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0篇 |
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49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58篇 |
口腔科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54篇 |
内科学 | 253篇 |
皮肤病学 | 38篇 |
神经病学 | 92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227篇 |
综合类 | 1篇 |
预防医学 | 47篇 |
眼科学 | 99篇 |
药学 | 90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39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2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6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34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21篇 |
1978年 | 28篇 |
1977年 | 29篇 |
1976年 | 22篇 |
1975年 | 16篇 |
1974年 | 17篇 |
1973年 | 17篇 |
1972年 | 13篇 |
1971年 | 18篇 |
1970年 | 15篇 |
1969年 | 16篇 |
1968年 | 13篇 |
1967年 | 16篇 |
1966年 | 16篇 |
1965年 | 15篇 |
1963年 | 15篇 |
1960年 | 10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52.
Zusammenfassung Es wird über zwei Fälle von chronischer Quecksilbervergiftung nach externer Anwendung von Bleichcremes zur Behandlung von Sommersprossen berichtet. Über 20–25 Jahre waren 3–10%ige quecksilberpräzipitathaltige Cremes zweimal täglich benutzt worden. Attackenartige Kopfschmerzen, Atembeklemmung und abdominale kolikartige Schmerzen hatten zu mehrfachen Noteinweisungen sowie exploratorischen chirurgischen Eingriffen geführt. Die Diagnose Mercurialismus wurde klinisch aufgrund des schiefergrauen Hautkolorits im Gesicht bei zahlreichen Sommersprossen und der Medikamentenanamnese gestellt sowie elektronenmikroskopisch aus Hautbiopsien gesichert. Die Quecksilberausscheidung im Urin war auf 15,4 µg-% bzw. 5,0 µg-% Gesamt-Hg (Norm 2,0 µg-%) erhöht. Unter einer D-Penicillamin-Therapie stieg die Quecksilberausscheidung im Urin bis auf 25 µg-% an. Weder das schiefergraue Hautkolorit noch die durch die chronische Quecksilbervergiftung hervorgerufenen neurasthenischen Beschwerden wurden durch die Therapie wesentlich beeinflußt.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Intramedullary nailing through the piriform fossa results in some cases in loss of abduction strength and persistent pain. Nail insertion at the tip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may be favourabl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possible) iatrogenic injury to the abductor and external rotator musculature, branches of the superior gluteal nerve and branches of the MFCA in relation to the two different entry points. In 10 fresh human cadaver femurs, five unreamed femoral nails (UFN) were inserted through the piriform fossa and five AO prototype nails (AFN) through the trochanteric tip. The iatrogenic injury at each nailing procedure was assessed. Various muscles and tendons, branches of the MFCA along with the hip joint capsule were injured or largely at risk during nail insertion through the piriform fossa. Most of these structures were not exposed during insertion through the trochanteric tip. The reported clinical morbidity after nailing through the piriform fossa may find its origin in direct soft tissue injury and may be reduced by choosing a lateral nail entry poin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