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 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 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 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 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 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

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3.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因其病程长,视网膜长期缺血缺氧后诱发新生血管形成.继发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行激光治疗,可减轻黄斑部水肿,保护视力,减少并发症。我科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11例11只眼行氪离子激光治疗并随访1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4.
目的:通过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玻璃体内注入GM6001观察对视网膜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鼠龄为7d的SPF级C57BL/6J小鼠48只(96眼),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高氧组、GM6001干预组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鼠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其余3组鼠置于氧箱中,建立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在出生后第12dGM6001干预组幼鼠向玻璃体腔内注射GM60011μL(100μmol/L),而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正常组和高氧组不做处理。各组小鼠均在出生后第17d处死。摘除左眼球制作石蜡标本,分别用抗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抗CD34抗体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视网膜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右眼剥离视网膜提取蛋白,采用ELISA法分析PEDF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视网膜中的含量。结果:17d龄时,正常组和GM6001组小鼠在视网膜各层可见PEDF阳性表达产物,其中以神经节细胞层及神经纤维层表达为著,为高表达,对照组与高氧组小鼠,17d龄时表达显著减少,只在神经节细胞层有较高表达,其余各层表达极少见。MMP-2,MMP-9,PEDF的含量GM6001组和PBS对照组及高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均有差异P<0.01GM6001组和正常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氧组和PBS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入一定剂量的GM600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能够有效增强高氧诱导下的小鼠视网膜PEDF的表达并使新生血管的增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观察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前房角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高度近视患者150例3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记录术前及术后1d,1、3、6mo,1a的视力、眼压、拱高及前房角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1d,1、3、6mo,1a,裸眼视力(UCVA)恢复情况较术前显著提高(F=98.2,P<0.01); 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鼻侧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SSA比较均有差异(F=108.256、112.342、164.856、316.549、115.338,均P<0.01); 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颞侧AOD500、AOD750、TISA500、TISA750、SSA比较均有差异(F=102.68、548.47、93.37、316.549、117.698,均P<0.01); 两侧术后1d,1、3mo各房角参数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3、6mo,1a各房角参数两两相比均无差异(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后1d,1、3、6mo,1a水平方向各房角参数较术前变小,3mo后基本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6.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包括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辅助技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眼的术后视觉效果,并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收集2014-01/2019-03在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105例105眼,所有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并观察前囊膜染色情况,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晶状体后囊破裂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情况。并于术后1d,1wk,1、3mo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术中撕囊成功率,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通过应用台盼蓝囊膜染色剂(台盼蓝)染色前囊膜辅助成功完成所有连续环形撕囊,并采取了包括应用虹膜拉钩及虹膜切开术等其他措施。将可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105眼。术后追踪观察3mo,术眼术后BCVA为0.82±0.10,与术前BCVA(3.12±0.14)比较有差异(t=174.893,P<0.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能使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视力得到安全有效的提高。辅助技术如囊膜染色、虹膜拉钩、虹膜切除等的应用,能有效降低白内障合并角膜混浊患者的白内障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增加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7.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的各个部位。该肿瘤可能是成纤维细胞类型,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具有血管瘤样的分支状血管。形态学上,胸膜外SFT与血管外皮瘤非常类似。眼眶是该肿瘤胸膜外发病较少见的部位之一,本文分析2例眼眶SFT,对其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检查中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53眼可疑青光眼患者、82例110眼慢性青光跟患者(早期32例46眼、中期26例33眼、晚期24例31眼)分别行BYP和白/白视野检查(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将两种检查的视野阈值结果进行对比相关分析。结果:30例53眼可疑青光眼患者中,BYP检查轻度早期视野缺损共6眼(11.32%);慢性青光眼患者中,BYP检查视野缺损面积较wwP检查扩大者早期31眼(67.39%)、中期11眼(33.33%),晚期青光眼两种检查方法视野缺损范围基本一致;WWP检查视野缺损面积较BYP检查扩大者早期4眼(8.7%)。可疑青光眼及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中心30&#176;视野59个检查点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点所占比例分别为:(11/59)8.64%、(13/59)22.03%、(33/59)55.93%、(48/59)81.36%。结论:蓝/黄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早期和晚期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的效果。方法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采用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手术26例(26眼)。其中早期手术组12例,伤后6d以内(3.75±1.55)d手术;晚期手术组14例,伤后7~12d(9±1.96)d手术。比较两组病例术后1周眼内组织反应渗出情况及术后3~7个月视网膜脱离和增生情况。结果早期手术组术后瞳孔区渗出膜形成7例,前房积血1例,晚期手术组术后瞳孔区渗出膜形成4例,(P〉0.05)。早期手术组视网膜增生膜形成1例,复发视网膜脱离2例;晚期手术组复发视网膜脱离1例(P〉0.05)。结论眼球穿孔伤合并眼后段异物早期行玻璃体切除异物摘出治疗能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0.
目的:观察软骨源抑制因子(cartilage-derivedinhibitor,CDI)在活体状态下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方法:制备高纯度的CDI和4组(64只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采用角膜微袋分析技术和病理方法定量检测,观察在不同情况下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