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7岁,工人,20年前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3年前心电图发现“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近半年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下肢水肿。有糖尿病史12年。查体:呼吸24次/min,血压140/100mmHg。半卧位,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右下肺叩呈浊音,呼吸音弱,左下肺有湿罗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心率110次/min,未闻及杂音。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重度水肿,双足皮温低,可见多处裂口及皮肤溃破。超声示:左室左房右房内径增大,室间隔略薄,运动幅度减低,左室心尖部近室间隔处可见2.6cm~…  相似文献   
32.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7%~10%。近些年,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血运重建技术的熟练应用和多巴胺、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的有效配合,以及新型药物左西孟坦和心室辅助装置(VAD)、体外膜氧合(ECMO)的应用,其病死率由70年代的70%~80%下降到50%。本文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病理生理机制、尤其是干预手段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33.
申张君  张铮  丁力平  等. 《天津医药》2016,44(8):935-938
摘要: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 (PAF) 的危险因素。方法 206 例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心电图及病史资料分为 PAF 组 66 例和窦性心律 (SR) 组 140 例, 记录年龄、 性别、 体质指数 (BMI)、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及他汀类药物史、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ambulatory BP measurements, ABPM) 结果、 心脏超声指标、 脉搏波波速 (pulse wave velocity, PWV)、 血脂、 肾功能等, 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PAF 组年龄、 左心房前后径 (LAD)、 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PWV 均高于 SR 组 [分别为 (88.92±3.42) 岁 vs.(86.36±4.67) 岁,(39.00±6.66) mm vs.(33.54±7.77) mm,(132.49±14.83) g vs.(119.00±11.35) g,(13.45±4.85) m/s vs.(9.89±2.74) m/s], PAF 组三酰甘油 (TG)、 血压平滑指数 (SI) 较SR组低 [分别为 (1.33±0.91) mmol/L vs.(1.95±1.29) mmol/L, 0.75±0.06 vs. 0.79±0.04]。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SI 减低, LAD、 LVMI 增大、 PWV 增快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 PAF 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压不平稳、 左心房增大、 左心室肥厚、 动脉硬化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 PAF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4.
慢心律又名美西律(mexiletin),为一种常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常规剂量服用安全,疗效可靠,且耐受性好。尚未见有致乏力不良反应报道,现将我院因口服慢心律后出现重度乏力1例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借鉴。1病例报告患者,女,53岁,既往体健。入院前2周,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无胸闷、胸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早期替罗非班组(60例),诊断明确后立即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继以0.15μg.kg-1.min-1维持泵入48h;常规治疗组(53例),于冠脉造影开始时给予替罗非班,用药方法及剂量同早期替罗非班组。比较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情况,术后心功能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替罗非班组术前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3.3%比1.9%,P=0.037),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188);术后早期替罗非班组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8.3%比73.6%,P=0.034),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早期替罗非班组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3%比60.4%,P=0.038),术后7d两组LVEF水平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心肌灌注,并不增加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老年STEMI患者早期维持量联合冠脉内团注负荷量替罗非班的可行性,初步观察该治疗方案对PCI术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80例接受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诊断明确后立即静脉给予替罗非班维持量0.15 μg;kg-1;min-1泵入,IRA恢复前向血流时,于冠脉内团注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对照组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 μg/kg,继以0.15 μg· kg-1·min-1维持泵入.两组患者术后均持续泵入48 h.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比较PCI术前、术后罪犯病变TIMI血流情况,PCI术后心肌灌注TMPG分级,ST段回落情况,围手术期出血情况,术后心功能情况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小板聚集率、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心肌灌注TMPG分级及ST段回落情况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9个月MACE及围手术期出血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9个月超声心动图及无MACE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维持量联合冠脉内负荷量团注替罗非班对老年STEMI患者可以改善其临床预后,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对比分析介入治疗与非介入治疗对年龄>75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年龄>75岁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及入院36 h内并发CS的资料,根据是否行PCI分为介入组及非介入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梗死部位多见于前壁、前侧壁及广泛前壁(85.19%、80.56%),多见于三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病变(74.07%、37.04%),且多合并肺部感染(44.44%、55.56%).经过不同治疗后,介入组院内死亡率有所降低(51.85%比77.78%,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40.74%比69.44%,P<0.05),血肌酐升高≥50%也明显低于非介入组(33.33%比58.33%,P<0.05);而肺部炎症发生率(55.56%比75.00%,P>0.05)、IABP使用率(40.74%比27.78%,P>0.05)及呼吸机使用率(33.33%比30.56%,P>0.0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即使是年龄>75岁的老年AMI并发CS患者,介入治疗仍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恶化,可使院内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39.
【】 目的 观察高位桡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探讨该类型解剖学变异对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17例右侧高位桡动脉解剖学变异患者及与之匹配的60例桡动脉解剖学正常的患者,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17例高位桡动脉中,桡动脉起源于腋动脉6例(35.29%),起源于肱动脉11例(64.71%);高位桡动脉组患者右侧桡动脉平均直径为(2.62±0.60)mm,低于对照组平均直径(3.07±0.35)mm,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位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70.6%(12/17),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 98.3%(59/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高位桡动脉组术后发生2例(11.76%)前臂血肿,1例(5.88%)上臂血肿,对照组出现1例(1.67%)前臂血肿。结论 对于存在高位桡动脉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轻柔操作,而直径较为细小的高位桡动脉则应该视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禁忌,尽量避免采用。  相似文献   
4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 ,我院完成CAG 5 0例 ,其中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和支架植入术 16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33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73岁(平均 5 6 7岁 )。造影前临床诊断 :稳定型心绞痛 3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9例 ,急性心肌梗死 7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12例 ,可疑冠心病 19例。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无活动性出血和近期脑卒中史。1 2 方法1 2 1 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 对拟行PTCA和支架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