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扣兴  唐英春 《临床荟萃》1993,8(19):885-886
嗜肺军团菌是可在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内增殖的兼性胞内菌,这一特性被认为是嗜肺军团菌致病的主要机制。只有能渗入吞噬细胞中的抗生素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有些抗生素,特别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难于渗入细胞内,抗菌效力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不一致。评价药物对兼性胞内菌的抗菌效果应结合药物的抑菌活性及渗入细胞的情况。我们用对嗜肺军团菌易感的肺胞巨噬细胞,检测了10种抗生素对细胞内嗜肺军团菌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3.
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9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基因型特征。方法:收集2001年4月-9月革兰阴性菌临床分离无重复株共1184株,采用NCCLS表型筛选和确认试验进行了ESBLs产酶的识别,E-test法检测各亚型ESBLs的MICs值,质粒接合及电转化实验,耐药质粒提取及酶切指纹分析,等电聚焦电泳,PCR通用引物扩增TEM、SHV、CTX-M、VEB、PER、SFO基因及其克隆测序进行ESBLs基因分型和质粒定位。结果:革兰阴性苗ESBLs的检出率为14.6%(173/1184);获得产ESBLs接合子67株,电转化子11株,其中产CTX-M-14型ESBLs为33.3%(26/78)、CTX-M-3为23.1%(18/78)、CTX-M-9为14.1%(11/78)及SHV-2a为2.6%(2/78),未定型为5.1%(4/78);29.5%(23/78)野生株伴广谱酶TEM-1或SHV-1型;各型ESBLs基因约定位在35-190kb大小的可接合性低执行者拷贝数天然质粒上;CTX-M型ESBLs以对头孢噻肟高水平高耐为特征。结论:华南地区质粒介导的ESBLs以CTX-M型衍生酶为主,其次是SHV型酶。  相似文献   
4.
MRSA PBP2a表达的影响因素及MecA基因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度、pH、盐浓度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青霉素结合蛋白2a(penicillin bindingprotein ,PBP)表达的影响 ,以及PBP2a编码基因MecA的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RSA特异性MecA基因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琼脂板稀释法 (32℃ ,pH7 2 ,40g/LNaCl苯唑西林MIC≥ 4mg/L)筛选MRSA。检测 2 0株MRSA在不同温度、pH、盐浓度时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的体外药物敏感性 ,测定MIC范围 ,MIC50 和MIC90 ;SDS PAGE分析 10株MRSA膜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2a)在不同培养条件时表达数量的差异 ,并进行配对差值的t检验。【结果】 180株金葡菌检测出MecA基因阳性MRSA 5 6株 ,按琼脂板稀释法检出 5 2株MRSA ,4株未被检出 (苯唑西林MIC分别为 :2 ,2 ,1,0 5mg/L) ,37℃、pH 5 2和 9g/LNaCl分别与 32℃、pH 7 2和 40 g/LNaCl条件下诱导 10株MRSA ,所表达的PBP2a含量前后比较差值有显著性 (P∶0 .0 2~ 0 .0 5 ,0 .0 1~ 0 .0 0 5 ,0 .0 2~ 0 .0 5 )。【结论】不同温度、pH、盐浓度通过诱导耐药蛋白PBP2a的表达明显影响MRSA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耐药水平 ,而其MecA基因却不受培养条件的影响 ,可以快速检测M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E—test对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的检测价值。方法 从连续接触万古霉素的脑心浸液琼脂(BHIA)平板上挑取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苗株,应用万古霉素E—test试条、药敏纸片和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测定药敏结果。结果 E—test检测的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MRSHl09,MRSH2,MRSH13,MRSH31,MRSH60,MRSHl08,MRSH73,MRSH97,MRSH102的MIC依次为:16、24、48、48、16、32、24、24mg/L,其中耐药7株占77.8%(7/9),中介2株占22.2%(2/9);琼脂对倍稀释法的MIC为:16、32、64、32、16、32、32、16、32mg/L,耐药6株占66.7%(6/9),中介3株占33.3%(3/9);药敏纸片直径依次为:14、12、10、11、10、15、13、10,13mm,敏感率为11.1%(1/9)。结论 E—test可以便捷直观地鉴定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的药敏结果,与琼脂平板对倍稀释法接近,优于纸片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基因定位及其介导喹诺酮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5株,采用PCR法结合测序的技术筛查qnrA基因,大质粒提取技术、Southern杂交和接合传递试验进行质粒定位,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45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PCR法及测序证实为qnrA基因。7株菌中6株菌所携质粒被成功提取并进行Southern杂交,qnrA基因定位于80~200kb大小的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4株菌成功进行接合传递试验,使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值提高了32~64倍。结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在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可能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单用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及两药联合使用对两株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IV127?AIV174)的抑制作用,了解广东地区分离的不同H5N1毒株之间药物敏感性的差异,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病毒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体外H5N1感染模型,根据药物与病毒?细胞的不同作用,通过3种给药方式,使用细胞病变(CPE)?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50)评估抗病毒药物对H5N1的体外抑制作用? 【结果】 三种给药方式金刚烷胺联合奥司他韦,均比单用金刚烷胺体外抑制AIV127及AIV174效果明显(P < 0.01);而仅在治疗给药方式,两者联合比单用奥司他韦效果明显(P < 0.01)?三种给药方式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及联合用药对同一亚型H5N1 AIV127比AIV174毒株均较敏感(P < 0.01)? 【结论】 抗病毒药物对不同的禽流感病毒毒株之间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毒株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状况与产酶菌株的药敏谱特征。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的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7株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43.0%(46/107)。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表型,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非产酶菌株(P<0.05)。结论:ESBLs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广为流行,临床上宜严格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减少ESBLs的产生与流行;产ESBLs细菌轻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重症感染则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9.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2003-01~2004-12我院符合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且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的病例124例,根据细菌是否产AmpC酶分为产AmpC酶组与非产AmpC酶组。其中产AmpC酶组30例,非产AmpC酶组94例。  相似文献   
10.
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丙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选用头孢呋辛片为对照药,共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81例,头孢丙烯组40例,500mg;头孢呋辛组41例,500mg,均为每日两次,疗程7-14d。结果:头孢丙烯组及头孢呋辛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5%,细菌阳性病例有效率分别为82.1%,和72.4%,本试验共分离致病菌57析,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2.1%和75.9%,安全性评价分别为41例和4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3%和9.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头孢丙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