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蛋白质组学规律.方法 实验研究.共分为3组:正常组、rhbFGF组及榄香烯组.正常组为培养的HLE-B3,rhbFGF组加入终浓度为10 μg/L rhbFGF,榄香烯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 rhbFGF和80 mg/L榄香烯.24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榄香烯对HLE-B3增殖的抑制作用;蛋白质芯片联合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分析榄香烯作用于HLE-B3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寻求差异蛋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Dunnett-t检验进行正常组、rhbFGF组、榄香烯组吸光度值的两两比较;对每个质荷比峰值做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采用Nemenyi检验对正常组、rhbFGF组、榄香烯组中每个特定质荷比的蛋白质峰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1)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显示:rhbFGF组HLE-B3吸光度A值(0.599±0.053)比正常组(0.409±0.042)显著升高,榄香烯组HLE-B3吸光度A值(0.450±0.061)比rhbFGF组显著降低,抑制率达2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86,P=0.000).(2)用rhbFGF诱导HLE-B3增殖后,出现了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质荷比为8093和9516的2个蛋白点表达上调,质荷比为5361、9666及13 767的3个蛋白点表达下调;榄香烯作用于增殖的HLE-B3后,出现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质荷比为2487、4392、8566及11 600的4个蛋白点表达上调,质荷比为3679、4826、6861、9516、9557和9672的6个蛋白点表达下调.结论 榄香烯能有效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质荷比为9516的蛋白点可能是榄香烯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殖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Toll样受体4(TLR4)和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LPS与体外培养的牛LECs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再用一步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LECs中TLR4mRNA和CD14mRNA的表达。结果:50μg/LLPS组、100μg/LLPS组、200μg/LLPS组、500μg/LLPS组、1000μg/LLPS组的LECs中TLR4mRNA的表达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0μg/LLPS作用24h、48h、72h后LECs的TLR4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00μg/LLPS作用24h后LECs的CD14mRNA表达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PS可促进LECs中TLR4mRNA和CD14mRNA的表达,提示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细胞反应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LR4和CD14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3.
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它是由Kerr等学者于1972年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是眼晶状体前囊膜的单层上皮细胞,是晶状体内代谢最活跃的部位,担负着晶状体的生长、分化及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法研究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体外培养的牛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莪术(RC)和三氧化二砷(As2O3)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浓度—效应关系。结果:①rhbFGF使PCNA蛋白表达率明显上升(89.82±2.79)%,与对照组(63.13±3.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RC和As2O3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RC和As2O3作用24h后,其PCNA蛋白表达率分别为(51.00±3.34)%、(34.29±3.66)%、(23.06±2.91)%和(46.67±4.63)%、(21.97±1.75)%、(13.89±1.61)%。与增殖组(89.82±2.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随着RC和As2O3浓度升高,PCNA蛋白表达率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1)。结论:莪术和三氧化二砷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5.
中药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俊  黄秀榕  祁明信  杨丽英 《中草药》2006,37(1):147-149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干细胞的定向分化有调控作用,这些发现不仅为干细胞的定向分化开辟新的途径,而且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某些疑难疾病防治水平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中药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五味子乙素对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内Ca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从细胞信号转导角度揭示天然药物防治白内障的细胞和分子学机制.方法采用牛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原代和传代培养,以含有过氧化氢(H2O2)的培养液孵育LEC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并加入五味子乙素单体共同孵育.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兰(MTT)比色测定法观察在不同时间和浓度条件下LEC活性变化,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以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时间LEC内cAMP、cGMP的含量变化.结果①H2O2组可引起LEC吸光度值(A)明显下降(P<0.01),五味子乙素能明显增强氧化损伤的LEC活性,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②氧化损伤的LEC[Ca2+]i升高(P<0.01);五味子乙素可以降低由H2O2引起的细胞[Ca2+]i的升高,并呈时间-效应关系.③H2O2组cAMP浓度升高;cGMP浓度下降(P<0.01);五味子乙素使cAMP水平下调,cGMP水平上升(P<0.01),并呈时间-效应关系.结论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抑制LEC氧化损伤及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钙信号系统、cAMP信号系统、cGMP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来调节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87.
 目的介绍近年来天然药物作用于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综述。结果许 多天然药物可以通过G蛋白、酪氨酸蛋白激酶和鸟苷酸环化酶介导的3条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细胞的功能或代谢。结论 天 然药物可以通过多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与代谢,但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车前子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氧化损伤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内钙(Ca^2+)、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影响,探讨归肝经明目中药防治白内障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牛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同时加入车前子水提取液孵育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LEC活性,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LEC内钙离子的浓度([Ca^2+]i)、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LEC内cAMP和cGMP含量,并探讨不同浓度的车前子及孵育12、24、36h的影响。结果:H2O2组LEC活性下降,车前子可明显增强氧化损伤的LEC活性(P〈0.01),呈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H2O2组LEC的[Ca^2+]i升高,车前子可显著降低由氧化损伤所致的LEC的[Ca^2+]i的升高(P〈0.01),呈时间-效应关系。H2O2组LEC的cAMP浓度升高、cGMP浓度下降,车前子可使氧化损伤的LEC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P〈0.01)、cGMP水平显著升高(P〈0.01),也呈时间-效应关系。结论:车前子可明显抑制LEC氧化损伤及凋亡,[Ca^2+]i、cAMP和cGMP信号系统及其相互作用调节生物学效应可能是其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9.
老年性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寻求预防、延缓甚至逆转晶体混浊的方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微测定技术的发展,微量元素锌与老年性白内障在病因学和发病学中的关系已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