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构成比。方法:广东茂名1097例患者术前均检测眼压、眼轴、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老人组成(90.88%),随着年龄增长,前房深度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变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变大,而眼轴则无明显改变;女性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均大于男性,相应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均小于男性;女性眼轴较男性短;女性晶状体厚度较男性小;女性玻璃体腔深度也较男性小;左眼的前房深度较右眼大。结论: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患者组成,眼球参数随性别、年龄及眼别不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5%安尔碘Ⅲ型稀释液与0.5%妥布霉素稀释液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共102只眼,术眼先用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d,再随机分入安尔碘组与妥布霉素组,于冲洗前后,取结膜囊拭子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在手术与术后随防中观察术眼眼表改变.结果 结膜囊冲洗前细菌培养阳性率:安尔碘组为20%(10只眼),妥布霉素组为17.3%(9只眼);冲洗后阳性率:安尔碘组为0;妥布霉索组为5.8%(3只眼),冲洗后两组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占多数.所有病人术中及术后随防半年均未观察到角结膜药物毒性或过敏反应;两组病人基础泪液分泌(Sit)与泪膜破裂时间(BuT)在术后1d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应用安尔碘冲洗结膜囊的白内障术后病人术后7d、30d、半年的Sit与BUT值与文献报道接近;培养的细菌对部分抗生素存在耐药现象.结论 5%安尔碘Ⅲ型稀释液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消毒.  相似文献   
13.
本院从1989~1993年间手术治疗穿孔型阑尾炎53例,切口感染率为1.9%(1/53),明显低于有关资料及报道所提供的10~30%,38.8%,40~50%。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3例,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15~76岁,平均54.4岁。发病距手术治疗时间最短12小时,最长4天。 手术处理:进腹腔前切口彻底止血,腹膜先打开  相似文献   
1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病原检测黄惠春,谢若男,陈奕田,向晓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病原主要是病毒。为了解汕头市结膜炎的病原,收集了我院1993~1995年眼科门诊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原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准免疫血清、毒株、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多焦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折叠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的远、近视力、角膜曲率变化等临床效果。方法:对5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MI-OL植入术,术后定期随访远、近视力及角膜曲率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平均远视力0.8,平均近视力0.65,术后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MIOL能保证远距、近距以及中距视力范围内的视觉效果,术后可以不依赖眼镜,生活质量提高,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采用表面麻醉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86例138眼各型青光眼采用0. 5爱尔卡因行表面麻醉下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138眼中133眼占 96.4%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仅5眼无法正常合作需追加筋膜囊下浸润麻醉占3.6%。所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心律及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一种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状少、适应症范围广的麻醉方法。适当的术前病例选择和患者的心理准备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7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矫正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按手术年龄分成3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眼位、双眼视功能、视网膜对应及立体视的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1年眼位正位63例,正常视网膜对应60例;3组术后双眼视功能、立体视功能恢复与手术年龄、术前有无融合功能密切相关(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应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达到功能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单纯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和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r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associatedwithchoroidaldetachment,RRDCD)术后黄斑中心凹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中心凹结构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方法 77例(77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RRD组44例(44眼),RRDCD组33例(33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复位视网膜,利用频域OCT观察术后黄斑区光感受器内/外节(photoreceptorinnerandoutersegment,IS/OS)连接带及外界膜(externallimitingmembrane,ELM)的形态、视网膜中心凹厚度,分析两组间中心凹形态变化差异,并分析IS/OS连接带与ELM形态以及视网膜中心凹厚度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间的IS/OS连接带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8,P=0.032),RRDCD组IS/OS连接带的形态消失率明显高于RRD组;两组间ELM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7,P=0.166),两组的IS/OS连接带及ELM形态的完整性均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有相关性(RRD组:r=0.649、P<0.05,r=0.466、P<0.05;RRDCD组r=0.480、P<0.05,r=0.442、P=0.010)。结论 频域OCT是一种评价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有效手段。RRDCD的IS/OS连接带消失率明显高于RRD,这也是提示术后视力较差的原因之一,IS/OS连接带及ELM形态的完整性可能是预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Zeiss IOL Master 测量人工晶体度数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Zeiss IOL Master与传统超声生物测量法对人工晶体度数测量的准确性和特点及术后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评价Zeiss IOL Maste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6例100只眼年龄相关性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应用Zeiss IOL Master、超声生物测量仪及角膜曲率计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使用SRK-Ⅱ或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体度数,并将100只眼根据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随机分为两组,对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分别按上述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结果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术后1个月随诊检查视力及眼屈光度并作分析.[结果]Zeiss IOL Master和超声生物测量法,测得的眼轴长度分别为23.59±1.18 mm和23.56±1.16 mm,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18,P=0.85);IOL Master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分别为43.53±1.98D、43.71±1.91D,两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65, P=0.51);按两种测量方法随机分组的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分别为≤±0.5D各占84%和80%,≤±1.0 D各占100%和98%,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0.237,P=0.82).[结论]Zeiss IOL Master是一种高精确性、非接触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50g/L安尔碘Ⅲ型稀释液、5g/L妥布霉素稀释液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时对眼表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3组(安尔碘组、妥布霉素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前分别用50g/L安尔碘Ⅲ型稀释液、5g/L妥布霉素稀释液、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于术前、术后1,7,30d分别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dBUT与术前相比明显缩短(P<0.01),SⅠt滤纸湿长较术前也明显延长(P<0.01);术后7d,所有患者BUT仍较术前缩短(P<0.01),SⅠ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术后30d,除妥布霉素组BUT与SⅠt与术前相比仍有异常外(P<0.05),其余两组患者的BUT与SⅠt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3组间对比除在术后30d妥布霉素组SⅠt低于其他两组外(P<0.05),其余各时间点BUT与SⅠt均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观察到药物性角结膜毒性或过敏反应。结论:50g/L安尔碘Ⅲ型稀释液、5g/L妥布霉素稀释液与生理盐水一样,用于白内障术前结膜囊冲洗时未对眼表泪膜功能造成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