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20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Bevacizumab(Avastin)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宋徽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30-1232
贝代单抗(bevacizumab)是近几年出现的重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在眼科中,对于角膜、虹膜、脉络膜、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水肿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可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2.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3.
儿童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儿童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年龄10~15(平均13.0)岁。男8例,女2例。除2例2眼1a前有拳击外伤史,余均无明显外伤史。术前视力光感~0.044眼,0.05~0.36眼,≥0.31眼,高度近视5例,正视眼和低度近视5例。裂孔形态:7眼为圆孔,1眼马蹄孔合并圆孔,1眼为视网膜巨大裂孔,2眼锯齿缘截离孔。除2例2眼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外,其余都没有玻璃体后脱离。PVR分级A级4眼,B级4眼,C1级2眼,C2级1眼。其中10眼行巩膜外环扎外加压术,巨大裂孔眼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结果:9眼1次获得视网膜复位,1眼因出现新裂孔导致视网膜复位小良,再次外加压注气封闭裂孔治愈。随诊3mo,全部病例视刚膜复位良好。视力提高,最好的1眼视力达0.5。硅油眼6mo后取出硅油,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环扎加压术在儿童玻璃体后脱离极少的情况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4.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的恶性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结果:术后前房不同程度加深,眼压控制正常,术前眼压:5.47±1.53kPa,术后眼压:2.31±0.32kPa。视力不同程度提高,<0.05者1眼(5.5%),0.1~0.3者11眼(61.1%),>0.4者7眼(38.9%)。并发症:瞳孔区渗出膜5眼(27.8%),虹膜后粘连6眼(33.3%)、前粘连2眼(11.1%),角膜内皮水肿6眼(33.3%)。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15例20眼,脱位范围1/2—3/4,做近角巩缘巩膜隧道切口,偏中心连续环行撕囊,在脱位侧尽量靠晶状体周边部,但应适当保留悬韧带附着处的囊袋,充分水分离、乳化、注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植入折叠6mm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襻的方向与脱位方向垂直。出现后发性白内障术后2mo行YAG激光。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0.1~0.24眼(20%1,0.3~0.510眼(50%),≥0.66眼(30%);玻璃体脱出1眼(5%),渗出膜3眼(15%),后发性白内障6眼(30%)、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结论: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是治疗严重先天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有效方法,手术简化、损伤小、反应轻、人工晶状体居中、经济。  相似文献   
156.
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最小量单纯外垫压手术对一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57眼连续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进行最小量单纯外垫压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术前利用三面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明确视网膜裂孔,术中使用双目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已冷凝头顶压定位裂孔对裂孔周做适度冷凝并做标记。根据裂孔的大小、位置及形态,使用水平状、放射状海绵、硅胶块及复合加压块(硅胶块+硅海绵缝合为一体)加压缝合。在前房穿刺致眼压降低后只垫压视网膜裂孔区,不做环扎术。术后观察视网膜是否复位、视力及并发症。结果:本组56例(57眼)中包括男25例25眼和女31例32眼,年龄15~74岁。51例的脱离时间不超过1月。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53眼(时间2~90天),包括PVRC1~3 14例、PVRD1级1例。初次手术成功率93%。初次手术后复位失败4眼,虽然视网膜裂孔位于加压嵴上,但玻璃体收缩致裂孔瓣受到牵拉仍然漏水。这4例中2例行环扎外加压术后复位,2例行玻璃体腔注气术,1例复位,另1例因玻璃体腔注气发生严重PVR再次脱离,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手术和硅油填充术复位成功。结论:最小量单纯外垫压对大多数新鲜性(裂孔较大,位置靠后)、陈旧性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视力恢复好,这一术式首选。个别病例因各种因素术后发生牵拉引起裂孔瓣膜漏水,造成手术失败,仍可经环扎、注气或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157.
TGF-β与角膜移植诱导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诱导免疫耐受是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许多研究表明,TGF(转化生长因子)-β不仅与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有密切关系,而且在其它器官移植免疫耐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GF-β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角膜移植中TGF-β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8.
1病例 患者女,16岁。因2008年8月1日双眼裸眼观看日全食后出现视物不清,次日即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6,双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透明,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C/D约0.3,黄斑区灰暗,中心凹处可见圆形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网1)。  相似文献   
159.
青少年近视与右利手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高晓唯  雷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2011-2012
目的:评估右利手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门诊376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对患者行右利手、非右利手评估,散瞳和显然验光(行角膜地形图、裂隙灯、眼压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排除圆锥角膜、青光眼等其他眼部疾病)后,依近视度数进行分类。结果:右利手组:高、中度近视眼组近视度数右眼高于左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近视眼组两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散光度数只有轻度近视眼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非右利手组:除了轻度近视眼组柱镜度数两眼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组两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近视的形成与右利手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应提倡孩子自小用左手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从而预防近视,减少两眼的屈光参差度数,预防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0.
张燕  宋徽  曹鹏  高晓唯 《眼科研究》2009,27(7):553-553
患者,男,39岁,2009年1月20日因自幼双眼视物不清,视力下降1个月余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06,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眼底可见双眼视盘色淡,边界清楚,双眼黄斑区可见一直径约3PD大小的对称性、椭圆形、边界明显的萎缩灶,其内部毛细血管萎缩(图1,2)。诊断:双眼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眼底OCT检查:双眼黄斑中心凹加深,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层暴露、增厚、增宽,反光增强,形态不规则。提示RPE/脉络膜地图样萎缩,中心凹旁视网膜变薄(图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