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再发胸痛7d入院,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史3年,23年前服用阿司匹林半月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后血小板数目在50×109/L左右波动,未行诊治。3年前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回旋支植入2枚支架,右侧冠脉植入2枚支架(支架类型不详),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75mg/d,共20d,血小板降至20×109/L,咨询医生停药。无胸痛,检测血小板波动于40×109/L~50×109/L。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女性282例(≥65岁),分为冠心病组(n=202)和非冠心病组(n=80),详细记录病史、体检资料,检验尿酸、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的含量,并记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闭经年龄较早,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所占比例高,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孕激素及雄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冠心病组中受累血管支数、血管狭窄程度与危险因素数目显示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与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有关,血清雌激素降低及尿酸升高是老年女性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危险因素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美托洛尔(阿斯利康)预防心房纤颤(房颤)的有效性.方法 3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10年12月间确诊,且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较完整,常规治疗能够使患者房颤转为窦性心律,但仍有发作,美托洛尔治疗前房颤发作每月1~13次,最长不超过48 h.排除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异常,无甲状腺疾病,无心力衰竭和应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症.美托洛尔初始剂量6.25~12.5 mg,维持剂量12.5~50 mg,每日2~3次,随访方式为心电图/Holter记录,随访时间6个月.判断标准:无效-3个月内患者有阵发性心悸感,心电图/Holter记录呈房颤心律;有效-3个月内无心悸症状,心电图/Holter记录呈窦性心律;显效-6个月内无心悸症状,心电图/Holter记录呈窦性心律.结果 33例中无效者7例,有效1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78.8%;年龄、性别对房颤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影响(P>0.05),CHD合并瓣膜病和高血压治疗未达标(>130/90mmHg)者房颤易复发.结论 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在合理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加服美托洛尔对预防房颤发作可能具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27岁,无结核病史。于2007年4月中旬无诱因颜面部水肿,诊断“荨麻疹”,5月初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超声示: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腔积液。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化验为渗-漏出液,可见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及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3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5月确诊的3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和同期60岁以上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危险因素、诱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男性(97.1%比63.3%)、吸烟(91.4%比51.7%)、饮酒(71.4%比46.7%)、冠心病家族史(62.9%比33.3%)均高于老年组(P〈0.01)。老年组高血压病史(83.3%比25.7%)、糖尿病病史(2.9%比71.7%)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青年组三酰甘油(57.1%比18.3%,(P〈0.01)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典型持续性胸痛,且均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0.01),前壁心肌梗死比例高于老年组(48.6%比26.7%,P〈0.05),单支病变者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单支病变中罪犯血管多为左主干、前降支,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是男性、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及失眠等诱因,冠状动脉造影多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白细胞、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炎症因子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对7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CHD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2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86例,无再狭窄组136例。入院当日详细记录2组患者病史,进行体格和血常规检查;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和肝、肾功能等。对2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比例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吸烟:63.9%(55/86)比48.5%(66/136),高血压:77.9%(67/86)比64.7%(88/136),糖尿病:50.0%(43/86)比22.8%(31/136),白细胞计数:(8.8±1.2)×10^9/L比(7.1±2.5)×10^9/L,C反应蛋白:(15±26)mg/L比(7±16)mg/L,纤维蛋白原:(3.6±0.8)g/L比(3.3±0.9)g/L,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对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炎症因子白细胞、血浆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有明显影响,传统危险因素吸炯、糖尿病、高血压明显影响PCI术后炎症的恢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无负荷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老年ACS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负荷量组和对照组,各60例。非负荷量组PCI术中(导丝通过病变后即刻)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负荷量组PCI术中替罗非班以10μg/kg于3min内推注完毕,后0.15μg/(kg·min)的剂量维持静脉滴注24h。对照组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3组术中、术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术前与术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T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术后心肌酶水平明显降低,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用药后12h对照组(58.5±1.5)%、非负荷量组(28.6±1.4)%、负荷量组(32.6±3.2)%,用药后24h对照组(57.9±2.3)%、非负荷量组(44.2±1.7)%、负荷量组(46.1±1.9)%;心肌酶CK—MB:对照组(16.6±3.5)U/L、非负荷量组(13.3±2.2)U/L、负荷量组(12.5±4.0)U/L;LDH:对照组(298±61)U/L、非负荷量组(245±52)U/L、负荷量组(257±48)U/L;cTnI:对照组(0.78±0.17)μg/L、非负荷量组(0.37±O.18)μg/L、负荷量组(0.28±0.23)μg/L;30d内的MACE事件发生率:3.3%(2/60)、1.7%(1/60)比13.3%(8/60),均P〈0.05]。非负荷量组和负荷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心肌酶水平、CV的TIMI血流分级、30d内的MACE事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无负荷量替岁非班,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CV的TIMI血流,减少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 对比左西孟旦(Levo)和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的效果。方法 选取 75 例 ADHF 患者, 随机均分入实验组(Levo 组、 rhBNP 组)及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观察并比较 3 组患者用药 72 h 后心率、 呼吸频率、 24 h 尿量、 6 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用药 1 周后血浆脑利钠肽 (NT-proBNP)、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 以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 72 h 后各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降低、 24 h 尿量及 6 分钟步行距离均增加 (P < 0.05); 用药 1 周后各组 NT-proBNP 均下降、 LVEF 均上升 (P < 0.05), 但治疗前后 LVEDD 无明显改变 (P > 0.05); 治疗后, Levo 组与 rhBNP 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较多巴酚丁胺组更明显 (P < 0.05), 但 Levo 组与 rhBN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 室性早搏, 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多巴酚丁胺相比, Levo 与 rhBNP 治疗 ADHF 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安全性良好,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正>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远端缺血时可能导致患侧椎动脉逆流,出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经股动脉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传统手段,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已经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常规入路[2],却未能在锁骨下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得到应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经桡动脉途径行支架植入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观察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手术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75岁,患高血压、血脂异常病史1年余,无糖尿病史.于2009-11-01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入院.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示右冠状动脉中段闭塞和前降支(LAD)近中段弥漫长病变,最窄约75%,急诊行右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