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21.
患者,男,76岁,有高血压病史4年,其间两次脑梗死,遗留吞咽困难,有糖尿病史半年,近期均未用药。因“意识不清,双下肢冰凉、青紫7h”急诊入院,查体:BP 40 /2 0mmHg(1mmHg =0 13 3 3kPa) ,HR 13 6次/min ,浅昏迷,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全身皮肤冰冷,双下肢腹股沟下10cm远端大片青紫,皮温低,双侧股动脉、国动脉及足背动脉未触及。经扩容、升压等血压恢复正常,意识清楚,双上肢皮温恢复,可见自主活动,双下肢仍见青紫,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肌力0级。查血糖2 1 99mmol/L ,尿素氮(BUN) 41mmol/L ,肌酐(Cr) 3 2 1umol/L ,血钾4 17mmol/L ,谷丙转氨酶(AST)85 0u/L ,谷草转氨酶(ALT) 173u/L ,乳酸脱氢酶(LDH ) 2 794u/L ,肌酸磷酸肌酶(CK) 2 5 0 71u/L ,同功酶-MB(CK -MB) 180 0u/L ,D-二聚体8mg/L ,血气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右下肺炎,超声示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未显示血流,双...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无负荷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老年ACS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负荷量组和对照组,各60例。非负荷量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后即刻)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负荷量组PCI术中替罗非班以10μg/kg于3min内推注完毕,后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3组术中、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与术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T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术后心肌酶水平明显降低,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后12h对照组(58.5±1.5)%、非负荷量组(28.6±1.4)%、负荷量组(32.6±3.2)%,用药后24h对照组(57.9±2.3)%、非负荷量组(44.2±1.7)%、负荷量组(46.1±1.9)%;心肌酶CK—MB:对照组(16.6±3.5)U/L、非负荷量组(13.3±2.2)U/L、负荷量组(12.5±4.0)U/L;LDH:对照组(298±61)U/L、非负荷量组(245±52)U/L、负荷量组(257±48)U/L;cTnI:对照组(0.78±0.17)μg/L、非负荷量组(0.37±O.18)μg/L、负荷量组(0.28±0.23)μg/L;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3.3%(2/60)、1.7%(1/60)比13.3%(8/60),均P〈0.05]。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酶水平、CV的TIMI血流分级、30d内的MACE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无负荷量替岁非班,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CV的TIMI血流,减少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25.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多见于分布于心外膜的血管,多于心脏的收缩期血管被挤压,表现为"挤牛奶"现象,于1960年首次被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桥的发生率为25%左右,好发部位为左前降支中段。冠脉造影的典型表现为冠脉在收缩期血管受压,舒张期恢复。血管内超声诊断的特征表现是"半月征"。研究表明,心肌桥段往往没有动脉硬化的表现,而更容易在心肌桥近端或远端发生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虽然,有少数病例提示心肌桥能够引起心肌缺血,但是,大部分的心肌桥并不引起相应心肌的缺血表现。所以,针对于心肌桥的治疗还是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比如β受体阻滞剂等。如果确定心肌桥或者,心肌桥段引起心肌缺血,冠脉介入治疗,特别是冠脉内支架置入是一种可选择治疗方法。但是,伴随的问题是再狭窄,以及冠脉穿孔的几率较高。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再次置入冠脉支架治疗冠脉穿孔的病例,在使用逆转抗凝药物作用,低压球囊长时间扩张无效,短时间不能得到带膜支架的情况下,此种办法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仍然需要积累病例和数据证实此种治疗的即可和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推荐为治疗冠脉穿孔的常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6.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持续性胸痛2 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8次/min,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心肌酶增高(CK 98.2 U/L,CK-MB 58.4 U/L,ALT 41.2 U/L),肌钙蛋白增高(cTNT2.56 ng/ml).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立即予阿司匹林0.3 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替罗非班5 mg泵入,依诺肝素4000 IU皮下注射,并行急诊冠脉造影,示:①LM远端约60%的狭窄;②LAD可见管状长段钙化,约85%的狭窄,考虑为INR:③LCX无异常;④RCA多处狭窄,近段狭窄约50%,中段两处狭窄约80%,远段狭窄约70%,后分叉狭窄严重,分叉前90%狭窄,左室后支及后降支近段狭窄约70%.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女性282例(≥65岁),分为冠心病组(n=202)和非冠心病组(n=80),详细记录病史、体检资料,检验尿酸、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含量,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闭经年龄较早,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所占比例高,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冠心病组中受累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数目显示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有关,血清雌激素降低及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8.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与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1例AM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63例和对照组(卡托普利)5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分别于发病后早期(<24 h)、3、6个月末连续随访并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进行治疗组早期到6个月末前后比较,左心室形态均呈逐渐扩大,6个月末最大,对照组扩大程度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期对应比较,左心室形态逐渐扩大,6个月末最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同组和两组间对应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AMI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和同期60岁以上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危险因素、诱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男性(97.1%比63.3%)、吸烟(91.4%比51.7%)、饮酒(71.4%比46.7%)、冠心病家族史(62.9%比33.3%)均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高血压病史(83.3%比25.7%)、糖尿病病史(2.9%比71.7%)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组三酰甘油(57.1%比18.3%,(P〈0.01)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典型持续性胸痛,且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0.01),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老年组(48.6%比26.7%,P〈0.05),单支病变者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中罪犯血管多为左主干、前降支,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及失眠等诱因,冠状动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 对比左西孟旦(Levo)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 选取 75 例 ADHF 患者, 随机均分入实验组(Levo 组、 rhBNP 组)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观察并比较 3 组患者用药 72 h 后心率、 呼吸频率、 24 h 尿量、 6 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用药 1 周后血浆脑利钠肽 (NT-proBNP)、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 72 h 后各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降低、 24 h 尿量及 6 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 (P < 0.05); 用药 1 周后各组 NT-proBNP 均下降、 LVEF 均上升 (P < 0.05), 但治疗前后 LVEDD 无明显改变 (P > 0.05); 治疗后, Levo 组与 rhBNP 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 (P < 0.05), 但 Levo 组与 rhBN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室性早搏, 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 Levo 与 rhBNP 治疗 ADHF 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