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480篇
  免费   34825篇
  国内免费   26017篇
耳鼻咽喉   2844篇
儿科学   4896篇
妇产科学   4196篇
基础医学   41054篇
口腔科学   6128篇
临床医学   52876篇
内科学   50696篇
皮肤病学   4142篇
神经病学   18170篇
特种医学   137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4篇
外科学   33093篇
综合类   69959篇
现状与发展   86篇
一般理论   31篇
预防医学   27570篇
眼科学   10681篇
药学   40686篇
  432篇
中国医学   24373篇
肿瘤学   29400篇
  2024年   1273篇
  2023年   5461篇
  2022年   14409篇
  2021年   18270篇
  2020年   14410篇
  2019年   11690篇
  2018年   12169篇
  2017年   11673篇
  2016年   10780篇
  2015年   16834篇
  2014年   20950篇
  2013年   19060篇
  2012年   28367篇
  2011年   31889篇
  2010年   21506篇
  2009年   17510篇
  2008年   21404篇
  2007年   21117篇
  2006年   20144篇
  2005年   19235篇
  2004年   12703篇
  2003年   12229篇
  2002年   10005篇
  2001年   8534篇
  2000年   8320篇
  1999年   8393篇
  1998年   5300篇
  1997年   5093篇
  1996年   3958篇
  1995年   3713篇
  1994年   3134篇
  1993年   2026篇
  1992年   2426篇
  1991年   2126篇
  1990年   1792篇
  1989年   1556篇
  1988年   1283篇
  1987年   1183篇
  1986年   955篇
  1985年   676篇
  1984年   369篇
  1983年   271篇
  1982年   142篇
  1981年   169篇
  1980年   115篇
  1979年   154篇
  1978年   73篇
  1977年   53篇
  1974年   42篇
  1972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外科手术,特别是出血量较大的急诊手术、术中出血较多的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颅脑外科手术等用血量大,一直是医疗中棘手的问题,而随着人们对输血所带来并发症的重视,以及近年来血源不足及合理输血、血液保护等,使得自体输血成为主流。本文就自体输血在临床应用,特别是大出血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2.
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11C-乙酸盐PET显像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18F-脱氧葡萄糖(FDG)肾肿瘤显像的关系。方法29例疑肾肿瘤患者行^11C-乙酸盐PET早期及延迟显像,其中22例1周内行^18F—FDG PET显像。所有患者均有手术病理检查或CT、随访结果。患者静脉注射^11C-乙酸盐后即刻采集肾脏部位早期图像,以反映肾皮质血流灌注;10min后采集延迟图像,以反映^11C-乙酸盐在肾皮质内的代谢。观察^11C-乙酸盐在人体内的分布,并比较^11C-乙酸盐与^18F—FDG肾肿瘤显像的阳性率及其与病理类型、分级的关系。结果^11C-乙酸盐在人体内以胰腺摄取最高,并可能经胰液分泌人肠道。肾皮质对^11C-乙酸盐摄取随时间而变化,延迟相大部分原发肾皮质肿瘤(13例中分级Ⅰ~Ⅱ为12例)对^11C-乙酸盐摄取高于正常肾皮质,阳性率为76.9%(10/13例);而^18F—FDG显像仅为30.8%(4/13例)。6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1C-乙酸盐显像阳性仅2例;其中5例行^18F—FDG显像,均阳性。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1C-乙酸盐早期及延迟显像均清晰显示,2例输尿管炎症对^11C-乙酸盐无摄取。结论^11C-乙酸盐PET显像对恶性程度较低的肾皮质肿瘤显像阳性率较高,可弥补^18F—FDG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研究天文潮汐对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影响。方法 分析 118例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在各潮汐期的分布。结果 在强天文潮汐期内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显著多于其余时期 ,而且在朔、望期发生的人数多于上、下弦期。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天文潮汐的变化规律 ,教育心脏病患者在强天文潮汐期内要保持情绪稳定 ,必要时在强天文潮汐期内可给予心脏病患者适量的镇静剂和安眠药。  相似文献   
144.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igh-frequency (100 Hz) repetitive condition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S, 10 min) on human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to evaluate if short-term cortical plasticity could be induced. METHODS: Painful electrical stimulations were applied to thumb (D1) and little finger (D5) fingertips, respectively. The 124-channel EEG was recorded from 10 healthy male volunteers. Peak stages around 34, 45, 212, 331 ms were analyzed with focal maximum amplitude (FA) and area magnitude (AM) of scalp field potential, topography, and equivalent current dipole source