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28篇
  免费   1832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耳鼻咽喉   187篇
儿科学   276篇
妇产科学   241篇
基础医学   2211篇
口腔科学   386篇
临床医学   2524篇
内科学   2888篇
皮肤病学   228篇
神经病学   971篇
特种医学   6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93篇
综合类   341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1544篇
眼科学   503篇
药学   1842篇
  23篇
中国医学   1264篇
肿瘤学   1512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21篇
  2022年   824篇
  2021年   1004篇
  2020年   738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657篇
  2017年   559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772篇
  2014年   875篇
  2013年   975篇
  2012年   1418篇
  2011年   1481篇
  2010年   1059篇
  2009年   921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1153篇
  2006年   1129篇
  2005年   977篇
  2004年   762篇
  2003年   749篇
  2002年   657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515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132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1篇
  1977年   16篇
  1973年   11篇
  1972年   10篇
  197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 a human commensal that can also cause a broad spectrum of clinical diseas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disease are myriad and dynamic and include pathogen virulenc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host susceptibility. Additionally,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imed at the environmental niches of S. aureus and therapeutic advances continue to impact up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s. This review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staphylococcal colonization, virulence, host susceptibility, and therapeutics. Over the past decade key developments have arisen. First, rates of nosocomial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MRSA) infec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declined in many countries. Second, we have made great strid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S. aureus in general and community-associated MRSA in particular. Third, host risk factors for invasive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s, such as advancing age, increasing numbers of invasive medical interventions, and a growing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lthcare contact, remain dynamic. Finally, several new antimicrobial agents active against MRSA have become available for clinical use. Humans and S. aureus co-exist, and the dynamic interface between host, pathogen, and our attempts to influence these interactions will continue to rapidly change. Althoug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past decade, we are likely to face further surprises such as the recent waves of community-associated MRSA.  相似文献   
99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染色体异位及bcl-2基因扩增在其分类及临床分期、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先对60例DLBCL的标本进行显微切割,获取相对比较纯的肿瘤组织,再使用细胞核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组织微阵列上同步观测CD20、CD10、bcl-6、MUM1的表达,进行生发中心样(GCB)和非生发中心样(non-GCB)分类;通过病例分析得出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期的信息,并统计分析以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例DLBCL中,10例bcl-2/IgH阳性,18例bcl-2基因扩增;GCB29例(48.3%),non-GCB31例(51.7%)。经FISH检测t(14;18)阳性10例中,GCB8例,non-GCB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t(14;18)阳性及bcl-2基因扩增的病例bcl-2表达均增高。在36例正规CHOP治疗的病例中,bcl-2扩增13例,无扩增23例,bcl-2扩增的13例之治疗结果显效、部分有效、无效率分别为3例(23.1%)、4例(30.8%)和6例(46.2%);临床分期情况为Ⅰ-Ⅱ期1例(7.7%),Ⅲ-Ⅳ期12例(92.3%),这两项指标与bcl-2不扩增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46)。结论t(14;18)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均是引起DLBCL之bcl-2蛋白表达的原因,bd-2阳性者与预后有关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是由于引起其阳性表达的原因不同所致;bcl-2基因扩增与治疗效果较差及临床分期较晚有关;FISH检测t(14;18)染色体易位可用于DLBCL的分类。  相似文献   
993.
Hu Z  Liu S  Wei Y  Tong E  Cao F  Guan W 《Neuroscience letters》2007,429(2-3):81-86
Oxidized glutathione C(60) derivativ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in our research. As a novel derivative of C(60), the glutathione C(60) derivative is soluble in dimethylsulfoxide, dimethylformamide and dimethylacetamide. Rat pheochromocytoma (PC12) cells are treated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nd underwent cytotoxicity; apoptotic death i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PI/Hoechst 33342 staining and glutathione assa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lutathione C(60) derivative has the potential to prevent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cell death without evident toxicity.  相似文献   
994.
