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3篇
  免费   1168篇
  国内免费   1563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258篇
妇产科学   173篇
基础医学   2094篇
口腔科学   655篇
临床医学   4002篇
内科学   2525篇
皮肤病学   216篇
神经病学   454篇
特种医学   1382篇
外科学   1313篇
综合类   5752篇
预防医学   5200篇
眼科学   1116篇
药学   3334篇
  2篇
中国医学   1747篇
肿瘤学   135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3608篇
  2010年   2273篇
  2009年   1204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1522篇
  2004年   5528篇
  2003年   4711篇
  2002年   3311篇
  2001年   1970篇
  2000年   1028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卧位。术前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 Gy,未行放疗者为140~160 Gy。治疗PTV为CTV外加1 cm。粒子活度18.5~25.9MBq(0.5~0.7mCi)。植入粒子33~137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术后1周3例患者加三维适形放疗,2~3 Gy/次,总剂量45~50 Gy。每3个月复查1次CT。结果随访3~28个月。术后平均7 d疼痛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2/15,部分缓解2/15,无变化1/15,总有效率为9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7%。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50%。4例全身合并全身转移,2例8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与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 5 31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性卵巢肿瘤 4 35例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 19例 ,占 4 37% ;恶性卵巢肿瘤 96例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 11例 ,占 11 5 %。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恶性肿瘤家族史者发病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993.
中国针灸标准基本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建设规划纲要>精神,针灸标准化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针对我国现阶段针灸学科发展状况建立健全针灸标准体系.针灸标准体系分为以标准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和以标准实施为目的的推行体系(见图1).针灸标准基本体系包括:针灸基础标准、针灸技术标准、针灸器具标准、针灸管理标准;针灸标准推行体系包括管理体系、运行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推广体系、服务保障体系.针灸标准基本体系的建立是以针灸学科理论体系为纲,以实际运用发展为目,围绕着继承与创新,充分体现出针灸学科特色.在具体标准研制中要本着从实际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94.
肾衰泻浊汤对慢性肾衰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肾衰泻浊汤对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 5 0只由腺嘌呤诱导慢性肾衰的大鼠模型分为 5组 ,4个治疗组予以肾衰泻浊汤防治 ,分析对比各组大鼠血THP浓度、尿NAG排泄量及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 ,评定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大鼠血THP浓度明显提高 ,尿NAG排泄量及肾组织PCNA阳性细胞数目明显降低 (P <0 .0 5 ) ,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有所改善。且血THP与Scr ,BUN呈显著负相关 ,尿NAG与SC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肾衰泻浊汤防治慢性肾衰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细胞增殖、减轻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95.
针刺在减肥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目的 为了提高减肥的疗效,观察针刺在减肥中的作用。方法 将121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分6个组,以体重下降及腰围减少为指标,观察针刺、控制饮食、运动在减肥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针刺能明显提高减肥疗效,并且97.8%不反弹。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TA-SLN),并考察其性质及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方法 以乳化蒸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建立测定纳米粒和肠回流液中丹参酮ⅡA的HPLC。结果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9.7nm,Zeta电位为-31.6mV,载药量为3.8%,包封率为87.7%。肠吸收实验表明,随给药剂量的增加,TA-SLN吸收速率常数Ka呈下降趋势,吸收半衰期t1/2延长,TA-SLN的大鼠小肠吸收优于丹参酮ⅡA溶液。结论TA-SLN能够促进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其转运机制可能为主动转运或促进扩散。  相似文献   
997.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对 10 0例患者在适当饮食控制的基础上 ,电针脾俞、肾俞、肺俞、胃脘下俞、足三里、内关、三阴交、合谷、血海 ,并辨证加减。结果 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值下降 ,与治疗前比 ,P<0 .0 5 ,有显著差异 ;症状明显者由治疗前的 85 %下降到治疗后的 4 %。结论 针刺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98.
骨碎补提取液对体外分离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研究骨碎补对体外分离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出破骨细胞 ,与牛骨磨片共同培养 ,通过 Leica图像分析仪观察破骨细胞所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与面积 ,反映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情况。结果用 SPSS软件包分析。结果 :与空白血清组相比 ,2 0 %骨碎补提取液使骨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数和面积从 ( 2 8.0 5± 2 .75 )个 /片和 ( 1 2 3 9.45± 5 2 3 .2 1 ) μm2减少到 ( 1 3 .2 0± 1 .2 6)个 /片和 ( 683 .1 7± 3 41 .3 8) μm2 ,空白血清组与 2 0 %骨碎补血清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1 ) ,而 1 0 %低浓度骨碎补提取液对破骨细胞在骨磨片上形成的吸收陷窝数和面积从 ( 2 8.0 5± 2 .75 )个 /片和 ( 1 2 3 9.45± 5 2 3 .2 1 )μm2 减少到 ( 2 4.1 5±1 .1 2 )个 /片和 ( 82 3 .5 2± 5 2 7.1 8) μm2 ,二者比较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骨碎补提取液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有抑制作用 ,但与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毛叶香茶菜中的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河南产毛叶香茶菜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和波谱分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20个二萜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3为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结构分别为7β,15β,16β—三羟基—6β,17β—二乙酰氧基—7α,20-环氧—对映—贝壳衫烷(1)、16(S)—6β,11α,17β—三羟基-6,20-环氧—1α,7β—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5酮(2)和6α,11α—二海基—1α—乙酰氧基—7,20内酯—6,7—断裂—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3),依次命名为毛叶香茶菜丙素、丁素和戊素;化合物4和5为—对新化合物,其结构为3α,15α,1β6,17β,18β—五羟基。对映—松香—7(8)—烯的丙酮化物,其丙酮化缩合部分互为对映体,分别命名为毛叶香茶菜庚素(4)和辛素(5)。  相似文献   
1000.
44 cats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pinal cords of 40 animals were injuredat about L_1 level by using Allen's method (400g/cm)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A)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n=20) and B) control group(n=20). 2 weeks after spinalcord injury, 80% of anima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rvival and 45% of anima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urvival.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p<0. 05).The motor evoked potential was recorded two week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latency of theshort latency peak was 15. 61±4. 98 mS and the amplitude was 10. 61 0. 59 mV in the treatmentgroup; and 21. 7±5. 02 mS and 0. 56±0. 32 mV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latency and amplitude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 05, P<0. 05). The Anti-NF-H (neuro-filament) was determined at 2 and 4 weeks respectivel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more NF-Hpositive labeling fibers were fou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1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