localisation, comparing before and after two-level CES (high- vs. low-level) applied to the He-Gu acupoint. RESULTS: After a high-level CES, the positive FA and AM of the current efflux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at the early phase 34 ms,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45 ms in D1 SEPs. The negative FA and AM of the current influx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late phase 350 ms of the D5 SEPs. Only 36 ms, the z-axis position of dipole was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x: -15.9 mm, y: 29.6 mm, z: 43.9 mm) to (x: -12.9 mm, y: 29.4mm, z: 51.5mm) for the D5 SEPs. CONCLUSIONS: The high-level CE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the subsequent cortical activation (45 ms peak for D1 stimulation). Both low- and high-level C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late activities (226, 350 ms) in D5 stimulation. This may be explained by pain sensation change at the level of subcortical cingulate cortex induced by the site-dependent post-effect of CES.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showed cortical plasticity induced by conditioning somatosensory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45.
土壤环境基因组技术及其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微生物最重要的生境,土壤微生物具有极大的多样性。然而传统培养技术只能得到约1%的微生物纯培养,其余都是未被纯培养微生物。利用土壤环境基因组技术,可以把未被纯培养微生物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中并在宿主中进行表达,获得比已培养微生物丰富的代谢产物多样性,这为我们发现新颖结构先导化合物以及新药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介绍应用环境基因组技术构建土壤DNA文库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ICU危重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死亡率,评价中医辨证在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纳入研究的85例ICU危重症患者于入ICU及出ICU时分别进行中医辨证,分为阳类证和阴类证两型,对所有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两型病人在进入ICU及出ICU时的APACHEⅡ分值,并与死亡率比较。结果:初始为阴类证的患者在入ICU及出ICU时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初始为阳类证的患者(P=0.0001及F〈0.05),死亡率亦显著高于阳类证患者(P=0.0369):治疗后由阳类证转为阴类证患者APACHEⅡ评分较维持阳类证者增高(P=0.0161),而阴类证转为阳类证的患者APACHEⅡ分值较维持阴类证者减低(P=0.0424)。结论:中医证型对危重症的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阴类证患者的预后较阳类证患者差,证型转换可能引起预后改变。  相似文献   
148.
是吃炸薯条,还是来一个菠萝派?这个周末如何打发?在家睡个懒觉一定很惬意,但去登山也不错。唉,每每面临选择我们都会左顾右盼、瞻前顾后.不知何去何从……[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9.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我院对3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采用英国DIOMED公司半导体激光仪,激光功率15W,每个激光脉冲持续1s,间隔1s,照射能量800~1200J。VA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60min,平均30min。32例出现“疼痛复制效应”。3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1个月,32例有效(术后VAS评分改善≥3分18例,≥分14例),4例无效,有效率88.9%(32/36)。结论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150.
本文报告了暗纹节菱孢[Arthinium phaeospemum(Corda)Ellis]所致皮肤真菌病的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观察。HE、PAS、镀银染色(Szatri)法及铅铀染色,对皮损的组织病理改变,进行了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光镜下发现暗纹节菱孢引起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广泛性病理浸润,由多种细胞构成的肉芽肿,尤其对皮肤附属器严重破坏。在病理浸润中可见球形、卵圆形、菱形及晶体形,玫瑰红色、棕色及褐色孢子。透射电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胞浆内吞噬多数界线清楚的圆形小体,空泡内也有相同的小体,胞浆空泡甚多,胞核完整。同时见到破坏的溶酶体。病理浸润内形态各异的孢子及不同颜色,是孢子生长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