汉族人群血小板同种抗原HPA-3、HPA-9w多态性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汉族人群血小板同地区种抗原HPA-3、HPA-9w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PCR-SSP)技术对1000名来自不同省份汉族无关献血者进行HPA-3、HPA-9w抗原基因分型。结果在调查的1000名汉族人群中HPA-3a、HPA-3b基因频率分别为0.5935和0.4065,HPA-9全为a/a纯合子。经χ2检测,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不同地区汉族人群之间比较,广东省与陕西、黑龙江、浙江、云南、江苏5省的HPA-3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省份之间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国汉族人群与越南人、澳大利亚人HPA-3的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随机输血中供受者HPA-3抗原不配合比例达0.3661,这为研究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开展血小板同型输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制备AsiaI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AsiaI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SDS-PAGE电泳、间接ELISA以及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Asia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88、5E1、5E2,其分泌的mAb为IgG1(188)和IgG2a(5E1、5E2)亚类,他们均能特异性的识别VP1重组蛋白和AsiaI型全病毒,其腹水效价在1:10^5~1:10^6。微量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mAb能很好地识别灭活的FMDV,中和效价达1:1024以上。交叉试验表明该mAb具有高度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反应,证明所获得的mAb均完全针对AsiaI FMDV抗原决定簇。结论:在口蹄疫病毒mAb的研究中,VP1重组蛋白有望代替活病毒来制备mAb。AsiaI口蹄疫病毒VP1 m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口蹄疫的检测方法和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采用胰岛素治疗(INS)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等不同治疗方式对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推断新发T2DM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2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OHA组)。OHA组首选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或二者合用,疗效欠佳时增加噻唑烷二酮类,一般为2药或3药合用。两组治疗期均为3个月。每组根据血糖调整剂量,目标为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2 h血糖(2hPG)<8.0mmol/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及餐后2h C肽(FCP、2h CP)水平的变化;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BG-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用治疗后CP、Homaβ、HomaIR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 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INS组患者FINS、FCP、2h CP、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OH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INS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OHA组仅略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新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与OHA相比,INS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合成hTIMP-1的全长cDNA,克隆到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的穿梭质粒pAdTraek—CMV上,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受体菌中进行同源重组,成功构建含hTIMP-1全长e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经293细胞的包装、扩增,生成含hTIM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IMP-1并实现体外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肝癌浸润和转移机理以及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基于DICOM的医学影像设备接口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是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是有关医学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数据编码及通讯的国际标准,支持DICOM标准是医学影像设备并入PACS网络的必要条件。为使目前尚不符合DICOM标准的影像设备有效并入PACS系统,必须为其添加DICOM接口。我们介绍了DICOM信息模型并实现了接口的软件系统,重点介绍了应用VisualC 编程实现DICOM服务中的C-STORE和DCM文件的读写功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桑色素(morin)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刀豆蛋白A(ConA)刺激培养的淋巴结来源的小鼠淋巴细胞,再以不同终浓度的morin与T细胞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早期T细胞活化的标志CD69分子的表达,以羧基荧光素双醋酸盐琥珀酰脂(CFDA-SE)染色检测T细胞的增殖;以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T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小鼠T细胞培养6 h后,未经ConA刺激的对照组中CD69 T的细胞比率为(2.97±0.12)%,经ConA刺激的CD69 T细胞的比率明显增高,达到(72.52±0.66)%,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明显(P<0.01)。终浓度为25、50、100μmol/L的morin均下调CD69 T细胞的比率,其中,100μmol/L的morin抑制作用最强,为(48.95±0.81)%,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FDA-SE染色分析显示,ConA组培养48 h和72 h的T细胞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1.58±0.04)和(1.95±0.02),各浓度的morin对ConA刺激的T细胞增殖,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以100μmol/L的morin抑制作用最明显。培养48 h的ConA组T细胞的PI为(1.02±0.02)、培养72 h的ConA组T细胞的PI为(1.03±0.01),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I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的结果表明,ConA组处于S期的T细胞的比率为(27.05±0.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比率(5.10±0.07)%。morin组中S期的细胞比率较高。结论:Morin可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T细胞活化及增殖;其对增殖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S期的细胞的阻滞。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检测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甲状腺轴激素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后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方法: 92例131I治疗的Graves'病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不同时期甲状腺激素水平(FT3,FT4,TSH,TGA,TMA)变化,统计分析测量结果.结果: FT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80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均升高,6个月和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T4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明显下降(P<0.01);TSH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升高最明显,12个月又略低于正常对照组.131I治疗前患者血清TGA、TMA阳性率分别38.0%和32.6%,与治疗后阳性率比较,3个月后下降,6个月后升高最明显,12个月后再度下降.结论:动态观察131I治疗前后 Graves'病患者血清FT3,FT4,TSH,TGA,TMA水平变化,对判断疾病疗效,监测机体免疫反应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