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395篇 |
免费 | 5391篇 |
国内免费 | 29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56篇 |
儿科学 | 1074篇 |
妇产科学 | 429篇 |
基础医学 | 3426篇 |
口腔科学 | 1379篇 |
临床医学 | 7401篇 |
内科学 | 4963篇 |
皮肤病学 | 786篇 |
神经病学 | 1270篇 |
特种医学 | 1645篇 |
外科学 | 5137篇 |
综合类 | 16852篇 |
现状与发展 | 12篇 |
预防医学 | 7665篇 |
眼科学 | 648篇 |
药学 | 7813篇 |
68篇 | |
中国医学 | 6122篇 |
肿瘤学 | 24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0篇 |
2023年 | 754篇 |
2022年 | 1819篇 |
2021年 | 2275篇 |
2020年 | 2098篇 |
2019年 | 1007篇 |
2018年 | 1087篇 |
2017年 | 1603篇 |
2016年 | 1176篇 |
2015年 | 2178篇 |
2014年 | 3064篇 |
2013年 | 3860篇 |
2012年 | 5704篇 |
2011年 | 5925篇 |
2010年 | 5578篇 |
2009年 | 4933篇 |
2008年 | 4844篇 |
2007年 | 4663篇 |
2006年 | 4245篇 |
2005年 | 3391篇 |
2004年 | 2331篇 |
2003年 | 1922篇 |
2002年 | 1457篇 |
2001年 | 1368篇 |
2000年 | 1032篇 |
1999年 | 363篇 |
1998年 | 84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67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11篇 |
1965年 | 16篇 |
1963年 | 9篇 |
1962年 | 10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28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4篇 |
1955年 | 1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索抗肿瘤药物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5~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抗肿瘤药物致死病例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致死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而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段的比例较大,阿霉素、甲氨蝶呤、平阳霉素、顺铂分别占致死药物的前4位,与之相对应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则占了致死原因的前3位,死亡发生的时间从2分钟到4个月不等,但分布均衡.[结论]加强临床监护,严密观察监测,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发生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探讨孕妇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定植及其分娩早产儿的GBS感染状况,评估早产儿GBS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分娩的859例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采集孕妇阴道下段1/3和直肠拭子行GBS培养,其中515例行实时PCR GBS DNA检测。采集所纳入孕妇分娩的早产儿的口咽分泌物、胃液或血液进行GBS培养。取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的早产儿脐血测定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调查早产儿GBS感染情况和影响定植的围产因素。结果 859例孕妇阴道、直肠GBS培养阳性率为14.8%(127/859)。515例GBS DNA检测的阳性率为15.1%(78/515)。859例孕妇共分娩活产早产儿976例,其中43例(4.4%)GBS培养阳性;4例发生早发型GBS疾病,其中2例肺炎,2例早发型GBS败血症。127例GBS阳性孕妇分娩的127例早产儿中,34~<37周早产儿组GBS阳性率明显低于<34周早产儿组(P=0.013),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4周早产儿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是早产儿GB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OR=6.556、6.160,均P < 0.05)。结论早产儿GBS阳性率及抗GBS荚膜多糖抗体水平与胎龄相关。胎膜早破>18 h和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早产儿GBS定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4.
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剖宫产疤痕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是一种很少见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诊断和报道的病例越来越多.可引起子宫破裂和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如若早期诊断,处理及时,则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超声是剖宫产疤痕首选且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超声的普及和发展提高了剖宫产疤痕的早期检出率.由于剖宫产疤痕临床少见,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及联合治疗等.剖宫产疤痕的治疗应根据个体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诱导新生乳猪线粒体应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肠内营养乳猪作为对照,建立全肠外营养新生乳猪实验动物模型,喂养7d后获取肝脏组织,分离原代肝细胞,部分肝组织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肝细胞DNA凋亡条带,通过凋亡蛋白活性测定、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印迹法等检测全肠外营养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的蛋白表达。结果全肠外营养组乳猪肝细胞活率为(49±21)%,明显低于肠内营养组的(88±14)%(P〈0.05)。全肠外营养乳猪肝组织DNA电泳呈现典型梯形凋亡条带,细胞凋亡ELISA检测发现细胞凋亡定量高达对照组的2.6倍,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也明显升高,与肠内营养相比增高9.9倍,但ATP酶活性下降了24%。Westernblot显示全肠外营养组肝组织中相关凋亡蛋白酶PARP、caspase-9和-7蛋白酶原被活化,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Bax蛋白量表达上调;同时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释放至胞浆内,使胞浆内细胞色素C表达水平升高。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全肠外营养组Bax表达上调。结论全肠外营养可以损伤肝组织,并通过线粒体应激信号传导通路诱导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一例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揭示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少(罕)见模式客观存在的规律,探讨和分析了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全阳性模式病例的临床转归情况以及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 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对象,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同步检测不同时段血清HBVDNA和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并进行血清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动态跟踪.结果 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段内,HBVM持续稳定在全阳性模式不变,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福隆)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早期应答虽不明显,但治疗至5个月后,随着病毒的阴转,HBeAg和HBeAb也逐步阴转,肝功能酶学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但HBsAg与HBsAb仍同时保留阳性.结论 HBVM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程中可呈现不同模式的组合,而不能简单的用"大三阳"、"小三阳"或15阳性等模式进行解释,应动态观察乙肝两对半组合模式以及编码的变化,有利于对乙型肝炎的诊治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87.
曾被误诊的麻痹性痴呆23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麻痹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曾被误诊的23例麻痹性痴呆,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并予驱梅毒及抗精神病药治疗。结果:驱梅毒治疗后可显著提高疗效。结论:麻痹性痴呆应及早正确诊断,作驱梅毒及抗精神病治疗。 相似文献
88.
三种螺距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利用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研究种植体不同螺纹螺距因素对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ro/E软件、Hypermesh软件及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类种植体即刻负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3种螺纹螺距(0.8mm、1.6mm、2.4mm)在分别垂直和水平加载时,对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对不同螺纹螺距种植体来说,垂直加载和水平加载时0.8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小,2.4mm螺距螺纹种植体微动最大。结论:螺纹的螺距对垂直相对位移有影响,对水平相对位移影响不大。随着螺距的增加,种植体对抗垂直向载荷的抵抗力减弱。水平加载时,螺纹的螺距对颈部微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9.
不同骨面型成人骨性安氏Ⅲ类牙颌畸形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骨面型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疗效的异同。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非手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21例,根据不同骨面型及拔牙与否分成3组,分别对各组16项测量项目治疗前后测量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后骨骼变化有限,咬合关系的改善主要靠牙齿的代偿移动。牙齿的代偿与患者颅面形态和拔牙与否有关。结论不同骨面型或不同类骨性安氏Ⅲ类成人患者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CD44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眼小梁细胞经浓度为0.0 ng/ml(对照组)、5 ng/ml、10ng/ml、20 ng/ml的TNF-α处理24 h后,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定量和RT-PCR半定量检测CD44s的表达量。结果浓度为5 ng/ml、10 ng/ml、20 ng/ ml的TNF-α处理组流式细胞术结果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7.79±9.00)、(8989±14.64)、(96.15±14.96),与对照组的(73.93±12.3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RT-PCR法CD44/G3PDH像素值比值分别为(0.63±0.09)、(0.79±0.12)、(0.91±0.13),与对照组比值(0.58±0.1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NF-α能够上调小梁细胞膜蛋白CD44s的表达,通过调节CD44s蛋白的表达可能会抑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小梁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