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1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517篇
耳鼻咽喉   121篇
儿科学   67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721篇
口腔科学   116篇
临床医学   1108篇
内科学   1036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288篇
特种医学   4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15篇
综合类   2215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2167篇
眼科学   852篇
药学   595篇
中国医学   340篇
肿瘤学   4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1378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1391篇
  2003年   1183篇
  2002年   783篇
  2001年   580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1年   4篇
  1969年   3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对人胚胎晶体γ_2-晶体蛋白溶液用近紫外线(γmax 365nm)照射,不同时间取样分析。利用巯基(-SH)特异性试剂 DACM[N-(7-甲基氨基-4-甲基-3-邻羟苯烯基)-马来酰亚胺],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光照射后的γ_2-晶体蛋白及其聚合物的游离巯基,同时检测照射后的蛋白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光散射强度、色氨酸荧光发射光谱,以及丙烯酰胺对色氨酸荧光的猝灭效应。结果显示: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经紫外线照射,使其游离-SH 减少,蛋白聚合和分解,蛋白溶液的光散射增强,其二聚体不含游离-SH,γ_2-晶体蛋白的色氨酸荧光减少,这些变化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更明显;而对丙烯酰胺对蛋白分子中的色氨酸荧光猝灭效应影响不大。说明人胚胎γ_2-晶体蛋白通过光氧化,损伤及含游离-SH 的氨基酸残基、色氨酸残基,光氧化促使蛋白聚合和分解.提出通过进一步定量分析,可能在较深层次揭示紫外光氧化损伤含-SH 氨基酸、色氨酸残基,进而影响整个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差异。眼科学报 1993;9:85-89。  相似文献   
42.
运用二元碱氮置换吸附红外光谱法、分子筛孔径分布测定技术、XPS技术,考察了丝光沸石表面酸性与孔结构的相互关系、钯在丝光沸石上分布情况和价态及其与沸石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丝光沸石脱铝程度的增加,表面出现大量不规整晶格,存在较多的次级孔道。强质子酸中心主要分布在它的“外表面”。钯在其表面富集,并与“外表面”上的质子酸中心协同作用,促进了轻质烷烃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4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期间的心电变化特征。方法  46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为成功再灌注的AMI,其中 2 4例接受溶栓治疗和 2 2例接受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 ,于发病的 6小时内以动态心电图技术持续2 4小时监测心电图变化 ,并与 1 5例无灌注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再灌注发生后 ,相应导联ST段迅速下降 ,约 2小时达较低水平 ;同时 ,T波正向振幅进行性降低 ,距再灌注 0~ 2 2 (2 7± 4 5)小时呈现T波倒置并逐渐加深。②再灌注后的 1小时内 ,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增加 ,6~ 8小时后显著减少。结论 AMI早期再灌注发生后呈现特征性心电变化 ,及时识别这些特征将有助于临床评估再灌注状态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44.
NaFeEDTA预防大鼠铅中毒的研究及其对锌、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FeEDTA)在预防大鼠铅中毒及减低铅毒性中的作用 ,同时研究其对锌、铜二元素的影响 ,采用随机分组的动物实验设计方法 ,将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和高、中、低NaFeEDTA组 ,共 6组 ,除空白对照组外 ,对其余各组大鼠进行持续性染铅 ,而且除模型对照组外的 4个染铅组分别同时给予二巯基丁二酸 (DMSA)、高、中、低浓度的NaFeEDTA溶液。 5周后实验结束 ,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三个NaFeEDTA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同时其血铅、脑铅、肝脏铅、肾脏铅及胫骨铅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 ,而且它们的肝脏铅、肾脏铅和胫骨铅含量与每日每只大鼠铁补充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432、- 0 61 34和 - 0 3878;除中、高浓度NaFeEDTA组的脑锌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以及低浓度NaFeEDTA组的肾脏铜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外 ,其余各NaFeEDTA组的脏器锌、铜含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NaFeEDTA可有效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含量 ,能够预防大鼠铅中毒 ,减低铅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同时对体内锌、铜含量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45.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对20例(3.5-73岁)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10例(13-67岁)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1例(55%),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5例;而对照组仅发现1例(10%)DSD,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平均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成及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6.
热休克蛋白70-2基因在大鼠隐睾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Hsp70 2基因表达在大鼠隐睾生精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2 2日龄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复制单侧隐睾模型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sp70 2和cdc2 基因在大鼠隐睾侧和对侧睾丸组织中的表达 ;运用生物素 dUTP 酶标亲和素测定法检测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结果 :术后第 7d ,与对侧睾丸相比 ,隐睾侧Hsp70 2表达下降显著 (P <0 .0 1) ,cdc2 表达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生精细胞凋亡显著性增加 (P <0 .0 1)。术后第 14d ,隐睾侧生精细胞少见 ,Hsp70 2和cdc2 表达呈阴性。结论 :隐睾可以引起生精细胞发育停止和凋亡增加 ,这可能与Hsp70 2表达下降或不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7.
本文建立了用于甘氨酸茶碱钠中茶碱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将样品溶于0.1mo1/L氢氧化钠溶液中,在274nm波长处测其吸收度,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2%.与药典方法比较,F.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本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48.
目的总结近20年来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并发左肝胆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原发性肝胆管结石1018例,年龄27~72岁,其中孤立性左肝胆管结石133例,手术治疗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各肝管狭窄并发率,术前各项检查确诊率,手术治疗方式,再狭窄率.结果左肝管狭窄的发生率为598%,左外肝管和左内肝管分别为840%和848%,均以重度狭窄为主.狭窄切开整形后高位胆肠吻合术是处理左肝管狭窄的常用手术方式(522%),远期再狭窄率为171%;左半肝切除术施实率为194%,再狭窄率为00%;狭窄整形术和狭窄扩张术的施实率分别为90%和194%,再狭窄率分别为500%和923%.左外肝管狭窄通常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术(787%),而左内肝管狭窄的处理则通常采用非左半肝切除术(848%).左内肝管狭窄的术前/后影像学确诊率明显低于左肝管和左外肝管,平均确诊率依次259%,933%和879%.结论二级肝管狭窄是孤立性左肝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肝叶或肝段切除术是其首选治疗原则.过多依赖非肝叶/段切除术和不适当的肝段切除术是遗留狭窄和远期疗效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tudy in which 70 elderly patients were assessed for risk factors in their medication regimen They were separated into three study groups, including two levels of teaching intervention focused on the home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a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utilizing a follow-up telephone call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risk-related behaviours such as verbalization of the regimen, congruence between instructions and usage of medications, and taking of medicines not currently prescribed or over-the-counter  相似文献   
50.
挫伤性屈光不正的眼超声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莉  任德敏 《眼科研究》1995,13(4):256-257
对112例挫伤性屈光不正患者进行了超声生物学检测。结果提示,挫伤性近视患者眼球解剖结构存在两大变,即晶体前移和厚度增加,超声前房深度、晶本厚度在伤后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并对挫伤屈光不正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