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摘要:当前,虽然人类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寻找高效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已成为药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唇形科属多种植物的有效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故本文以"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紫苏、黄芩等)"、"抗肿瘤"、"活性成分"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PubMed、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就唇形科属植物抗肿瘤的类别、机制及活性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及分析,希望为唇形科属植物抗肿瘤或其他类别新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通过古籍、综述文献研读对炆制、糠制、泔制、血制、煨制历史沿革进行简述启发现代研究,通过CiteSpace分析5种炮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对古籍中各法的相关记载进行汇总梳理,同时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导出主题为炆制、糠制、泔制、血制、煨制的中文文献,对各法历史沿革进行探讨,并使用CiteSpace、Excel软件分别对中文文献的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炮炙大法》等18部古籍及29篇综述对各法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述,同时CiteSpace共纳入相关文献167篇,其中炆制24篇、糠制15篇、泔制26篇、煨制78篇、血制24篇。各法的研究总体呈现增长趋势,相关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且具有地域特色。各法词频较高的关键词指向的研究方向为炮制机制、工艺优化两大领域。结论 各法以古法为根本,以江西本土优势为出发点,以各高校研究为推进点,与企业、医院的跨地域、跨领域的合作研究模式推动着各法系统化、智能化研究的进程,为各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脏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内皮功能、血脂的水平变化,探讨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是否与肾功能、内皮功能、脂代谢有关。方法 选取诊断为DKD伴有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昼夜血压节律改变分为非杓型组126例、反杓型组94例、杓型组80例),监测24 h动态血压,检测TG、HDL-C、LDL-C、TC、NO、ET-1水平。通过统计学处理分析昼夜血压节律改变与肾功能分期、血脂、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00例患者中杓型血压、反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占比分别为26.67%、31.33%、42.00%。三组患者LDL-C、HDL-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DKD分期递增,24 h SBP、d SBP、d DBP、n SBP、24 h SCV、24 h DCV、dSCV、dDCV、nSCV亦呈递增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减低,ET-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非杓型、反杓型组患者...  相似文献   
134.
黄艺  高月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0):991-994
目的 探讨MiR-223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是否通过上皮间质转化(EMT)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转移。方法 在宫颈癌细胞Hela中过表达MiR-223,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转染10 d后宫颈癌细胞的克隆情况;进一步利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宫颈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上皮间质标志物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N-钙粘蛋白(N-cadher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转录因子Twist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Hela细胞中过表达MiR-223后,平板克隆实验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224 h和48 h后,实验组迁移距离远远小于对照组,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穿膜数量远小于对照组,细胞侵袭能力同样受到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过表达MiR-223后实验组中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Twist表达较对照组降低,E-钙粘蛋白的表达则较对照组升高。结论 过表达MiR-223通过抑制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来抑制Hela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5.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离率和鉴定的正确率。方法通过培养检查特征性的菌丝和观察菌落形态;以及观察其在骨髓和外周血以及PAS染色的形态学特征。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双相菌,霉菌型菌落可发现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沙保罗培养3天后产生水溶性玫瑰色素;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PAS染色可见菌体呈圆形、椭圆形或腊肠状,大小不一,约为2~8μm,胞壁染红色且清楚连续,在腊肠状的细胞内可见一明显的横隔,胞质不易着色。结论特征性的扫帚状菌丝;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内外均可发现孢子;水溶性玫瑰色素;PAS染色对其有鉴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儿童恙虫病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恙虫病患者病例资料,按是否继发HPS分为HPS组和非HPS组,采用SPSS 25.0软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5例儿童恙虫病病例中,15例(17.6%)继发HPS,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10±3.82)岁;HPS与非HPS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发现,HPS组咳嗽、肺部啰音、水肿、肝脏增大发生率高于非H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数据显示,与非HPS组相比,HPS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白蛋白(albumin,A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下降,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血清铁蛋白(...  相似文献   
137.
医疗和护理是两个独立的体系,然而在急救医疗中两者却密不可分,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可适应急救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确保急救过程顺利完成。医护间的默契配合,亦促进相互间的沟通,增加凝聚力。而护士从中提高了业务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护理。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促进急诊医疗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8.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妊娠期间.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血清雌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并于妊娠晚期达到高峰,这些性类固醇激素影响肝脏的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从而导致临产孕妇体内凝血成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往往伴有大量出血,极易诱发DIC等意外情况。为了解临产孕妇血液凝血功能出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145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为临床诊治产科意外提供一定的检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利用氨基酸定点突变技术以大鼠野生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为模板制备α7 nAChR突变体。方法 采用体外转录、定点突变、凝胶电泳、双电极电压钳等技术对α7 nAChR进行点突变,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上表达α7 nAChR及其突变体,并研究其受体活性功能。结果 将α7 nAChR第111位的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制备了α7 nAChR的点突变体,测定了突变体对激动剂乙酰胆碱(ACh)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165.6 μmol/L。结论 该结果不仅为受体定点突变提供了一种方法,同时为药物筛选和研究α7 nAChR结构与功能关系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140.
张雨恬  伍振峰  黄艺  章俊  张询  林瑞华  万娜  杨明 《中草药》2021,52(24):7538-7549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对鲜竹沥发挥“咳、喘、痰”作用的机制及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预测分析。方法 采用干馏法和火烤法制备鲜竹沥,对鲜竹沥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筛选并预测其中14个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及通路,结合文献数据库分析确定“咳、喘、痰”病症的靶基因;取药物与疾病交集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利用Rstudio的clusterProfiler功能对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鲜竹沥的Q-Marker,并运用分子对接软件对部分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采用指纹图谱研究得到8批干馏法、火烤法的鲜竹沥主要活性成分,经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鲜竹沥对“咳、喘、痰”病症的治疗作用,推测鲜竹沥的Q-Marker为香草酸、对乙基苯酚、丁香醛、二氢丁香酚、对乙烯基愈创木酚,主要通过调节炎症反应、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等重要生物通路来发挥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结论 通过预测鲜竹沥的Q-Marker,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鲜竹沥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提供参考,为其二次开发以及扩大临床使用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