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1篇
外科学   19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应用抗坏血酸(维生素C)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的核因子-!B(NF-!B)的影响,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SAP模型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24只。A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生理盐水5 ml/kg。B组: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C组:由大鼠股静脉滴注Vit C 150 mg/kg加生理盐水至5 ml/kg。另取8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于8 h和24 h处死8只大鼠,采血测淀粉酶、脂肪酶、维生素C(P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TNF-αI、L-6。大鼠处死时分别取胰头组织3份,一份组织HE染色,行光镜检查,按Kusske的方法,对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分别评分;一份制成超薄切片,行电镜检查;另一份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B的表达。每组另外8只大鼠观察3 d内存活情况,计算3 d成活率。结果:各组大鼠3 d内的生存率为正常对照组100%(8/8),A组0%(0/8),B组12.5%(1/8),C组50%(4/8),C组的3 d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组的4项病理学评分均低于A、B组(P<0.05)。透射电镜检查示C组中分泌颗粒较少,其包膜完整、内质网轻度肿胀、线粒体清晰,未见大片坏死。SAP大鼠体内淀粉酶、脂肪酶、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增高,血清SOD和P-VC降低,胰腺组织中NF-!B活化阳性胰腺细胞数明显增多。C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低于A、B组(P<0.05),SOD和P-VC水平高于A、B组(P<0.05),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A、B组(P<0.05),胰腺组织NF-!B活化水平低于A、B组(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应用Vit C有助于及时提高SAP大鼠的P-VC、E-SOD水平,降低体内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Vit C抑制SAP大鼠体内NF-!B活化、在整体水平上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有助于机体免受自由基和过量细胞因子的损伤及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尽管目前国内尚无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但2001年上海地区腹股沟疝患病情况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3.6‰,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则高达11.8‰。我国的腹股沟疝发病人数会超过几百万人。而目前较为保守地估算我国每年的腹股沟疝和切口疝手术会在5万~10万例。  相似文献   
3.
腹股沟复发疝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领域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 5‰。尽管目前国内尚无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 ,但2 0 0 1年上海地区腹股沟疝患病情况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约在 3 .6‰ ,6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则高达 1 1 .8‰[1 ] 。按此估算 ,我国的腹股沟疝发病人数将超过几百万人 ,而目前较为保守地估算 ,我国每年的腹股沟疝和切口疝手术会在 5~ 1 0万例。虽然我国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上仍以Bassini等传统手术方式为主 ,但近十年来许多外科专家为…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MRI)于九十年代初在国外逐渐被用于乳腺疾病检查,由于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近年来,随着MRI软件、硬件的不断发展,脂肪抑制技术和对比增强剂的应用,使MRI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较常规X线和B超检查更优越,因此成为较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检查手段。我们总结了70例乳腺MRI检查结果,并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70例女性患者,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5岁,均经临床X线钼靶、超声检查,疑有恶性病变而作MRI检查。在接受MRI检查之后,其中48例接受了手…  相似文献   
5.
结肠直肠癌是我国的常见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质量的变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但是因为目前医疗卫生水平的局限性,住院结肠直肠癌病人大部分为中晚期病人。针对这些病人,一般采用包括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总的有效率徘徊在50%左右。90年代以来,治疗方面的突破,特别是研究发现羟基喜树碱(HCPT)对拓扑异构酶I有特异性抑制作用,使结肠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疗效有了一定的提高。本研究对我院1999年10月~2001年4月收治的手术后中晚期结肠直肠癌病人采用HCPT为主的化疗和5-氟脲嘧啶/亚叶酸(5-FU/CF)治…  相似文献   
6.
腹壁疝手术的目的是修复腹壁缺损并恢复功能,而手术成功的基础是尽量避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腹壁疝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复发、手术部位感染、血清肿、精索并发症、神经并发症、腹腔器官损伤、腹腔内粘连和补片感染等,发生的原因不尽相同。通过建立技术培训制度、构建疝和腹壁外科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疝病病人登记注册制度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有助于减少腹壁疝术后并发症发生,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造口旁疝是一类特殊的切口疝,它主要由结肠造口或者回肠造口部位发展而成的疝.据不同文献报道,造口旁疝在肠造口术后发生率可以达到50%[1-4],目前是肠造口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大部分患者都无需再次手术治疗,约20%~3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指征主要包括肠梗阻、急性疝嵌顿史、巨大的造口疝形成,其他包括非手术治疗的失败,无法维持造口周围的密封导致难以处理的皮炎、持续的疼痛及疝影响到造口护理.造口旁疝的手术疗效、术后复发率均高于其他切口疝,目前仍然是疝病治疗中的难点,疝与腹壁外科医生以及普外科医生都在尝试各种方法预防和治疗造口旁疝,本文将其预防和治疗进展做一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腹股沟疝的质量控制是目前我国疝病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在持续临床质量改进制度的基础上。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的规范化操作,尤其需要外科医师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默契配合。笔者对照现有成熟的腹股沟疝手术七步法,总结手术七步法护理保障流程,可在开放及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中,提供更流畅、更好地手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疝与腹壁外科经过20多年发展,诊断与治疗水平逐渐和国际领先水平同步。如何促进该领域全新里程碑式发展,笔者认为:手术技术的创新优化和操作的规范化;生物材料和其他新型修补材料的不断探索;质量控制制度、登记注册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真实世界研究将保障疝与腹壁外科稳定发展,并促进疝与腹壁外科诊断与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创...  相似文献   
10.
感染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感染率为0.5%~9%,造成如此大的数据差异是因为目前对于腹股沟疝术后感染尚无统一系统的界定,不同的国家、患者人群、手术及恢复环境、手术医师统计产生不同的数据.应用补片的无张力修补术式是否会增加感染率,目前在各国临床试验研究中还无定论.早期典型的感染表现为伤口周围的红肿及硬块,并伴有持续性的疼痛,一旦有脓液流出并能从中应用革兰染色在中性粒细胞中找到细菌则更能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