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7篇
  免费   1138篇
  国内免费   711篇
耳鼻咽喉   54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893篇
口腔科学   224篇
临床医学   1246篇
内科学   1116篇
皮肤病学   106篇
神经病学   435篇
特种医学   3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11篇
综合类   1616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635篇
眼科学   236篇
药学   1104篇
  18篇
中国医学   776篇
肿瘤学   69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575篇
  2021年   694篇
  2020年   563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468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癌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rticoids,GC)是否安全。方法有糖尿病史或治疗前发现糖尿病者进入糖尿病组,无糖尿病史治疗前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进入空腹血糖损害(i 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组,通过计算机随机筛选出最适合与实验组配对者作为对照组。GC及化疗根据需要按常规选择,定期测定全部患者的静脉血糖、糖尿病患者和IFG患者的毛细血管血糖,前瞻性评价GC治疗后的血糖变化、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患者29例,使用GC后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头痛、失眠、肺炎、多汗、心慌及血压升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GC治疗期间,只有1例(3%)血糖正常,28例(97%)有1次以上血糖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t=6·309,P=0·000。但均在可以控制且不影响肿瘤治疗及GC治疗的范围内。对照组患者有5例(17%)血糖高于正常,其中1例血糖有4次血糖高于正常。入院前未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改变降糖措施的比例(2/11)高于入院前已接受降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18)和IFG患者(2/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P=0·694。IFG组24例,与糖尿病组有类似的结果。入院血糖正常的220例患者中,化疗后20例空腹血糖升高(9·09%)。未化疗仅使用GC者34例,4例空腹血糖升高(11·76%),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化疗患者中,不同的化疗方案影响血糖升高的发生率。NP方案治疗后发生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为34·61%,高于CAF(4·76%)、FLP(4·76%)、EP(3·70%)等治疗方案。结论癌症患者伴发糖尿病及IFG的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但常规应用GC是安全的。血糖正常患者化疗同时使用GC,个别化疗药物、年龄、地塞米松日剂量和病期影响空腹血糖升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BRCA1、p53基因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BRCA1和p53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BRCA1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仅为30%,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100%)和良性肿瘤组织(90%)(P<0.01);BRCA1在低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减少甚至缺失。2)p5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4%,而在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组织中无表达;其表达仅与病理学分级有关。3)两种基因蛋白表达比较呈显著负相关(P<0.01)。4)患者生存随访表明,有BRCA1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长于无表达者;而p53对生存时间无影响。结论:BRCA1基因在转录后水平的下调对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BRCA1基因与p53基因协同促进肿瘤的演进恶化。  相似文献   
83.
90%以上的肿瘤是由各种环境因素与职业因素引起,而大部分的外源性致癌物需经过Ⅰ相和Ⅱ相代谢酶的代谢活化才与体内生物大分子作用启动致癌过程。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s 2E1,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类,参与N-亚硝胺类化合物等多种前致癌物的代谢活化过程,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有不同的表达。CYP2E1活性的表达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多种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人类肿瘤易感性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
受区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缺失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治疗面神经缺失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耳源性与外伤性面神经缺失损伤7例,取带蒂的颞肌筋膜或腮腺咬肌筋膜,在移植的耳大神经下方包绕移植神经和两端吻合口形成管筒,将移植神经首尾颠倒行束膜缝合。结果 4例耳源性面瘫,神经移植术后随访2.0~2.5年,面神经功能由Ⅳ级3例,Ⅴ级1例,恢复至Ⅲ级3例,Ⅵ级1例;3例外伤性面瘫神经移植术后随访2年,面神经功能由Ⅵ级恢复均达Ⅲ级。结论 受区带蒂筋膜包绕耳大神经移植,提供血运良好的神经修复与再生的生物学环境,促进术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富硒钝顶螺旋藻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与增强免疫功能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照服用富硒钝顶螺旋藻(每天每只小鼠摄入1.072μg Se)、普通钝顶螺旋藻小鼠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液中CAT(过氧化氢酶)、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不同对富硒钝顶螺旋藻在抗氧化与抗衰老功能方面的强化作用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小鼠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以及游泳、爬杆能力的不同,并进行碳粒廓清和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以此对富硒钝顶螺旋藻抗疲劳、增强免疫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与普通钝顶螺旋藻相比,富硒钝顶螺旋藻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与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86.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府逐淤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入选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淤汤加味。均以20天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变化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62.9%,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7例,显效率54.3%,总有效率为80.0%。④结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府逐淤汤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显著。  相似文献   
87.
冯姣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17-18
以化学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教育、道德行为习惯教育4方面为突破口,探索化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8.
三尖杉属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和黄酮两大类化学成分。因其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所以生物碱类成分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重视。我国已将三尖杉酯碱HT和高三尖杉酯碱HHT开发成药物,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综述了三尖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包括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及衍生物的构效关系、HT和HHT的药理机制研究等。  相似文献   
89.
臭氧水消毒器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臭氧水消毒器产生臭氧水的杀菌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和载体定量杀菌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该机产生含臭氧4.20mg/L的水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的杀灭率均为100%;当菌液中含有10%蛋白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的杀灭率分别为55.67%、59.48%和37.44%。用消毒液流动浸泡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含臭氧4.20mg/L的水溶液作用30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5%、99.99%和96.94%。结论:该臭氧水消毒器产生的臭氧水具有一定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90.
北京市SARS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SARS密切接触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已有的SARS疫情及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现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北京市5个区县的2195个密切接触者中,转归为病例138例,罹患率为6.3%。与病例为同事、同学关系,罹患率仅为0.36%。家务待业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最高(15.33%),接触地点在家和医院的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31.71%,接触地点在学校密切接触者罹患率为0.77%。而接触地点在工作单位的密切接触者459名中,无一例转为病例,罹患率为零。结论 密切接触者发病的影响因素与患者接触时间、接触程度与频率、接触地点、隔离方式、时间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等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存在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及家庭聚集性感染。科学管理密切接触者是控制SARS疫情蔓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