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勇  高云仙  高晓唯  任兵 《眼科研究》2012,30(7):654-657
背景 玻璃体晶状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硅油取出术后引起的严重屈光参差常通过Ⅱ期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进行矫正,不仅增加了手术次数,且手术操作困难,并发症多,效果较差.采用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可克服上述不足.目的 观察硅油取出术联合晶状体及囊膜阙如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设计,对晶状体及囊膜阙如的患者20例20眼行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经巩膜缝线悬吊术植入4个襻折叠式IOL,观察术后3d、1周、1个月及3个月的眼前部炎症反应情况,包括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晶状体位置以及眼底情况,分析术眼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所有患者术前均了解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20例患者20眼术后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其中裸眼视力0.8及以上者2眼,0.6 ~0.7者6眼,0.3 ~0.5者8眼,0.05 ~0.2者4眼.术前裸眼视力明显低于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147,P<0.01),而术前矫正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89,P>0.05).本组术眼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064±329)个/mm2,术后为(1987±26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0,P>0.05).所有术眼IOL位置均未发生明显偏移.本组患者术后未见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硅油取出联合四点式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是玻璃体切割术后晶状体及囊膜阙如患者IOL植入的有效方法,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可控,可减少手术次数,患者裸眼视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26例(40只眼),随访术前及术后1天、1周及1、6、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角膜内皮计数、Pentac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观察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40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最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5+0.02,0.61+0.28;术后分别提高为0.62±0.17,0.62±0.31,术后裸眼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P<0.05).术前平均屈光度为(-18.95±4.73)D,术后1个月平均屈光度为(-0.76±0.75)D.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2917.42+208.36)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为(2797.03+ 210.25)个/mm2.术前平均眼压为(16.65±4.75) mm Hg,术后第一天眼压为(15.47±4.36) mm Hg.通过Pentacam观察术前前房深度(3.25+0.27) mm,而术后1月复查减少到(2.97+0.19) mm,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后随访中前房深度没有明显差异.40只眼均未发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晶状体前囊下混浊等并发症.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有效性、稳定性及矫正效果好等优点,但需要有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93.
目的:前瞻性研究游离上皮瓣Epi-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其愈合机制。方法:近视患者27例54眼,随机将1眼做游离上皮瓣的Epi-LASIK作为实验组(A组)。另1眼为标准的Epi-LASIK作为对照组(B组)。观察角膜刺激症状、疼痛分级、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屈光度、眼压、haze分级等,随访6mo以上。结果:疼痛分级A组1~3(平均2.2)级,B组1~3(平均2.3)级。眼异物感持续时间:A组1~3(平均2.2)d;B组1~3(平均2.9)d。上皮愈合时间A组3~6(平均44)d;B组5~7(平均5.8)d。术后6mo裸眼视力(UCVA)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两组各有1眼(40%),其余52眼(96.0%)均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无BCVA下降者。术后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数)A组 -0.50~+0.75(平均0.28±0.27)D;B组-0.25~+0.68(平均0.23±0.26)D。haze分级A组≤0.5级者19眼(70.4%),1级者8眼(29.6%);B组≤0.5级18眼(667%),1级9眼(33.3%)。两组均无haze≥2级者。结论:游离上皮瓣的Epi-LASIK与普通Epi-LASIK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预测性和屈光稳定性,但游离上皮瓣的Epi-LASIK明显缩短了术后刺激症状的持续时间,加快了视力恢复,舒适性更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联合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伴有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59例83眼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的白内障患者分为Toric IOL组(39例53眼)和非Toric IOL组(2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Toric IOL(Toric IOL组)或非Toric IOL(非Toric IO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Toric IOL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屈光状态、IOL轴位、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波前像差,并与非Toric IOL组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裸眼远视力:Toric IOL组术后术眼视力≥1.0的比例大于非Toric IOL组;(2)术后残余散光度:Toric IOL组术前预测的术后残余散光度与术后测得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3)人工晶状体旋转:Toric IOL组在术后3mo有22.2%的IOL发生了1°~4°的旋转,没有1例IOL旋转>5°;(4)CS:Toric IOL组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CS均较术前提高,提高程度比非Toric IOL组术后同期相比更为明显;(5)波前像差:Toric IOL组术后彗差(C7和C8)、 球差(C12)、高阶像差均方根均较术前减小,非Toric IOL组C7和C8与RMSh较Toric IOL组高,C1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并能改善其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5.
