等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7例ADR/ADE报告中,给药方法不合理102例(95.33%),超药品说明书中推荐剂量用药28例(26.17%),无指证用药11例(10.28%)。结论:头孢呋辛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ADR的监测与报告,合理使用头孢呋辛,减少或避免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系统评价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收集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H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RCTs,包括患者1 51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比单纯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芪苈强心胶囊,可以明显提高总有效率[OR=3.49,95% CI(2.48,4.92),P<0.000 01],增加6 min步行距离(6MWD)[MD=78.92,95% CI (34.24,123.60),P<0.000 01],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MD=5.57,95% CI(4.98%,6.17%),P<0.000 01],减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MD=-4.12,95% CI(-5.49,-2.74),P<0.000 01],减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MD=-3.26,95% CI(-4.46,-2.07),P<0.000 01],降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MD=-534.61,95% CI(-708.82,-360.39),P<0.000 01],降低生活质量评价MLHFQ评分[MD=-13.02,95% CI(-13.99,-12.05),P<0.000 01],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MD=0.91,95% CI(0.41,1.99),P=0.8]。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CHF的疗效优于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或芪苈强心胶囊,对于改善CHF患者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有效的,上述结论尚需更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改良Blalock-Taussig(BT)管道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改良BT分流术患儿29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管道闭塞分为闭塞组9例和非闭塞组281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测定2组患儿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质量、人造管道直径以及肺动脉闭锁、法洛四联症等其他病种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PDW[(21.03±6.37)%]和MPV[(15.12±6.59)fL]高于非闭塞组[(14.95±2.14)%、(8.03±3.17)fL](P<0.05),PLT[(210.13±26.54)×10~9/L]和PCT[(0.17±0.03)%]与非闭塞组[(197.25±28.43)×10~9/L、(0.16±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17%和MPV>10 fL为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2,95%CI:1.675~3.943,P=0.008;OR=2.227,95%CI:1.521~2.563,P=0.028)。结论 PDW、MPV升高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