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571篇 |
免费 | 42515篇 |
国内免费 | 258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05篇 |
儿科学 | 6642篇 |
妇产科学 | 3264篇 |
基础医学 | 38457篇 |
口腔科学 | 8483篇 |
临床医学 | 51848篇 |
内科学 | 43929篇 |
皮肤病学 | 4930篇 |
神经病学 | 13225篇 |
特种医学 | 1717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5篇 |
外科学 | 38290篇 |
综合类 | 106800篇 |
现状与发展 | 99篇 |
一般理论 | 12篇 |
预防医学 | 45454篇 |
眼科学 | 6731篇 |
药学 | 53058篇 |
628篇 | |
中国医学 | 39397篇 |
肿瘤学 | 242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46篇 |
2023年 | 6126篇 |
2022年 | 15401篇 |
2021年 | 19253篇 |
2020年 | 15735篇 |
2019年 | 10395篇 |
2018年 | 11062篇 |
2017年 | 12871篇 |
2016年 | 10760篇 |
2015年 | 18088篇 |
2014年 | 22694篇 |
2013年 | 26848篇 |
2012年 | 38243篇 |
2011年 | 40462篇 |
2010年 | 34244篇 |
2009年 | 30100篇 |
2008年 | 31934篇 |
2007年 | 30825篇 |
2006年 | 27341篇 |
2005年 | 22186篇 |
2004年 | 15853篇 |
2003年 | 13561篇 |
2002年 | 10625篇 |
2001年 | 9556篇 |
2000年 | 7430篇 |
1999年 | 4244篇 |
1998年 | 1967篇 |
1997年 | 2052篇 |
1996年 | 1527篇 |
1995年 | 1399篇 |
1994年 | 1308篇 |
1993年 | 885篇 |
1992年 | 1067篇 |
1991年 | 983篇 |
1990年 | 868篇 |
1989年 | 785篇 |
1988年 | 685篇 |
1987年 | 618篇 |
1986年 | 570篇 |
1985年 | 466篇 |
1984年 | 399篇 |
1983年 | 335篇 |
1982年 | 291篇 |
1981年 | 229篇 |
1980年 | 197篇 |
1979年 | 198篇 |
1978年 | 192篇 |
1977年 | 211篇 |
1976年 | 192篇 |
1974年 | 15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甲醛对小鼠致突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甲醛对小鼠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昆明种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 ,随机分为 3个剂量组 :甲醛高剂量组 (2 0 0 0mg/kg·bw)、中剂量组 (2 0 0mg/kg·bw)、低剂量组 (0 2 0mg/kg·bw) ,1个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 )和 1个阳性对照组 (环磷酰胺 5 0mg/kg) ,采用腹腔注射染毒 ,每天 1次 ,连续 5d。于第六天处死雌性小鼠进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于第三十五天处死雄性小鼠进行精子畸形试验 ,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微核及畸形精子数。结果 甲醛中、高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数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5 ;) ,同时低、中、高剂量组精子畸形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甲醛对小鼠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2.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LU)、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RSL组25例,RLU组20例。PCNL组9例。结果:URSL组碎石成功18例;7例不成功,其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例改为后腹腔镜取石。2例行ESWL术,1例仅留置双J管。术后1个月拔管后自行排出。2例并发输尿管穿孔。RLU组取石成功18例,2例滑入肾内,经配合输尿管镜和腹腔镜直视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成功,术后15例有伤口漏尿。PCNL组成功9例,无并发症。结论:USRL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PCNL创伤小,取石成功率高,在结石靠近肾盂、儿童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同侧肾结石和结石以下输尿管狭窄时应优先考虑。但技术难度较大。RLU可作为URSL不成功后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附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的操作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肾肿瘤5例,其中肾癌3例,肾错钩瘤2例,瘤体直径1.5~4.0cm。具体方法是:①暴露瘤体和肾动脉;②采用硅胶管牵拉肾动脉,必要时可暂时阻断肾动脉;③于瘤体1cm正常肾组织处用电钩切除瘤体;④采用生物蛋白胶、止血纱布缝合加压处理创面出血。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0~210min,术中出血80~350ml。术后1~2天肠道功能恢复并可床上活动,1~4天可下床活动。术后住院5~9天,平均7天。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外生性生长、直径小于4cm瘤体,该法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4.
手术致肾盂输尿管交界部闭锁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窦内肾盂结石取石术后肾盂输尿管交界部闭锁的原因和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于9例复杂性肾窦内肾盂结石取石术后致肾盂输尿管交界部闭锁患者行输尿管和肾下极侧侧吻合术.并采用双J管和肾造瘘管双重支撑及引流。结果: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6~36个月,IVU示9例患者经再手术所重建的上尿路均引流通畅,肾盂肾盏积水明显缓解,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输尿管与肾下极吻合是肾盂输尿管交界部闭锁再手术治疗的较好方法,而双J管和肾造瘘管双重支撑引流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机制及防治策略。方法:分析48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正常而血尿酸增高者43例(9%),其中痛风7例,移植肾肾盂或输尿管结石3例。随访1~5年,1例痛风患者血尿酸及症状控制不理想,余血尿酸均控制在正常水平,未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高尿酸血症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问题,发生原因较多,但主要与环孢素A的作用有关;长期降尿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笔者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48.
A. U. Ziganshin J. Yu. Falou V. A. Mamedov L. V. Mustakimova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2005,39(6):303-307
The ability of 12 new thiazole derivatives to influence the muscle contractility mediated by purine P2X receptors has been
studied in vitro using isolated tissues of rats and guinea pigs. Most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did not cause significant effects, but
two compounds exhibited pronounced antagonism with respect to P2X-mediated contractility response. These compounds offer a
good starting point for the synthesis of new effective antagonists of P2 receptor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ko-Farmatsevticheskii Zhurnal, Vol. 39, No. 6, pp. 22 – 25, June, 2005. 相似文献
49.
50.
D Yu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9,24(4):215-8, 254-5
Kanamycin (400 mg/kg) was injected daily for 5 days in guinea pigs, the changes in CM and AP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The CM threshold was elevated in 34.5% of the animals and the CM amplitude was reduced when compared with normal animals (P less than 0.005). The AP threshold was elevated in 13.8%. The latency of N1 was increased (P less than 0.001) and the amplitude of N1 reduced at 80 dB (S-L) (P less than 0.001).cAMP and cGMP levels in the organ of Corti and stria vascularis spiral ligament decreased, and the decreas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in auditory function. We consider the reduction of cyclic nucleotides in the cochlea may be important in kanamycin ototoxic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