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4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23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药学 | 33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目的: 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ABCG2在30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8例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BCG2在两种肝癌细胞株HepG2、PLC/PRF/5中的表达,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试出两种细胞株中ABCG2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免疫组化中, 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癌细胞胞膜, 部分病例胞质也有分布. 免疫组化显示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3%(19/30)和25%(2/8). ABCG2蛋白在HepG2、PLC/PRF/5这两个肝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 HepG2中, 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胞质中, 而在PLC/PRF/5中, ABCG2阳性染色定位于细胞胞质和细胞膜上. PLC/PRF/5细胞株中, 通过流式细胞仪能检测出表达ABCG2的细胞( P<0.05), 而在HepG2细胞株中, 通过流式细胞仪不能检测出表达ABCG2的细胞.结论: ABCG2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94.
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临床特点分析9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性肝癌(intrahep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特点,以期对临床诊治进行指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85-01/2003-01行手术探查的90例IC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表现;32例有乙肝病史;42例(46.7%)合并肝硬化.29例术前检查AFP为阳性;56例术前检查CA199为阳性;61例术前检查γ-GT增高.31例术前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合并肝门淋巴结肿大;58例术前CT检查提示肿瘤有典型的低血供表现.90例ICC患者中,38例行手术根治性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3.6%、43.6%.余52例行姑息性手术切除,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6.7%、0.0%、0.0%.结论:ICC临床表现多样,无明显特点.CA199阳性及γ-GT增高提示ICC可能.ICC易发生肝门淋巴结转移.B超和CT联合能发现病灶及明确病灶性质.ICC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保证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5.
肝脏移植术后的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肝移植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器官保存方法的改进,其疗效已有明显提高。然而,术后的各种并发症仍然是阻碍移植肝和受体病人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其中血管并发症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术后受体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胆囊切除同时处理肝血管瘤的原则和方法张维,丁义涛,刘仁庆,林沛春胆囊切除术是普通外科的常见手术,临床上常遇见因胆囊疾病就诊在术前检查或术中发现伴发肝血管瘤。我院1987年2月至1994年4月行胆囊手术1436例,发现伴发肝血管瘤11例,占0.77%(... 相似文献
97.
顾劲扬|施晓雷|丁义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0,19(1):82-84
以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全新策略,是继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后的有效替代方法。目前细胞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源性肝细胞在与肝衰竭患者血浆直接接触的交换过程中容易丧失功能,如何提高细胞材料在肝衰竭血浆中的耐受性是今后应用于临床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8.
99.
Belghiti悬挂法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elghiti悬挂法在解剖性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Belghiti肝脏悬挂法成功行半肝切除术患者28例, 并与未采用Belghiti肝脏悬挂法完成的解剖性半肝切除术患者22例比较, 分析评价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 Belghiti悬挂组的术中失血量和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426.36±312.79 mL vs 526.58±251.32 mL;508.13±128.26 mL vs 735.13±216.79 mL, 均P<0.05). 2组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Belghiti悬挂法可进一步提高半肝切除的安全性, 减少出血, 并且可在先不游离肝脏的情况下完成半肝切除, 更符合肿瘤外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索细胞外基质(ECM)在猪肝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共培养中的表达与分布规律. 方法自中华实验猪髂前上棘抽取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传代培养至第3代;原位两步胶原酶法分离猪肝细胞后与MSCs随机混合培养,观察肝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ECM的表达和分布情况.RNA干扰MSCs后继续观察共培养肝细胞的功能变化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 第3代MSCs纯度>90%;肝细胞活率>95%,纯度>99%.共培养组肝细胞迅速黏附于MSCs表面,呈肝细胞岛样分布.共培养组肝细胞白蛋白分泌水平和尿素合成能力自共培养第1天起均明显高于单纯肝细胞组(P值均<0.01),并在第2天达到高峰,分别为(457.71士22.62)ng和(69.05±2.12)μg.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组MSCs表达多种ECMl RNA干扰实验进一步证实ECM的存在与共培养中肝细胞的白蛋白分泌和尿素合成功能有关.结论 骨髓MSCs通过分泌多种ECM改善共培养肝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