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03篇
  免费   11577篇
  国内免费   9214篇
耳鼻咽喉   966篇
儿科学   1154篇
妇产科学   1315篇
基础医学   13960篇
口腔科学   2118篇
临床医学   16509篇
内科学   16660篇
皮肤病学   1066篇
神经病学   6646篇
特种医学   4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2篇
外科学   10690篇
综合类   19993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18篇
预防医学   7641篇
眼科学   3747篇
药学   12220篇
  115篇
中国医学   7477篇
肿瘤学   10026篇
  2024年   280篇
  2023年   1714篇
  2022年   4289篇
  2021年   6488篇
  2020年   4940篇
  2019年   4135篇
  2018年   4407篇
  2017年   3865篇
  2016年   3737篇
  2015年   5541篇
  2014年   6902篇
  2013年   5991篇
  2012年   8750篇
  2011年   9926篇
  2010年   6013篇
  2009年   4757篇
  2008年   6113篇
  2007年   5953篇
  2006年   6024篇
  2005年   6060篇
  2004年   3714篇
  2003年   3591篇
  2002年   3020篇
  2001年   2588篇
  2000年   2627篇
  1999年   2729篇
  1998年   1818篇
  1997年   1704篇
  1996年   1356篇
  1995年   1293篇
  1994年   1083篇
  1993年   703篇
  1992年   798篇
  1991年   692篇
  1990年   600篇
  1989年   553篇
  1988年   477篇
  1987年   379篇
  1986年   303篇
  1985年   238篇
  1984年   109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36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赵胜楠  侯鹏 《中国药事》2020,34(7):759-765
异常毒性最初是一种确保复杂成分制剂生产工艺一致性及安全性的辅助检测手段,后来成为针对外源性毒性污染物的通用安全性检测项,曾在世界范围内被各国药典收载。由于该检测与药品质量、安全性之间的关联性受到质疑,各国药典逐渐在各论及通则中删除该检测项,目前仅《中国药典》保留异常毒性。由于该检测存在设定限值难以统一、给药体积及给药剂量不合理、结果易受干扰且缺乏明确的判定标准等试验原理及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其试验结果没有实际参考意义。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国际监管机构及卫生组织对异常毒性有了更为科学的认知,并已逐渐形成统一的监管共识:严格的生产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质量检测手段,比异常毒性检测更为重要;异常毒性检测结果或与产品质量及污染不具相关性;在异常毒性检查中使用大量动物不符合动物福利和“3R”原则。本文从科学角度试论异常毒性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并总结异常毒性修订的科学原则,希望能为我国监管机构、制药行业修订异常毒性相关内容提供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3.
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记忆功能及脑内突触囊泡蛋白(synaptic vesicular protein,SYN)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 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每组各30只。线拴法制作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电针组取“百会”“水沟”“内关”“三阴交”穴位,应用“醒脑开窍”法进行电针,每天电针30 min,连续电针6 d休1 d,7 d为一个疗程,首次电针干预在造模成功24 h后进行。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进行电针干预。大鼠分别按7、14、21 d 3个亚组进行运动及记忆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脑内SYN的蛋白表达。结果 电针组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进入隐藏区潜伏期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电针组脑梗死率较模型组显著缩小(P<0.01),SYN的蛋白表达电针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1)。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梗死灶,SYN表达最弱。结论 电针干预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脑内SYN的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记忆及运动等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4.
25.
26.
27.
目的 探讨剂量组学在预测肺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应用潜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行根治性放疗的31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剂量文件、定位及随访CT图像,根据临床资料及影像学随访资料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分级,提取全肺的剂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应用1000次自助抽样法(bootstrap)的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嵌套逻辑回归(LASSO‐LR)及1000次bootstrap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向后法筛选与放射性肺炎相关的剂量组学特征,随机按照7∶3划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逻辑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及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提取120个剂量组学特征,经LASSO‐LR降维筛选得到12个特征进入“特征池”,再经过AIC向后法筛选,最终筛选出6个剂量组学特征进行模型构建,训练集AUC为0.77(95%CI为0.65~0.87),独立验证集AUC为0.72(95%CI为0.64~0.81)。结论 利用剂量组学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力,但仍需继续纳入多中心数据及前瞻性数据进一步挖掘剂量组学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8.
29.
The serrated pathway (SP) can be viewed as two parallel, but partially overlapping, arrays of colorectal precursor lesions, and their respective endpoint carcinomas, that are distinct from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APC‐pathway).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at the outset on the clinical impact, pathological features, molecular genetics and biological behaviours of the various SP cancers. Then we summariz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classification and molecular profiles of the two main precursor lesions that anchor the respective pathways: (i)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 (SSA/P), also called sessile serrated lesion (SSL), and (ii) 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 Activating mutations of the RAS–RAF–MAPK pathway initiate and sustain the lesions of the SP, and CpG island methylation of the promoter regions of tumour suppressor and DNA repair genes play the major role in their neoplastic progression. The SP includes microsatellite stable (MSS) carcinomas that are among the most biologically aggressive colorectal carcinomas (CRC), and also accounts for the great preponderance of sporadic hypermutated, mismatch repair (MMR)‐deficient or 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 CRC. The identification, removal and appropriate classification of at‐risk SP precursors and surveillance of individuals who harbour these lesions present a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CRC prevention and mortality reduction.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扶正消瘤颗粒对原发性肝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6例,按1∶1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VEGF、HIF-1α水平的变化及对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的影响。结果 (1)在性别、年龄、合并乙型肝炎、Child-Pugh分级、AFP值、临床分期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肝癌患者在治疗各时间节点的VEGF和HIF-1α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 = 0.829,P < 0.001)。(3)VEGF浓度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3月降至术前水平(P > 0.05),HIF-1α在TACE后3月仍高于术前(P < 0.05)。(4)扶正消瘤颗粒可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5)扶正消瘤颗粒可减少TACE序贯RFA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P < 0.05)。(6)血清中VEGF水平与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P > 0.05,r = 0.251),HIF-1α水平与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性(P < 0.05,r = 0.450)。结论 扶正消瘤颗粒可明显改善TACE序贯RFA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HIF-1α水平,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