下斜肌部分切除及转位术治疗垂直偏斜4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兵  罗英  高晓唯  雷英 《眼科新进展》2006,26(4):271-27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各种原因产生的大角度重直偏斜患者49例49眼中,男24例,女25例,年龄5~50岁,平均21.7岁,右眼26,左眼23,病程4~22a,平均11.2a,病因:先天性下直肌缺如3例,上斜度45△~60△;下直肌陈旧性裂伤6例,上斜度50△~65△;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5例,上斜度70△~80△;双下转肌麻痹9例,上斜度50△~80△;单纯上斜肌麻痹10例,上斜度25△~35△;分离性垂直偏斜16例,上斜度25△~40△。合并内斜12例,合并外斜25例,随访时间3~50个月,平均8.6个月。1.2手术方法检查上直肌有无挛缩,如上直肌挛缩明显则先行上直肌减弱术,同…  相似文献   
96.
激光鼻内泪囊造孔治疗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He—Ne激光和Na~+—YAG激光,通过泪囊内指示,经鼻腔行鼻内泪囊造孔联合泪道穿线逆行支撑术,治疗60例急慢性泪囊炎,术后随访1—6个月。此方法与标准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认为有以下优点:扩大了原手术适应症,手术创伤小,避免了皮肤瘢痕,术后反应轻,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操作简单,易于门诊开展,治疗费用低,减少了手术交叉感染的机会。是一种安全、可靠、容易被患者所接受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血浆及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fluid,SRF)中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epithelialgrowthfactor,h-EGF)、肿瘤坏死困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含量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形成的关系。方法采集51例视网膜脱离伴PVR者手术前、后血浆及SRF,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中h-EGF及TNF含量。结果PVR患者血浆h-EGp、TNF值较正常人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与病怀轻重程度无关。SRF中h-EGF、TNF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SRF中h-EGF与TNF浓度呈正相关(P<0.05)。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5天,血浆中h-EGF、TNF显著升高(P<0.01),术后15、30天二者浓度下降,但未降至正常。结论SRF中h-EGF、TNF二者有助同作用,并与PVR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血浆中一定浓度的h-EGF、TNF参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创伤修复与炎症反应,但高浓度则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飞行人员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的屈光变化。方法报告10例(20眼)飞行人员近视RK术后3年随访结果。结果视力≥1.0者16眼(80%);≥0.5者4眼(20%)。术后1~3月视力回落明显P<0.01,等效球镜术后1周下降幅度最大5.02,3个月后变化较小P>0.05,屈光率术后1周7降最大,1~3月回升明显,术后1周与术后3月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切口疤痕较窄不明显,可能与胶原形成量少有关,术后1~3月疤痕增宽且不透明,与胶原的大量形成及排列不平行有关,3个月后疤痕逐渐淡化,与胶原的重排塑形有关。术后3天血清与泪液中的EGF含量明显升高,3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RK手术不破坏角膜中央视区的组织结构,术后3月屈光状态稳定,切口愈合良好,疤痕淡化可以耐受高空、高速、低气压的影响,是飞行员可以接受的一种角膜屈光性手术。  相似文献   
99.
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偏中央植片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偏中央植片的必要性和减少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的方法。方法:记录植孔中心与角膜中心连线延长线上植孔外缘与角膜缘的距离。取供眼相同位置的角膜植片移植,对18例角膜溃疡穿孔偏位者施行偏中央植片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平均随访12月,结果:13例移植片透明,10例裸眼视力0.1以上,结论:治疗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采用偏中央植片定向标记技术效果可靠,可减少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00.
1982年以来,我院应用前房线型人工晶体(简称ACS型,成都制),行人工晶体植入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例16眼中,均系单眼植入。其中外伤性白内障11例,老年性白内障5例。女性10例,男性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