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51篇
  免费   10216篇
  国内免费   6006篇
耳鼻咽喉   1010篇
儿科学   1989篇
妇产科学   964篇
基础医学   9051篇
口腔科学   1919篇
临床医学   13068篇
内科学   12539篇
皮肤病学   1793篇
神经病学   3491篇
特种医学   43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8800篇
综合类   22483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4篇
预防医学   10111篇
眼科学   1944篇
药学   12359篇
  139篇
中国医学   8457篇
肿瘤学   5880篇
  2024年   419篇
  2023年   1435篇
  2022年   3634篇
  2021年   4830篇
  2020年   3910篇
  2019年   2829篇
  2018年   2886篇
  2017年   3268篇
  2016年   2831篇
  2015年   4770篇
  2014年   6059篇
  2013年   6793篇
  2012年   9710篇
  2011年   10085篇
  2010年   7981篇
  2009年   6714篇
  2008年   7340篇
  2007年   6924篇
  2006年   6440篇
  2005年   5183篇
  2004年   3675篇
  2003年   3139篇
  2002年   2589篇
  2001年   1827篇
  2000年   1402篇
  1999年   849篇
  1998年   411篇
  1997年   455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7篇
  1981年   14篇
  1979年   14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20篇
  1957年   29篇
  1956年   25篇
  1955年   15篇
  1954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鸟苷酸环化酶C在大肠癌淋巴结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新鲜淋巴结组织检测鸟苷酸环化酶C(GCCmRNA)对大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意义,以求更准确地评估大肠癌的转移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1.10~2002.3大肠癌根治术标本42例,计得淋巴结618枚;其中经病理形态学诊断无淋巴结转移者25例,得淋巴结370枚。用RT-PCR法检测GCCmRNA、CEAmRNA及CK20mRNA,分别以形态学证实转移淋巴结、良性大肠疾病淋巴结及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为对照。全组病例随访6~26个月。结果:病例中临床分期为:DukesA期14例、B期11例、C期17例。总的阳性检出率为GCC22.65%(140/618)、CEA44.01%(272/618)、CK2043.69%(270/618);而在25例形态学诊断无转移病例中,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2.16%(45/370)、42.16%(156/370)和41.62%(154/370)。25例常规病理阴性病例中14例检出GCCmRNA阳性淋巴结,其中4例出现复发转移,GCC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52.38%。淋巴结GCCmRNA阳性与复发/转移有统计学相关,影响无瘤生存率。结论:在传统病理形态学阴性的淋巴结中仍可能存在癌转移,用RT-PCR法检测微转移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更准确地评估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GCCmR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2.
R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总结应用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脊柱后侧入路椎管探查减压或单纯使用RF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68例。结果 :经 6~ 3 6个月随访 ,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 3 6 5 %和后 78 5 %恢复到术后的前 92 0 %和后 96 5 %,Cobb’s角由术前平均 15 6°恢复为术后平均 1 5°。对脊髓损伤的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 1 5级。有 2例出现椎弓根钉松动 ,无断裂。结论 :RF系统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 ,固定确实 ,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 ,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3.
脉冲电磁场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观察脉冲电磁场 (PEMFs)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hMSCs受频率 12Hz、场强 1.1mT的PEMFs刺激 8h/d ,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 ,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核固红钙染色。结果 :脉冲电磁场作用后的细胞增殖能力提高 ,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提示细胞成熟 ,核固红钙染色、骨钙素、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 ,ALP活性增高。结论 :hMSCs经合理的PEMFs体外刺激后 ,细胞增殖加速 ,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94.
骶骨上关节突关节面5点7点进钉方法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骶骨螺钉上关节突关节面 5点 7点进钉方法进行相关的放射解剖学研究。方法 :在 5 0块骶骨标本上 ,用 为 1mm的软钢丝在骶骨翼、骶骨上关节突处紧紧缠绕 2个钢丝圈 ,将 为 3mm的钢珠用胶布固定在 5点 7点处 ,拍骶骨正位片 ,观测钢珠与 2个钢丝圈的位置关系及其至骶管外侧壁、骶骨上面的距离。作经 5点 7点水平平行于S1椎体上面的CT扫描 ,观察骶骨横断面的形态特点 ,测量与矢状面夹角为 0°和向内 10°时的进钉深度。结果 :5点 7点处钢珠均位于上关节突与S1后孔缠绕的钢丝圈显影内 ,位于骶管侧壁钢丝圈显影的外侧 ,钢珠与骶管外侧壁的距离为左侧〔 ( 6 7± 2 3 ) ( 5 0~ 12 0 )〕mm ,右侧〔 ( 6 6± 1 9) ( 5 0~ 11 0 )〕mm ;此点至骶骨上面的距离为左侧〔 ( 11 5± 5 3 ) ( 5 0~ 2 8 0 )〕mm ,右侧〔 ( 11 6± 5 4) ( 5 0~ 2 9 0 )〕mm。CT片显示钉道与矢状面平行( 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0 0 )〕mm ,右侧为〔 ( 3 2 6± 3 5 ) ( 2 4 0~ 42 0 )〕mm ;螺钉向内与矢状面的夹角为 10°时 ,进钉深度左侧为〔 ( 3 8 1± 3 8) ( 3 0 0~ 46 0 )〕mm ,右侧为〔 ( 3 8 0± 3 9) ( 3 0 0~ 46 0 )〕mm。结论 :骶骨上关节突恒定存在 ,将每侧上关节  相似文献   
995.
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大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2002年外科治疗的70例高血糖大肠癌(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病人均作择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占8.8%(3/34)。切口感染20.6%,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均为2.9%。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住院19d。结论:高血糖大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必须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只要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的术式和时机就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6.
997.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经1~6Gyγ射线照射后,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受照T细胞T细胞抗原受体(TCR)、CD_3及CD_(23)阳性细胞百分率,H ̄3-TdR掺入及释放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T细胞细胞毒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T细胞内TCR及CD_3表达.结果表明,T细胞TCR、CD.及CD_(25)表达及IL-2分泌和细胞毒活性皆呈照射剂量依赖性降低.受照T细胞IL-2分泌及细胞毒活性抑制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表面TCR、CD_3及CD_(25)表达减少、活性损伤有关,而细胞表面TCR和CD_3表达降低可能与大量TCR及CD_3在受照细胞胞浆内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998.
Purpose: Several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ydrocephalus after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C) for malignant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However, the results are controversial.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ydrocephalus after DC for malignant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4 to June 2014, patients at two medical centres in south-west China, who underwent DC for malignant hemispheric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included. The patients’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finding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 chi-square test, Mann–Whitney U-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Result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incidence of ventriculomegaly and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were 42.2% (54/128) and 14.8% (19/128), respectively. Lower preoperative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and presence of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SAH) were factor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st-operative hydrocephalus after DC. Conclusions: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receiving DC have a moderate tendency to suffer from post-operative hydrocephalus. A poor GCS score and the presence of SAH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cephalus after DC.  相似文献   
999.
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造影在经腋静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导引和术后并发症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并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的3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静脉造影导引穿刺成功率、置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的作用。 结果 静脉造影导引下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7.4%(76/78),所有患者TIVAP植入均获成功。误穿动脉3例,气胸1例。术前应用静脉造影预测夹闭综合征2例。术后应用静脉造影诊断导管阻塞3例,纤维蛋白鞘2例。随访确诊5例症状性静脉血栓,36例无症状性静脉血栓,发生率12%(41/34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栓弹力图(TEG)、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史与静脉血栓发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腋静脉显影延迟、同侧PICC植入史是静脉血栓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造影导引下经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安全可行,静脉造影在并发症诊断和预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