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1篇
  免费   1037篇
  国内免费   683篇
耳鼻咽喉   164篇
儿科学   68篇
妇产科学   76篇
基础医学   1240篇
口腔科学   154篇
临床医学   1403篇
内科学   1367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550篇
特种医学   4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179篇
综合类   1998篇
现状与发展   11篇
预防医学   712篇
眼科学   314篇
药学   1222篇
  10篇
中国医学   628篇
肿瘤学   106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378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505篇
  2014年   688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820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564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306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7篇
  197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9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3352名18~79岁超重肥胖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为13.9%。不同控制措施构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控制饮食(41.3%)、控制饮食和运动组合措施(33.0%),加强运动措施(24.0%)、采取药物控制措施(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城乡、经济收入、高血压及血脂异常均是超重肥胖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影响因素。女性(OR=1.646,95%CI:1.226~2.210)、≥65岁人群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OR=1.445,95%CI:1.130~1.848)、初中及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相比,初中及高中OR=1.885,95%CI:1.225~2.902;大专及以上OR=1.581,95%CI:1.096~2.281)、城镇(OR=1.948,95%CI:1.579~2.403)、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与低收入相比,中等收入OR=2.276,95%CI:1.716~3.020;高收入OR=2.181,95%CI:1.617~2.941)、高血压(OR=1.500,95%CI:1.153~1.951)、血脂异常(OR=1.568,95%CI:1.096~2.281)均是超重肥胖者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的影响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皇岛市超重肥胖人群采取体重控制措施率较低,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控制措施最有利于超重肥胖人群,应针对不同特征群体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2.
中草药的变态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查、以鱼腥草和丹参及其制剂引起的变态反应为重点,介绍常用中草药诱发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型、处理和预防方法。为临床安全、有效使用中草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在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下建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1mg/次,2次/w;后者不做任何处理。观察两组大鼠的发病情况,并每隔3周两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大鼠第6周开始发病,肺印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沉渣中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及滋养体;对照组大鼠无异常表现,病原学检查阴性。结论 在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下可成功建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4.
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弼凡  钱成明 《华夏医学》2001,14(4):415-416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探讨IL-1β在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滤纸条浸润法采集正常成年人及成年人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GCF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GCF中IL-1β含量变化,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牙周炎治疗组患者龈沟液中IL-1β水平较牙周炎组显著降低(P<0.01),龈沟液中IL-1β水平分别与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呈显著正相关,结论:IL-1β参与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GCF中IL-1β可作为检查牙周病活动情况的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5.
听宫穴针刺及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神经性耳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听宫穴注射昨多卡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方法:对神经性耳鸣80例采用针刺听宫穴得气后注射2%利多卡因1ml。结果:80例中治愈58例、66耳,显效10例、12耳、有效6例、6耳,无效6例、8耳。结论:突聋伴耳鸣及噪声性耳鸣且病程短短者疗效好,外伤性耳鸣及原因不明耳鸣者疗效较差。此法简便易行、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军涛  陈璧  汤朝武 《医学争鸣》2001,22(6):525-527
目的 探讨来自政治家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对三种组织均采用组织块法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H-胸腺嘧啶掺入及^3H-脯氨酸掺入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等情况。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DNA合成代谢及胶原合成量等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后两者之间有一定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应有一定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 将 18只兔经股动脉放血至休克后 ,分成维生素C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失血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对照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无明显改善 ,血浆MDA水平升高。维生素C组以上各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维生素C能改善休克时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 ,因而有明显的抗休克作用。  相似文献   
39.
探讨了慢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以及前列腺素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离体肺动脉在急性低氧时先收缩后舒张。大鼠经慢性低氧 15 d、 30 d后离体肺动脉对急性低氧所致收缩反应 ( Δ TIH)较各自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10 .11± 9.5 6 ) mg、 (14.5 7± 10 .0 2 ) m g Vs (2 7.15± 12 .0 9) mg、 (2 7.86± 13.0 7) mg,P<0 .0 1) ];舒张反应 (-Δ TIH)较各自对照组均明显增强 [(14.18± 5 .14) mg、 (2 6 .35± 11.74) m g Vs (9.39± 7.12 ) mg、 (8.99± 7.32 ) mg]。 2慢性低氧 15 d、 30 d后单位重量肺血管对高钾收缩反应 (ΔTK0 )为 [(10 5 .4± 32 .2 ) m g、 (113.9±2 8.3) m g],分别低于各自对照组 [(132 .7± 30 .3) m g、 (133.1± 34 .2 ) mg]。 3消炎痛可增强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慢性低氧 30 d组增强百分比为 (148.87± 5 7.0 8) % ,明显高于其对照组 (5 9.0 2± 2 4.5 2 ) % ,P<0 .0 1。提示 :慢性低氧降低肺血管反应性可能是由于肺血管平滑肌的收缩性降低以及前列腺素对 HPV的调节作用增强所致。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I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