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慢心律又名美西律(mexiletin),为一种常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常规剂量服用安全,疗效可靠,且耐受性好.尚未见有致乏力不良反应报道,现将我院因口服慢心律后出现重度乏力1例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3岁,因持续性胸痛2 h入院,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68次/min,心、肺、腹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2 mV.心肌酶增高(CK 98.2 U/L,CK-MB 58.4 U/L,ALT 41.2 U/L),肌钙蛋白增高(cTNT2.56 ng/ml).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立即予阿司匹林0.3 g、氯吡格雷300 mg口服,替罗非班5 mg泵入,依诺肝素4000 IU皮下注射,并行急诊冠脉造影,示:①LM远端约60%的狭窄;②LAD可见管状长段钙化,约85%的狭窄,考虑为INR:③LCX无异常;④RCA多处狭窄,近段狭窄约50%,中段两处狭窄约80%,远段狭窄约70%,后分叉狭窄严重,分叉前90%狭窄,左室后支及后降支近段狭窄约70%.  相似文献   
13.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多见于分布于心外膜的血管,多于心脏的收缩期血管被挤压,表现为"挤牛奶"现象,于1960年首次被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桥的发生率为25%左右,好发部位为左前降支中段。冠脉造影的典型表现为冠脉在收缩期血管受压,舒张期恢复。血管内超声诊断的特征表现是"半月征"。研究表明,心肌桥段往往没有动脉硬化的表现,而更容易在心肌桥近端或远端发生动脉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虽然,有少数病例提示心肌桥能够引起心肌缺血,但是,大部分的心肌桥并不引起相应心肌的缺血表现。所以,针对于心肌桥的治疗还是建议以药物治疗为主,比如β受体阻滞剂等。如果确定心肌桥或者,心肌桥段引起心肌缺血,冠脉介入治疗,特别是冠脉内支架置入是一种可选择治疗方法。但是,伴随的问题是再狭窄,以及冠脉穿孔的几率较高。本文报道了一例采用再次置入冠脉支架治疗冠脉穿孔的病例,在使用逆转抗凝药物作用,低压球囊长时间扩张无效,短时间不能得到带膜支架的情况下,此种办法不失为一种选择。但是,仍然需要积累病例和数据证实此种治疗的即可和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推荐为治疗冠脉穿孔的常规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发作胸痛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冠脉成形术后发作胸痛的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住院后经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系消化系统病变,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冠脉成形术后发作性胸痛有多种病因,尽快确诊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明确诊断为ACS的138例绝经后女性住院患者与259例男性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①绝经后女性ACS患者发病年龄大[(62.75±8.62)岁比(56.29±10.2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长[(132.30±39.56)h比(105.96±42.01)h],出现典型胸痛症状者较少(女性68.84%,男性81.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②绝经后女性ACS患者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女性组分别为44.93%、78.99%;男性组分别为22.01%、6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③绝经后女性ACS患者选择手术治疗(PCI或CABG)者少于男性组(53.62%比66.02%).造影提示女性组重度或闭塞病变较男性组发生率高(54.05%比45.03%),多支病变较男性组发生率高(78.38%比60.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女性ACS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冠脉病变较重,其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积极诊治率低,需加强对绝经后女性ACS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时推注对比剂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冠状动脉造影时推注对比剂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呈长段狭窄,狭窄率约为80%,其远段可见次全闭塞。在头位造影时发现RCA近段管腔外出现条带状对比剂滞留,考虑出现RCA近段C型夹层。在临时起搏保护下迅速采用支架覆盖技术,充分覆盖RCA近段、远段病变及夹层部位。术后超声提示右冠状动脉窦及主动脉根部未见异常,患者住院12 d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PCI中推注对比剂可能会导致继发性冠状动脉夹层,采用支架覆盖技术可有效限制夹层的延展。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反复胸闷半年,加重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未正规治疗。无眼部疾病史,无脑血管病史。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静点硝酸甘油,口服卡托普利,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转送到解放军二炮总医院。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胸闷10年,加重伴胸痛1.5小时"入院。患者10年前经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钟后可恢复,未重视。1.5 h前,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大汗,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恢复,经120急救中心抢救,急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心律,Ⅱ、Ⅲ、a VF导联ST段抬高0.2~0.3 m V,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硝酸甘油0.5 mg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6岁,有高血压病史4年,其间两次脑梗死,遗留吞咽困难,有糖尿病史半年,近期均未用药。因“意识不清,双下肢冰凉、青紫7h”急诊入院,查体:BP 40 /2 0mmHg(1mmHg =0 13 3 3kPa) ,HR 13 6次/min ,浅昏迷,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及湿罗音,心界不大,心律齐,无杂音。全身皮肤冰冷,双下肢腹股沟下10cm远端大片青紫,皮温低,双侧股动脉、国动脉及足背动脉未触及。经扩容、升压等血压恢复正常,意识清楚,双上肢皮温恢复,可见自主活动,双下肢仍见青紫,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肌力0级。查血糖2 1 99mmol/L ,尿素氮(BUN) 41mmol/L ,肌酐(Cr) 3 2 1umol/L ,血钾4 17mmol/L ,谷丙转氨酶(AST)85 0u/L ,谷草转氨酶(ALT) 173u/L ,乳酸脱氢酶(LDH ) 2 794u/L ,肌酸磷酸肌酶(CK) 2 5 0 71u/L ,同功酶-MB(CK -MB) 180 0u/L ,D-二聚体8mg/L ,血气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碱,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胸片示右下肺炎,超声示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未显示血流,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与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121例AM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63例和对照组(卡托普利)5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分别于发病后早期(<24 h)、3、6个月末连续随访并测量、计算左心室形态、构型等多项指标。结果进行治疗组早期到6个月末前后比较,左心室形态均呈逐渐扩大,6个月末最大,对照组扩大程度更明显。对照组与治疗组同期对应比较,左心室形态逐渐扩大,6个月末最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同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同组和两组间对应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AMI后应用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晚期左心室重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