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加股骨短缩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1例(11髋)DDH患儿采用开放复位、股骨短缩术加Salter截骨术式治疗。其中男2例,女9例;左侧7例,右侧4例。患儿手术时年龄为2岁8个月~5岁3个月,平均3.5岁。按Tsnnis系统分级:Ⅲ度2例,Ⅳ度9例。术前患肢缩短1.5~3.5cm,平均2.4cm。结果患儿随访时间1~6年,平均2.8年。股骨颈前倾角术前测量30°~50°,术中皆矫正至20°左右。术前髋臼指数35°~55°,术后矫正至17°~32°。术中股骨截骨长度1.0~2.5cm,平均1.6cm。McKay评分,优7髋,良4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结论对2~6岁之间的高脱位DDH患儿,开放复位术中发现复位困难或复位后压应力大时应行股骨截骨短缩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原位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4月,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应用原位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22例腰椎疾患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后体温、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椎疼痛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术后疗效评定;采用Jorgenson标准评价术后融合节段的融合率.结果 术后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35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红肿、渗出、感染.JOA评分:优4例,良14例,中4例,优良率为81.8‰MacNab疗效评价:优4例,良13例,中5例,优良率为77.3%;ODI指数评价:优3例,良17例,中2例,优良率为90.9%.术后1年X线片示脊柱融合20例,2例未融合,融合率为90.9%.结论 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中,原位自体骨混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可获得良好术后疗效和融合率.  相似文献   
13.
国人股骨假体设计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目的 :为选择和设计适合中国人的髋关节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 :对 12 9例成人股骨标本进行X线摄片 ,并对其中 2 0例标本行CT扫描 ,测量小转子及其上下 2cm平面处髓腔宽度、前倾角等参数。结果 :小转子处髓腔宽为 ( 2 4.85± 2 .94)mm ,其上 2cm处为 ( 4 2 .47± 5 .14 )mm ,其下 2cm处为 ( 17.87±3 .0 4)mm ,个体间有较大差异。CT测量值与X片测量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股骨上段的解剖学资料 ,可为选择和设计适合国人的人工髋关节假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并进行CR和MRI观察.方法:选用新西兰兔20只,沿右腹直肌外缘做15 cm长切口,钝性剥离腹膜至腰椎横突前外侧,咬除右侧L5、L6横突,显露上述节段椎间盘,斜形切开纤维环约1.5 mm,未伤及髓核,然后逐层缝合.所有动物在标准条件下饲养,分别于术后2、4、8、20、40周行腰椎计算机x线摄影术(CR)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以检测终板下骨及髓核的变化.结果:术后作为自体对照组的L1、2、L2、3椎间盘未见异常,而手术组L4、5、L5、6椎间盘则相继出现T2加权像低信号、腰椎不稳畸形,终板下骨质硬化,椎体边缘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等改变.对手术节段及其邻近和完全正常节段椎间盘髓核信号值的定量分析显示,手术组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值减低在术后4、8、20、40周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临近椎间盘L3、4、L6、7手术8周后与正常椎间盘对比有显著差异.CR扫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盘终板下信号值减低与对照组相比4周后就开始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纤维环切开法可获得可靠的新西兰大白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可通过MRI及CR在早期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BX8在小鼠椎间盘退变的表达以及其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自小鼠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并行免疫组化鉴定,传代培养后用RT-PCR分别检测CBX8、Ⅱ型胶原、蛋白多糖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建立正常对照、假手术和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分别于建模手术后8、12、16周进行检测,观察小鼠脊柱大体形态,Wes...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病变能减轻或消除腰腿痛的临床症状、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但因假体移位而再手术率较高。 目的:设计人工髓核防滑脱装置(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并进行生物力学评价。 设计:自身对照,生物力学体外实验。 材料:成年人新鲜尸体腰椎(L1~S1)标本3具;尸体大腿阔筋膜标本2片;人工髓核为自制,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方法:将3具腰椎标本制成6个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L3~4及L4~5各3个,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模型,施加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6个方向6.0 N?m的纯力偶矩疲劳实验。然后取出人工髓核,用备用的阔筋膜包裹缝合,制成椎间盘髓核摘除后用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模型,进行相同的生物力学测试。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状态各个方向髓核假体移位的变化。 结果:与单纯人工髓核置入相比较,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脊柱屈伸与旋转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 < 0 05),在脊柱侧屈时髓核在水平方向上移位减小(P < 0 01);而在脊柱屈伸、旋转或侧屈时人工髓核在冠状面和额状面上的成角移位均减小(P < 0 01)。 结论:阔筋膜包裹人工髓核置入在体外人体标本测试中能较好地减小或防止人工髓核假体移位。  相似文献   
17.
86例腱鞘结核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腱鞘结核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探讨该病的误诊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6月间文献报道86例腱鞘病例,就其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发年龄为30~49岁,占65%。男女性别比基本为1:1,发病部位右侧(67%)明显高于左侧(30%),以肿胀、压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误诊率88%,复发率1.2%。[结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是导致腱鞘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局部病灶完整切除并全身化疗和(或)局部应用化疗药是治疗腱鞘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骨科手术之一.是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则是制约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瓶颈。而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本文将就原发性骨质疏松是否会影响人工关节远期无菌性松动以及抗骨质疏松药物能否提高假体的寿命作述评。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不保留关节囊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初次THA的患者,其中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的THA(A组)141例163髋,男61例,女80例,年龄26~95岁,平均66.5岁;同期采用小切口不保留关节囊且未缝合修补外旋肌的THA(B组)88例101髋,男41例,女47例,年龄44~75岁,平均61.5岁;同期采用传统Gibson切口,保留关节囊的并修复外旋肌群的THA(C组)72例84髋,男30例,女42例;年龄33~80岁,平均68.3岁。对三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髋脱位率、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获至少6个月的随访,A、B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方面与C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出血量、髋脱位、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THA具有微创一些优点,术中不保留关节囊,降低了手术难度,术野暴露充分,有利于髋臼假体及内衬的安装,并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不增加术后假体脱位率,从近期的疗效来看是一种安全快捷的髋关节置换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颈髓损伤合并低钠血症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收治的39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排除肾病、糖尿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时间、发生率、年龄、性别、损伤节段、损伤程度与低钠血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行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合并低钠血症23例,发生率为58.97%,低钠血症于伤后3d~2周出现,7~17d到高峰,持续时间与脊髓休克期基本吻合,发生率与脊髓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低钠血症是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功能完全抑制有关,对症治疗可防止脑水肿、脑细胞脱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