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00篇
  免费   14152篇
  国内免费   8279篇
耳鼻咽喉   1287篇
儿科学   2413篇
妇产科学   881篇
基础医学   8980篇
口腔科学   2956篇
临床医学   17351篇
内科学   12563篇
皮肤病学   1544篇
神经病学   3534篇
特种医学   56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2820篇
综合类   37571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884篇
眼科学   1919篇
药学   16369篇
  183篇
中国医学   13788篇
肿瘤学   6875篇
  2024年   480篇
  2023年   1711篇
  2022年   4252篇
  2021年   5521篇
  2020年   4740篇
  2019年   2829篇
  2018年   2910篇
  2017年   3906篇
  2016年   3155篇
  2015年   5442篇
  2014年   7149篇
  2013年   8959篇
  2012年   12688篇
  2011年   13454篇
  2010年   12000篇
  2009年   10936篇
  2008年   11311篇
  2007年   10945篇
  2006年   9541篇
  2005年   7562篇
  2004年   5545篇
  2003年   4641篇
  2002年   3718篇
  2001年   3317篇
  2000年   2655篇
  1999年   1063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13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针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细节对其生存质量和并发症的作用予以分析和研究。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将所有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5例,细节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对常规组予以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细节组予以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SF-36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细节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细节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很好,患者的生存质量经过护理后具有很大改善,且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2.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 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相似文献   
43.
The developing CNS is exposed to physiological hypoxia, under which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α (HIFα) is stabilized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gulating neural development.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IFα in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remain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A previous concept proposes that HIFα regulates CNS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by activating the autocrine Wnt/β-catenin signaling in oligodendrocyte progenitor cells (OPCs). Here, by analyzing a battery of genetic mice of both sexes, we presented in vivo evidence supporting an alternative understanding of oligodendroglial HIFα-regulated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At the cellular level, we found that HIFα was required for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by transiently controlling upstream OPC differentiation but not downstream oligodendrocyte maturation and that HIFα dysregulation in OPCs but not oligodendrocytes disturbed normal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HIFα played a minor, if any, role in regulating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in the oligodendroglial lineage or in the C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blocking autocrine Wnt signaling did not affect HIFα-regulated OPC differentiation and myelination. We further identified HIFα–Sox9 regulatory axis as an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in HIFα-regulated OPC differentiation. Our findings support a concept shift in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HIFα-regulated CNS myelination from the previous Wnt-dependent view to a Wnt-independent one and unveil a previously unappreciated HIFα–Sox9 pathway in regulating OPC differentiation.SIGNIFICANCE STATEMENT Promoting disturbed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is a promising option in treating diffuse white matter injury, previously called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a major form of brain injury affecting premature infants. In the developing CNS,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α (HIFα) is a key regulator that adapts neural cells to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 hypoxic cues.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HIFα in oligodendroglial myelination, which is severely disturbed in preterm infants affected with diffuse white matter injury, is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Our findings presented here represent a concept shift in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HIFα-regulated developmental myelination and suggest the potential of intervening with an oligodendroglial HIFα-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to mitigate disturbed myelination in premature white matter injury.  相似文献   
44.
教学查房是床旁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住院医师进行教学查房能够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急诊住院医师的急诊临床思维。近年来由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在不断深入,对急诊住院医师的教学查房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然后在实际的急诊住院医师的教学查房中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查房与日常的临床查房概念混淆、教学查房准备不充分、教学查房目的不明确以及教学查房的互动性不强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查房的质量。因此需要积极探究急诊住院医师的教学查房的有效模式,从而不断提升住院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妊娠妇女不同时期血清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该院产检的正常妊娠妇女180例,根据孕周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每组各60例,另选取60例健康未孕妇女为未孕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33例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早产孕妇22例为早产组,采用速率法分别检测各组孕妇血清LA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未孕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妇女的血清LAP、血清肝胆酸(CG)、碱性磷酸酶(ALP)、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CG、ALP、AFU、LA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中期组和晚期组(P均<0.05);早产组的CG、ALP、AFU、LAP水平显著高于早期组、中期组(P均<0.05),仅CG水平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妊娠妇女的血清LAP水平逐步升高,在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LAP升高更加显著,结合CG、ALP、AFU水平的变化能够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6.
47.
48.
Annals of Hematology - This study assessed treatment patterns and healthcare resource utilization (HRU)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 with insufficient response to immunosuppressive...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PBL与CBL教学法在留学生实验诊断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BL联合案例教学法(CBL)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实验诊断教学,与大班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对照组)相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学习效果。结果试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理论知识的成绩和实习的成绩也是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与CBL教学联合应用于实验诊断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索珠海地区NRXN1NLGN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易感性的关系,为孤独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2016年就诊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123例珠海地区的孤独症患儿和506例健康对照。采用口腔拭子采集口腔上皮细胞以提取DNA,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 platform分型技术对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位点基因型分布在孤独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LGN1基因上的rs9855544与NRXN1基因上的rs11885824存在基因与基因间的交互作用(预测准确率为0.48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0.040)。结论 NRXN1基因上的rs1045881和rs11885824以及NLGN1上的rs9855544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孤独症易感性没有关联,但NLGN1基因上的rs9855544与NRXN1基因上的rs11885824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是孤独症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