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8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215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409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76篇
  5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6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探讨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及针刺对急性胃肠炎患者症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某院的86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及针刺等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与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腹泻、呕吐、腹痛症状改善时间为(16.68±4.22)h、(14.28±3.50)h、(21.39±5.63)h,短于对照组的(20.87±5.01)h、(19.97±5.77)h、(28.49±6.11)h;干预3 d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1.62±0.47)分,低于对照组的(2.28±0.49)分;干预3 d后,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热奄包联合耳穴压豆及针刺干预可促进急性胃肠炎患者腹泻、呕吐等症状的改善,减轻疼痛症状,增强其身心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体内外遗传毒性,并比较体外细胞试验及大鼠体内实验评价结果的差异。方法:采用体外二维(2D)、三维(3D)细胞培养法分别构建2D、3D HepaRG细胞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将2D、3D HepaRG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5%二甲基亚砜(DMSO)]、丝裂霉素C组(阳性对照,0.1μg/mL)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50、200μg/mL),然后检测各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甲磺酸乙酯组(阳性对照,200 mg/kg)和EG低、中、高剂量组(100、300、1 000 mg/kg),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15 d,每天1次;15 d后检测各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结果:在体外2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D HepaRG细胞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丝裂霉素C组HepaRG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尾DNA百分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01),EG高剂量组HepaRG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在大鼠体内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甲磺酸乙酯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肝细胞的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均显著升高(P<0.01),EG高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P<0.01),EG各剂量组大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肝细胞的微核形成率和肝细胞尾DNA百分含量、尾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剂量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在2D细胞模型中,EG未导致染色体断裂及DNA损伤,但3D细胞模型长期给药和体内重复给药结果均显示EG存在一定DNA损伤风险,故3D HepaRG细胞模型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大鼠体内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比较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作为心源性猝死的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PP)和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SP),在植入前、植入后1周以及植入后1个月对患者情绪的不同影响。方法选择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PP,15例患者应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心源性猝死的SP,应用描述性横断面调查法,利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C),特质状态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生活目标量表(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LOT-R),通过晤谈行半结构访问。结果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前,两组患者的MUIS-C分值都较高(PP=67.67±13.36;SP=70.27±6.80,P=0.507);LOT-R分值为PP=15.67±3.8,SP=16.47±3.6,P=0.557;STAI分值为PP=37.40±10.0,SP=37.73±13.6,P=0.940。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1个月,PP患者的MUIS-C分值明显低于SP患者(PP=62.33±4.17,SP=67.87±4.61,P=0.002)。结论利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SP的患者护理时更应该引起护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表现特征,探讨结核性胸膜炎镜下不同表型对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3年7月60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特征。结果 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镜下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粟粒性结节型(多发或散在的小结节型,个别融合成大结节,直径1~2 cm);胸膜肥厚、胸膜腔呈多房改变;纤维苔素沉积及粘连。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内科胸腔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以结节、弥漫性充血水肿为主,内科胸腔镜检查安全,创伤小,诊断率高,对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
颈动脉斑块能够有效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故寻找其相关危险因素、防止斑块形成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本文将详细说明颈动脉斑块形成发展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及中心动脉压的病理生理特点,两者之间的联系及监测中心动脉压对预防劲动脉斑块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9个社区283名≥65岁健康老年人进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应用CKD-EPI公式评估eGFR,同时行人体学测量及血清生化指标测定,并做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北京社区健康老年人群eGFR水平与sTM、年龄、尿素氮、肌酐、C反应蛋白(CRP)及收缩压呈负相关,与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血压、血糖(GLU)、CRP、血脂、尿酸(UA)等指标后,健康老年人血浆sTM仍然和eGFR呈负相关(B=-3.340,P=0.00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将入组的北京社区健康老年人分为老年(65~80岁)和高龄老年(>80岁)两组;两组之间eGFR和sT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eGFR均与sTM水平呈负相关(r=-0.229,P=0.000;r=-0.3613,P=0.02),校正了年龄、血压、GLU、CRP、血脂、UA等指标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B=-3.26,P=0.000;B=-4.45,P=0.013)。结论 sTM可作为判断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经皮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置管术后情况、导管的使用情况、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透析充分性评价等。结果(1)实施颈内静脉长期置管18例次,其中3例为重新置管,置管成功率100%。(2)导管相关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1周内出现置管处局部渗血;1例出现导管出口感染,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患者出现导管血栓形成;2例诊断导管纤维鞘形成;1例因人为损坏出现导管破裂。经过相应处理后均使问题得到解决。(3)导管使用期限:本组患者长期导管使用时间为4~41个月,除1例死亡(原因为脑出血),3例为重新置管,余患者仍继续使用。(4)透析充分性评价:15例患者平均尿素下降率为72%,平均尿素清除指数达1.54。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老年血透患者,使用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行血液透析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置管及导管护理技术、加强健康宣教,能延长导管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99例因冠心病准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根据采用路径分为两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n=50)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FI,n=49)。同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分别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分。HAMA8分定义为焦虑状态,HAMD8分定义为抑郁状态。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15±1.78)vs.(7.75±1.82),P=0.216]和[(6.80±1.75)vs.(6.78±2.15),P=0.763]。术后TRI组的HAMA平均评分:[(9.74±3.36)vs.(12.82±5.68),P=0.038]和HAMD的平均评分:[(9.94±3.37)vs.(13.02±3.75),P=0.022)]均显著低于TFI组。TRI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TFI组[焦虑状态:18.0%vs.38.8%,P=0.022);抑郁状态:16.0%vs.34.7%,P=0.03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TFI和TRI相比是术后抑郁和焦虑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状态均是PCI术后常见的情绪障碍,而TRI在对患者这两种情绪障碍的影响上均明显优于TFI。  相似文献   
50.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rdiac arrhythmia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study examines the situation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more than 60 years old) with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381 elderly patients [mean age(69.95 ± 8.41) years; 289 males, 92 females]with NVAF and ACS / PCI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September 2013. According to clinical data, these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4 groups: triple therapy(TT) group,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T) group,vitamin K antagonist(VKA) plus single antiplatelet therapy(SAT) group and VKA group. According to score of CHA2DS2-VASc and HAS-BLED,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4 combinations.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antithrombotic therapy and potential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ombinations. Results 38 patients(9.97%) received TT and 300 patients(78.74%) received DAT. TT was received in 20 patients with CHA2DS2-VASc ≥2 and HAS-BLED ≥3, and 16 patients with CHA2DS2-VASc≥2 and HAS-BLED 3. Conclusions Elderly patients who suffered NVAF and ACS / PCI were with high risk of stroke and low risk of bleeding. Majority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DAT instead of T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