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8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探讨CT、MRI及MRA在脑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血管造影和手术病理症实的脑血管畸形16例,包括动静脉形(AVM)12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所有病例均行CT、MRI平扫及MRA检查,MRA采用3D-TOF法。结果:AVM的CT平扫主要表现为低,等或高混杂密度,部分伴钙化,合并急性出血者呈高密度,MRI扫描T1W1、T2WI上呈迂曲扩张畸形血管团的流空影,血肿表现多样化,MRA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良好,海绵状血管瘤CT平扫平等,高混杂密度,多样化钙化。MRI有其典型表现,外周低信号环围绕中央“桑葚状”混杂信号,MRA未显示畸形血管,结论:CT、MRI及MRA在诊断脑血管畸形中各有不同诊断价值,联合运用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较全面地评价脑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62.
肺孤立结节病灶的CT增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89年8月~1997年6月间,收集七家医疗研究机构的临床影像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为肺孤立结节的共356例,男175例,女181例,年龄21~89岁,平均64.3岁。均先作CT薄层扫描,该组结节均为实性,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40mm,病灶内不含脂肪及钙化成分,无邻近血管伪影及骨伪影,且在一个月内未作肺穿刺活检等检查。增强扫描对比剂剂量为420mg/kg,注射速度2ml/s。在注射对比剂后1min开始,每间隔1min扫描一次,共四次。  相似文献   
63.
背景与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较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ICC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ICC作常规磁共振成像及DWI成像(b=0,600 s/mm2),分析ICC常规影像特点,定量分析和比较ICC肿瘤实质区与正常肝组织、ICC中肝脓肿区与肿瘤坏死囊变区DWI信号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差异。结果:18例病变T1WI均呈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增强后早期强化多不明显,延迟期呈环状、向心性充填式强化。DWI图像上18例ICC肿瘤实质区均呈高信号,ADC值为(1.32±0.15)×1010-3mm2/s;正常肝实质区ADC值(1.54±0.15)×10-3mm2/s,3例肝脓肿区ADC值(0.09±0.04)×10-3mm2/s,7例肿瘤坏死囊变区ADC值(1.73±0.17)×10-3mm2/s。ICC肿瘤实质区与正常肝组织间、肝脓肿区与肿瘤坏死囊变区间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2,P<0.001,t=3.73,P<0.05)。结论:DWI可作为常规MRI诊断ICC的重要补充方法,并对ICC合并肝脓肿与肿瘤坏死区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6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诊断(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近年来随着CT、MRI检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应用广泛,对该病的检出不断提高,国内外文献对SPTP报道逐渐增多,笔者收集影像学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SPTP6例,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光谱CT碘密度成像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预测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62例胸痛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并于碘密度图定量评估左心室心肌灌注情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DV-FFR)计算CT-FFR,随访患者6个月后MACE是否发生。以有无MACE发生为参考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CTA、CT-FFR和碘密度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预测MACE的效能。结果 发生MACE组(n=12)与未发生MACE组(n=50)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血心肌碘浓度(IC)值明显低于远处正常心肌(t=-14.573,P<0.001),且缺血心肌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值低于正常心肌的NIC值(t=-17.952,P<0.001)。碘密度图预测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00%、100%、9...  相似文献   
66.
良、恶性骨肿瘤的MRI动态增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谢道海  丁庆国  陈剑华 《江苏医药》2005,31(7):507-509,480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在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行MRISE序列的T1WI和FSE序列的T2WI、STIR序列、动态增强MRI以及常规增强扫描。重点分析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Slo)、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Rrimcenter)及SITime曲线类型。结果良、恶性骨肿瘤在动态增强SITime曲线类型方面有差异(P<0.05)。恶性肿瘤SLo为每秒(4.33±2.70)%,良性肿瘤为每秒(1.46±0.9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每秒2.0%为界,Slo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77.8%和80.6%。恶性肿瘤的Rrimcenter为0.58±0.21,良性肿瘤为0.15±0.2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0.27为界,对肿瘤潜在恶性评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72.8%和86.6%。Slo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态增强参数早期动态增强最大斜率值、病变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为良、恶性骨肿瘤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在胰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影像检查证实的胰腺癌18例,均作了MRI FSPGR序列非抑脂T1WI和抑脂T1W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分析其MRI及MRCP表现。结果:18例胰腺癌中,非抑脂T1WI呈低信号12例,等信号6例;抑脂T1WI呈低信号15例,等信号3例,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呈低信号;MRCP显示胆总管扩张12例,胰管扩张12例,“双管征”8例。结论:高场强MRI对胰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脑非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例/临床证实的颅脑非缺血性病变42例,包括颅脑肿瘤25例、感染性病变8例、血肿5例、多发性硬化4例,均作了常规MRIT2WI、T1WI、增强扫描及DWI,分析其DWI信号表现。结果25例颅脑肿瘤、8例感染性病变、5例血肿、4例多发性硬化病例,病变在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结论结合常规MRIT2WI、T1WI及增强扫描图像,DWI在颅脑非缺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 36例肌骨系统肿块 (良性18例 ,恶性 18例 ) ,采用GRASS序列行MRI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 (SI -Time)曲线 ,计算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 (Slope)。分析其在良恶性肿块之间有无差异。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 (ROC)曲线 ,得出最佳评价指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确定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关系。结果 恶性组Slope值 ( 4.33± 2 .70 ) % /s(范围 0 .97%~ 10 .5 0 % /s) ,良性组 ( 1.46± 0 .97) % /s(范围 0 .37%~ 3.86% /s) ,2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Ρ <0 .0 0 1) ,以 2 .0 % /s为界 ,Slope对肿块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83.3%、77.8%、80 .6%。Slope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Ρ <0 .0 5 )。结论 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lope)作为一种定量检测指标 ,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lope反映了肿瘤组织的血管化程度及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MRI静态增强方式在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肌骨系统肿块36例(良性18例,恶性18例),常规SE序列T1WI、TzWI平扫,然后静注对比剂Gd-DTPA作T1WI静态增强,将其强化方式分为不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三型,后又分为环状强化、间隔结节样强化,由三位资深影像科医师育法阅片,记录肿块强化方式,分析良恶性两组肿块的强化方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良恶性两组肿块在均匀强化与不均匀强化之间以及不均匀强化内部环状强化与间隔结节样强化之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性意义(P>0.025)。结论:MRI常规静态增强方式对肌骨系统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