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95篇 |
免费 | 891篇 |
国内免费 | 6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篇 |
儿科学 | 84篇 |
妇产科学 | 68篇 |
基础医学 | 855篇 |
口腔科学 | 142篇 |
临床医学 | 1134篇 |
内科学 | 1324篇 |
皮肤病学 | 55篇 |
神经病学 | 414篇 |
特种医学 | 2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854篇 |
综合类 | 1637篇 |
现状与发展 | 3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728篇 |
眼科学 | 151篇 |
药学 | 912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558篇 |
肿瘤学 | 7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359篇 |
2021年 | 465篇 |
2020年 | 353篇 |
2019年 | 285篇 |
2018年 | 305篇 |
2017年 | 255篇 |
2016年 | 245篇 |
2015年 | 370篇 |
2014年 | 494篇 |
2013年 | 458篇 |
2012年 | 644篇 |
2011年 | 686篇 |
2010年 | 461篇 |
2009年 | 351篇 |
2008年 | 428篇 |
2007年 | 448篇 |
2006年 | 445篇 |
2005年 | 441篇 |
2004年 | 344篇 |
2003年 | 356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29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与激素对儿童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临床指标和肠黏膜愈合方面的治疗效果,探讨EN治疗儿童CD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确诊为活动期CD的患儿,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EN组)和激素治疗组(激素组),观察对比CD患儿在0、2、4、6、8、10、12周的各项临床检测指标变化,并通过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对比CD患儿在0、12周时的肠黏膜炎症改变。结果(1)共48例CD患儿入组,EN组25例,激素组23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12周)时,EN组的临床缓解率为80%(20/25),激素组为82.6%(1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EN组的内镜下缓解率为72%(18/25),显著高于激素组的34.8%(8/23)(P〈0.05);EN组的组织学缓解率为60%(15/25),也显著高于激索组的26.1%(6/23)(P〈0.01)。结论EN是治疗儿童活动期CD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诱导黏膜愈合方面较激素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在抗凋亡成分Bcl-2、促凋亡成分Bax和凋亡关键酶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的基因水平,探讨IL-6保护神经元防止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方法:取出生后8d幼鼠的小脑进行颗粒神经元体外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IL-6(40ng/ml),孵育8d后,用NMDA(100μmol/L)刺激小脑颗粒神经元30min,诱导神经元凋亡。用Real-timePCR法检测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在用NMDA刺激后,其表达Bcl-2mRNA显著减少,表达BaxmRNA及caspase-3mRNA明显增加。IL-6本身没有明显影响上述基因的表达。神经元用IL-6预孵育后,再用NMDA刺激,神经元内Bcl-2、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与未用IL-6预处理的神经元比较,表现为Bcl-2上调、Bax和caspase-3下调的变化,这些变化均有显著意义。结论:NMDA可诱导神经元的凋亡,IL-6对NMDA诱导的神经... 相似文献
53.
54.
Shu-Lian Wang Ye-Xiong Li Yong-Wen Song Wei-Hu Wang Jing Jin Yue-Ping Liu Xin-Fan Liu Zi-Hao Yu 《Practical radiation oncology》2012,2(2):106-113
Purpose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postmastectomy chest wall radiotherapy using a single electron beam, and to identify the relev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prognosis.MethodsThe 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postmastectomy radiotherapy from January 2000 to December 200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n = 328). Two hundred seventy-one (82.6%) patients were staged as (tumor-nodes-metastasis [TNM]) T3-4, any N, M0; or T1-2, N2-3, M0, and 57 (17.4%) patients were staged as T1-2, N1, M0. All patients received chest wall radiation with a 6-10 MeV electron beam. In addition, 327 patients (99.7%) received supraclavicular node radiation, 67 (20.4%) axillary radiation, and 35 (10.7%) internal mammary chain (IMC) radiation. Chemotherapy with anthracycline and taxane was given to 323 patients (98.5%).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ormone receptor, 183 (82.8%) received hormone therapy and 8 patients with negative and 3 patients with unknown hormone receptor received hormone therapy.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LRR), distant metastasis (DM),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the differences assessed by log-rank test.Results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78 months (range, 5-123 months) for patients who remained alive. The 5-year LRR, DM,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OS rates were 5.9%, 26.2%, 72.5%, and 83.1%, respectively. LRR occurred in 1 or more sites in 21 patients. The 5-year recurrence rates in the chest wall, supraclavicular node, axilla, and internal mammary chain were 1.9%, 2.3%, 2.9%, and 0%, respectively.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hormone therapy was the only independent favorable prognostic factor for LRR (P = .017). LR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DM and OS. The 5-year DM rate was 82.9% and 22.7% (P < .0001) and the 5-year OS rate was 52.8% and 84.7% (P < .0001) for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LRR. The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y was low, with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atic pneumonitis being 0.3%.Conclusions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be treated with postmastectomy single electron beam radiotherapy with excellent local control and low toxicity.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不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空斑特性,对比研究不同空斑类型H5N1病毒致病性和复制能力差异。方法将不同稀释度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分别接种于MDCK单层细胞,加盖营养琼脂,合适时间染色,观察不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株空斑形成特点,按照DullbeccoR的方法计算病毒PFU数;根据空斑大小进行挑选、纯化、筛选不同类型空斑病毒,测定这些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差异和在MDCK细胞上复制差异。结果野生的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株在空斑形成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一性,空斑大小、形状差异明显:A/Vietnam/1194/2004(H5N1)以大圆形斑为主,夹杂少量小点状斑。A/Beijing/01/03(H5N1)大多数为中等大小空斑,并有少数针尖状斑。野生A/Vietnam/1194/2004经过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两种空斑类型病毒在致病性和复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野生的人源H5N1禽流感病毒株在空斑形成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一性,从野生病毒株中分离、纯化的大小斑病毒在致病性和复制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6.
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比较晚期胃癌姑息性胃切除 (palliativegastrectomy ,PG)与非切除手术 (unresectableoperation ,UO)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探究姑息性胃切除治疗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共有 95例不能根治的晚期胃癌患者施行了手术 ,其中 6 4例行姑息性胃切除 ,31例行姑息性非切除手术 ,比较姑息性胃切除与非切除组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瘤体较大、浸润度为T4 以及TNM分期较晚所占比例在UO组高于PG组 (P <0 0 1) ,腹膜播散、肝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 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G组 1、2年生存率为48 1%、2 3 1% ,UO组 1年生存率为 13 5 % (P <0 0 1)。 结论 对于晚期不能根治的胃癌患者 ,即使存在有腹膜播散、肝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侵犯等 ,姑息性胃切除可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7.
������������19�����η���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1978年以来 19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部 4例 ,胰体尾部 15例。行不同术式的肿瘤切除 13例 ,外引流 1例 ,内引流 2例 ,剖腹探查、肿瘤活检 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囊腺瘤 3例 ,分别随访 6个月、16年和 2 1年仍生存 ;囊腺癌 9例 ,生存时间 <6个月 3例 ,6个月至 2年 4例 ,3年 4个月 1例 ,最长 1例 8年仍生存。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率。该病切除率高 ,预后较好。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8.
59.
TGFβ1和BMP2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TGFβ1和BMP2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骨关节炎(OA)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液烁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直微结构和增殖、分化及其特异性的表达。结果:TGFβ1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3H-TdR的掺入和使其进入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而BMP2则对第5代软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TGFβ1能促进原代软骨细胞的增殖,但不能阻止其增殖能力随传代培养而减弱,而BMP2则显著促进了第5代软骨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和细胞外基质(ECM)、细胞骨架等有关。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